机动车夜间交会车灯自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81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夜间交会时照明车灯自动控制器,由光电转换电路、灵敏度选择开关、电压跟随器、迟滞比较触发器、延时电路、频率选择开关、突O&—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工作方式选择、多谐振荡器和执行电路组成。根据路面照明状况设置了可供选择的三种工作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收光信号反应灵敏,不会出现受干扰车灯闪耀现象,其所能实现的各种功能既符合交通规则要求,又拟合驾驶员实际操作情况。(*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辆照明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夜间交会时照明车灯的自动控制装置。现有技术中,机动车辆夜间交会时,照明系统的远光灯与近光灯之间的转换都是由驾驶员人工操纵实现的,这样的人工操纵方式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驾驶员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由于远、近灯光变换不及时,往往造成驾驶员眩目或产生短暂视区黑暗现象,致使车祸发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机动车辆夜间交会行驶时的照明车灯自动控制器,根据路面照明强度自动进行远、近灯光的转换,并在两车交会结束后,瞬间自动恢复远光。本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方案实现本技术由光电转换电路、灵敏度选择、电压跟随器、迟滞比较触发器、延时电路、突--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频率选择电路、工作方式选择电路、多谐振荡器和执行电路组成。所述的光电转换电路接受行驶前方来的入射光线,并将其转换成与光强成比例的电信号,受光器的感光角度α≤30°,以防止路灯及建筑物灯光的干扰;所述的迟滞比较触发器为具有两个不同控制阈值的施密特触发器,受光起控阈值高于失光起控阈值,迟滞比较触发器后级的延时电路对受光触发信号作一延时控制,以判断光源的稳定性,排除杂散强光(如闪电、路旁照明等)的干拢,该延时电路对失光触发信号不作延时,以使得交会结束后,远光照明迅速恢复;所述的多谐振荡器的R端与迟滞比较触发器后级的延时电路输出端相联;所述的工作方式选择,由开关可转换出Ⅰ、Ⅱ、Ⅲ三种工作方式,当置于位置Ⅰ时,多谐振荡电路被接成压控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其控制电压来自电压跟随器的输出,该电压正比于光电转换电路的感光强度,压控振荡器的输出控制执行电路,使远、近光灯按一定的频率交替启亮,该频率可通过开关人工选择,同时也受控于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致使两车交会时近光灯工作时间随两车距离的接近渐长;当工作选择置于位置Ⅱ时,多谐振荡电路成为单稳态触发电路,其触发信号来自突--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后级的延时电路输出;所述的突--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在运放的正、反向输入端跨接电阻R7,电容C3和电阻R10并联后跨接于运放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在其同相输入端和“地”之间跨接另一电容C4,该电路对缓慢变化的信号不作反应,同时比较器的基准点随缓变信号相应改变,使得该比较器能在缓变光强的基准下,区分出对方车灯在不同距离时进行远近光的转换情况,并控制本车灯作适当的反应;当工作选择置于位置Ⅲ时,多谐振荡电路成为双稳态触发电路,其输出状况取决于其复位端R的状况,该工作方式适应于机动车行驶在城镇内道路时,路面光强达到一定程度,仅使用近光灯照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设计迟滞比较触发器和测光延时电路,实现对受光进行延时后再起控,而对失光迅速作出反应,使得本技术既能反应灵敏,又不会出现受干扰发生触点抖动及车灯闪耀现象;2由于设计压控振荡器电路,使近光灯工作时间能随着交会时两车距离的接近渐长,既符合交通规则的要求,又拟合了驾驶员实际操作情况;3本技术设计突--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能在任意缓变光强基准下,区分出对方车灯在不同距离时进行远、近光灯的转换情况,并控制本车灯作出适当反应;4本技术采用市场上较为普通的多功能集成块,电路简单可靠、结构小巧精致,功能齐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作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中标号1、光电转换电路,2、灵敏度选择,3、电压跟随器,4、电压跟随器,5、迟滞比较触发器,6、延时电路,7、突--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8、延时电路,9、频率选择,10、多谐振荡器,11、执行电路,12、远光灯,13、近光灯,14、工作方式选择电路,15、16、17、18、信号线。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本技术由光电转换电路1、灵敏度选择2、电压跟随器3和4、迟滞比较触发器5、延时电路6和8、突--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7、频率选择9、工作方式选择14、多谐振荡器10和执行电路11组成。所述的光电转换电路1由光电三极管BG1及分压电阻R1、R2、R3、R4、R5和R6组成;灵敏度选择2为转换开关K1(包括联动的K1-1、K1-2);电压跟随器3、4分别由运算放大器G1和G4构成;迟滞比较触发器5由运算放大器G2及其外围元件二极管D1、电容C5、电阻R9、R11和R13组成;延时电路6由时基电路G5实现;突-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7由运算放大器G3及其外围元件R7、C3、R10和电容C4构成;延时电路8由时基电路G6构成;频率选择9包括转换开关K3,由开关K3选择不同阻值来实现;多谐振荡器10由时基电路G7构成;执行电路11由三极管BG3和继电器T构成;工作方式选择电路14包括转换开关K2(有联动的K2-1、K2-2)。光电三极管BG1感测到的光电信号经R1、R2、R3、R4、R5、R6分压后,经运算放大器G1组成的电压跟随电路进行阻抗变换,K1为灵敏度选择开关,运算放大器G2组成迟滞比较触发器,其受光起控阈值高于失光起控阈值,当G2受光起控时,其输出为低电平;失光达恢复阈值时,其输出为高电平。由时基电路G5构成延时起控门,在G2输出低电平时,二极管D1截止,电容C5经电阻放电,经过1、5±10%S的放电延时,G5输出高电平,控制时基电路G7置位工作;在G2输出高电平时,D1导通,G5随即输出低电平,G7强制复位,G7输出第三脚维持低电平,三极管BG3截止,J释放,J的触点驱动远光灯常亮。时基电路G7的工作方式,通过工作方式选择开关K2有三种可转换,即方式I为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方式Ⅱ为单稳触发器,方式Ⅲ为双稳触发器,运算放大器G4构成电压跟随器,其输出电位受光强变化控制,此电位接至时基电路G7第五脚,以使得当G7构成多谐振荡器时,控制其第三脚输出高电平的时间,也即控制近光灯的照射时间。调节时,当两车相距500米,近光灯约照射1S;两车相距为50米时,近光灯约照射8S。突--缓变信号记忆比较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G3,电阻R7跨接于G3的正、反向输入端,电容C3和电阻R10并联后跨接于G3的正向输入端和其输出端,电容C4跨接于G3的正向输入端和“地”之间。当两车距离变化,车灯光强缓慢变化,G3正向输入端跟随反向输入端电平相应变化,G3输出无变化,当对方车灯光强发生陡然变化时,也即有远、近光灯转换时,G3的正、反向输入端产生电压差值,G3输出翻转,并控制后续电路。由时基电路G6构成2S延时单稳电路,若对方车灯维持近光工作,则本技术亦维持在近光灯工作状态,当对方车灯由近光灯转换为远光灯时,G3输出低电平,通过G6触发G7翻转,二极管D2、D3、D4的作用是使G3和G6对G7的触发作用单独进行,互不干扰。执行电路11中的继电器J串接在三极管BG3的集电极,继电器J的触点串接在远光灯12和近光灯13的电源回路中。附图2中,信号线15和18接电源正极,信号线16接近光灯13,信号线17接远光灯12。在光电转换电路中,受光器的感光角度为α≤30,以防止路灯及建筑物灯光的干扰。根据A类车灯距离500米到150米照明亮度约合照度0、1LX~1、0LX,因此灵敏度选择开关设计为0、1LX~1、0LX,三档可调。权利要求1.一种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夜间交会照明车灯自动控制器,特征在于:a所述的车灯自动控制器由光电转换电路(1)、改变光电转换灵敏度的灵敏度选择(2)、电压跟随器(3)和接受电压跟随器(3)输出信号的电压跟随器(4)、迟滞比较触发器(5)和受其输出信号控制的 延时电路(6)、区分光强突缓变的突--缓变记忆比较电器(7)和受其输出信号控制的延时电路(8)、频率选择(9)、工作方式选择(14)、多谐振荡器(10))和执行电路所组成;b所述的突--缓变记忆比较电路(7)包括运算放大器G3,G3的正 反向输入端跨接电阻R7,电容器C3和电阻R10并联后跨接于运放G3的输出端和同相输入端之间,在其同相输入端与“地”间跨接电容器C4;c所述的工作方式选择(14)中,由开关K2转换出Ⅰ、Ⅱ、Ⅲ三种工作方式,包括由集成块G7和其外围电路组成 的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单稳触发器和双稳触发器,G5输出接G7的R脚,G4输出接G7第三脚;d所述的迟滞比较触发器为具有两个不同控制阈值的施密特触发器;e所述的延时电路(6)包括时基电路G5,二极管D1与电阻R13并联后,其正向端接G2 输出脚,反向端接G5输入端,电容C5跨接于D1反向端和“地”之间,受光触发延时1、5±10%秒控制,失光即时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申生方利国宗一凡姚人杰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行和电子仪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