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2150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0:3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该移动充电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导电轨和受流器,供电装置用于输出电能;导电轨与车站的轨道平行设置,并与供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接;受流器设置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上部,并与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电能储存装置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接。受流器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时与导电轨相接触,通过导电轨从供电装置接收电能并输出到电能储存装置。由于本移动充电系统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后能够自动从导电轨接收电能,无需依靠司机通过手动插拔接插件的方式进行充电,从而能够解决现有充电方式下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交通工具因为其清洁、运营成本较低等优点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已经开始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是利用充电桩对储能式动轨道交通车辆进行充电,即在充电时利用接插件将电动交通工具与充电桩进行连接,由于每次充电时都需要司机手动插拔该接插件,因此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用于自动对该储能式交通车辆进行充电,以解决现有充电方式下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导电轨和受流器,其中: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交通车辆的车站,用于利用市电向所述导电轨输送电能;导电轨设置在所述车站,且与所述车站的轨道相平行;所述受流器设置在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上,与所述储能式交通车辆的电能储存装置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当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时与所述导电轨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导电轨设置在所述轨道旁边;所述受流器设置在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导电轨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上方;所述受流器设置在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导电轨的出站端设置有车辆出站检测装置,用于当所述受流器处于所述出站端时输出车辆出站信号;所述供电装置设置有切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车辆出站信号切断对所述导电轨的电能供应。优选的,所述车辆出站检测装置包括绝缘支架和接触块:所述绝缘支架设置在所述出站端;所述接触块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且与所述导电轨绝缘,其端面在所述受流器处于所述出站端时与所述受流器相接触,用于输出所述车辆出站信号。优选的,所述接触块包括两个铜块,且分别位于所述导电轨的两侧。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轨的进站端的车辆进站检测装置,用于当所述受流器处于所述进站端时输出车辆进站信号;所述供电装置的切换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辆进站信号向所述导电轨输出电能。优选的,所述进站检测装置包括电压传感器,用于对导电轨的电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电压信号时输出所述车辆进站信号。优选的,所述导电轨的电压与所述受流器的电压相同。优选的,所述受流器包括伸缩架和接触部;所述伸缩架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储能式轨道车辆的顶部或底部;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伸缩架的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端。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该移动充电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导电轨和受流器,供电装置用于输出电能;导电轨与车站的轨道平行设置,并与供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接;受流器设置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上部,并与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电能储存装置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接。受流器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时与导电轨相接触,通过导电轨从供电装置接收电能并输出到电能储存装置。由于本移动充电系统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后能够自动从导电轨接收电能,无需依靠司机通过手动插拔接插件的方式进行充电,从而能够解决现有充电方式下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充电系统不是仅在储能式轨道车辆停稳后开始充电,而是在车辆开始进入车站的瞬间即由受电器接收电流,并且充电一直持续到车辆离开车站为止。由于储能式轨道车辆在车站停留的时间极为有限,而本移动式充电系统能够比传统的充电方式赢得更长的充电时间,这对于充电时间极为宝贵的储能式轨道车辆来说是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出站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电系统包括供电装置10、导电轨20和受流器30。供电装置10设置在车站,其电能输出端与导电轨20相连接,用于利用市电向导电轨20输出电能。导电轨20设置在该车站,并且与车站的轨道200平行设置。导电轨20可设置在轨道200的上方,也可设置在轨道200的旁边,这两种设置方式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描述方便,本实施例仅对将导电轨设置在轨道20的上方这一种情况进行说明。受流器30设置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100的上部,如果导电轨20设置在轨道200的旁边时则需将受流器30设置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100的底部。受流器30包括伸缩架和接触部,伸缩架的固定部固定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100的上部,与该固定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该接触部,接触部用于与导电轨20相接触,并利用电缆与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100的电能储存装置(未示出)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将从导电轨获取的电能输送到电能储存装置。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该移动充电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导电轨和受流器,供电装置用于输出电能;导电轨与车站的轨道平行设置,并与供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相连接;受流器设置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上部,并与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电能储存装置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接。受流器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时与导电轨相接触,通过导电轨从供电装置接收电能并输出到电能储存装置。由于本移动充电系统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后能够自动从导电轨接收电能,无需依靠司机通过手动插拔接插件的方式进行充电,从而能够解决现有充电方式下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充电系统不是仅在储能式轨道车辆停稳后开始充电,而是在车辆开始进入车站的瞬间即由受电器接收电流,并且充电一直持续到车辆离开车站为止。由于储能式轨道车辆在车站停留的时间极为有限,而本移动式充电系统能够比传统的充电方式赢得更长的充电时间,这对于充电时间极为宝贵的储能式轨道车辆来说是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实施例二上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电系统能够在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时即开始充电,离开站台后、即受流器脱离与导电轨的接触即可停止充电。但是由于充电电流较大,当受流器脱离导电轨的时候会因为大电流产生拉弧,有可能对车厢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拉弧的产生,特提出本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了出站检测装置和切换电路。出站检测装置设置在导电轨的出站端,用于当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出战时产生车辆出站信号。切换电路设置在供电装置中,用于根据车辆出站信号控制该供电装置停止向导电轨输出电能,由于能够提前对导电轨断电,因此当受流器与导电轨脱离接触时就能避免拉弧。出站检测装置4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绝缘支架41、接触块42。该绝缘支架41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导电轨和受流器,其中: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交通车辆的车站,用于利用市电向所述导电轨输送电能;导电轨设置在所述车站,且与所述车站的轨道相平行;所述受流器设置在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上,与所述储能式交通车辆的电能储存装置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当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时与所述导电轨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导电轨和受流器,其中: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交通车辆的车站,用于利用市电向所述导电轨输送电能;导电轨设置在所述车站,且与所述车站的轨道相平行;所述受流器设置在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上,与所述储能式交通车辆的电能储存装置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当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时与所述导电轨相接触;所述导电轨的出站端设置有车辆出站检测装置,用于当所述受流器处于所述出站端时输出车辆出站信号;所述供电装置设置有切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车辆出站信号切断对所述导电轨的电能供应;所述车辆出站检测装置包括绝缘支架和接触块:所述绝缘支架设置在所述出站端;所述接触块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且与所述导电轨绝缘,其端面在所述受流器处于所述出站端时与所述受流器相接触,用于输出所述车辆出站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轨设置在所述轨道旁边;所述受流器设置在所述储能式轨道交通车辆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润文张伟先张彦林陈盛才文午陈朝晖柯建明阳涛李玉梅付亚娥黄钰强汪俊沈朝喜王雪莲董凯文刘洋曹量崟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