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780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10)、安装基础(30)和设置在所述驾驶室(10)和安装基础(30)之间的地板架(20),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安装基础(30)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驾驶室(10)通过第二连接件(90)固定,所述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通过紧固件(40)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机械,通过采用紧固件将该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地板架以及安装基础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了驾驶室的抗拉性能,避免了发生倾翻时驾驶室与安装基础脱离的危险,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机械
本技术涉及驾驶室,具体地,涉及一种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驾驶室是工程机械的重要部件,其安装方式的可靠性对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以挖掘机为例,挖掘机包括驾驶室、地板架(用于对驾驶室的底面密封)和转台。传统的挖掘机的驾驶室的安装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先通过螺栓将减震器安装在转台上,再通过螺栓将地板架与减震器固定,最后将驾驶室吊装在由转台和地板架组成的固定架上并通过螺栓将驾驶室与地板架固定。 通过上述安装方式可知,驾驶室与转台并没有直接的连接,具体的,驾驶室与地板架固定,而地板架与减震器固定,减震器与转台连接,从而间接实现驾驶室与转台的连接,显然,驾驶室与转台的连接是通过三层连接关系实现的,安全系数较低,在挖掘机遇到前翻、侧翻事故时,三层连接关系中的任意一层被破坏都将引起驾驶室失稳变形、严重时发生倾斜,这对驾驶员的人生安全非常不利,而且,倾翻严重时,三层连接关系甚至全部脱离从而引起驾驶室完全脱离转台造成更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安装方式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安装基础和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和安装基础之间的地板架,所述地板架与所述安装基础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地板架与所述驾驶室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所述驾驶室、地板架以及安装基础三者通过紧固件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减震器。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工程机械包括套设在所述螺栓上的中空垫套,所述中空垫套具有凸缘,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驾驶室、地板架以及安装基础并通过螺母将所述驾驶室、地板架以及安装基础三者固定,所述凸缘通过所述螺母定位于所述安装基础的与所述地板架相背的一侧且所述凸缘与所述安装基础相距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螺母为开槽螺母并通过开口销锁紧。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为挖掘机,所述安装基础为所述挖掘机的转台。 [0011 ] 优选地,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骨架,所述驾驶室骨架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BLl立柱包括左肖U立柱和右肖U立柱,所述后立柱包括左后立柱和右后立柱;所述驾驶室的一侧设置有动臂,至少分别靠近所述驾驶室的另一侧的前立柱、左后立柱以及右后立柱设置所述减震器,至少分别靠近所述驾驶室的另一侧的前立柱、左后立柱以及右后立柱处的减震器设置所述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左后立柱、右后立柱处均设置减震器,在所述左前立柱与左后立柱之间以及右前立柱与右后立柱之间均设置减震器。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左前立柱与右前立柱的位置分别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在靠近所述左后立柱与右后立柱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驾驶室的所述另一侧的前立柱与对应的后立柱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 优选地,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防护部件,该驾驶室防护部件包括前防护部件和/或顶防护部件,其中:所述前防护部件固定在所述驾驶室的前部,所述前防护部件由第一扁钢和圆钢交叉固定形成,所述第一扁钢沿所述驾驶室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圆钢垂直于所述第一扁钢的方向设置;所述顶防护部件固定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所述顶防护部件包括呈板状并朝向所述驾驶室的方向折弯以包裹所述驾驶室的顶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封闭区和形成为开口的透光区,所述封闭区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槽钢,所述透光区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二扁钢,横向设置的所述第二扁钢与所述壳体的透光区边缘处的板面成角度设置。 优选地,所述前防护部件包括沿所述驾驶室的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前防护部件和第二前防护部件,所述第一前防护部件与第二前防护部件固定且均通过各自的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驾驶室的前部,所述第一前防护部件与所述驾驶室前部的窗口相对应。 本技术提供的工程机械,通过采用紧固件将该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地板架以及安装基础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了驾驶室的抗拉性能,避免了发生倾翻时驾驶室与安装基础脱离的危险,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安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骨架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局部安装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安装平面图(只示出了各安装点的位置)。 图5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安装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防护部件的安装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顶防护部件的底部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顶防护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顶防护部件沿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驾驶室;11:左肖U立柱;12:左后立柱; 13:右肖U立柱;14:右后立柱;15:驾驶室如部的窗口 20:地板架;30:安装基础;40:紧固件; 40a:开槽螺母;40b:开口销;50:减震器; 60:中空垫套;61:凸缘;70:前防护部件; 71:第一前防护部件;72:第二前防护部件;73:安装座; 74:第一扁钢;75:圆钢;80:顶防护部件; 81:封闭区;82:透光区;83:槽钢; 84:第二扁钢;90:第二连接件;91:第三连接件; 92:第四连接件;h:预设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是以工程机械的前进方向为基准的,也就是说驾驶员坐在驾驶室中,驾驶员的左侧为“左”,驾驶员的右侧为“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参考图1和图3,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10、安装基础30和设置在驾驶室10和安装基础30之间的地板架20,其中,地板架20与安装基础30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地板架20与驾驶室10通过第二连接件90固定,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通过紧固件40固定。 本技术提供的工程机械,通过采用紧固件40将该工程机械的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了驾驶室10的抗拉性能,避免了发生倾翻时驾驶室10与安装基础30脱离的危险。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为减震器50,从而增加驾驶员在驾驶室10中的舒适性,也就是说,地板架20与安装基础30通过减震器50固定,具体的,安装基础30与减震器50通过第四连接件92固定,减震器50与地板架20通过第三连接件91固定。这里的第三连接件91和第四连接件92均可以采用螺栓配合垫圈实现。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10)、安装基础(30)和设置在所述驾驶室(10)和安装基础(30)之间的地板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安装基础(30)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驾驶室(10)通过第二连接件(90)固定,所述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通过紧固件(40)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10)、安装基础(30)和设置在所述驾驶室(10)和安装基础(30)之间的地板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安装基础(30)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驾驶室(10)通过第二连接件(90)固定,所述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通过紧固件(40)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减震器(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0)为螺栓,所述工程机械包括套设在所述螺栓上的中空垫套(60),所述中空垫套¢0)具有凸缘(61),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并通过螺母将所述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固定,所述凸缘¢1)通过所述螺母定位于所述安装基础(30)的与所述地板架(20)相背的一侧且所述凸缘¢1)与所述安装基础(30)相距预设距离(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开槽螺母(40a)并通过开口销(40b)锁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挖掘机,所述安装基础(30)为所述挖掘机的转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0)包括驾驶室骨架,所述驾驶室骨架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前立柱包括左前立柱(11)和右前立柱(13),所述后立柱包括左后立柱(12)和右后立柱(14); 所述驾驶室(10)的一侧设置有动臂,至少分别靠近所述驾驶室(10)的另一侧的前立柱、左后立柱(12)以及右后立柱(14)设置所述减震器(50),至少分别靠近所述驾驶室(10)的另一侧的前立柱、左后立柱(12)以及右后立柱(14)处的减震器(50)设置所述紧固件(4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立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新平姚小奇刘海奇彭波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