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车顶的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718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活动车顶的板构造,能够确认将板与内板接合的粘合剂的密封破坏的状态。具备:板(21);由钢板构成的内板(22),其沿板(21)的外周缘部(21a)配置于该板(21)的下方;挡风条(26),其沿板(21)的外周缘部(21a)安装于该板(21),具有夹持于板(21)的外周缘部(21a)以及内板(22)的外周缘部之间的被夹持部(26b)、以及能够与凸缘(12)弹性接触的密封部(26g);以及粘合剂(27),其以与被夹持部(26b)的末端接触的状态将板(21)的下表面以及内板(22)的上表面水密性接合,在内板(22),在粘合剂(27)所接触的被夹持部(26b)的末端的位置形成有切口(22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活动车顶的板构造,能够确认将板与内板接合的粘合剂的密封破坏的状态。具备:板(21);由钢板构成的内板(22),其沿板(21)的外周缘部(21a)配置于该板(21)的下方;挡风条(26),其沿板(21)的外周缘部(21a)安装于该板(21),具有夹持于板(21)的外周缘部(21a)以及内板(22)的外周缘部之间的被夹持部(26b)、以及能够与凸缘(12)弹性接触的密封部(26g);以及粘合剂(27),其以与被夹持部(26b)的末端接触的状态将板(21)的下表面以及内板(22)的上表面水密性接合,在内板(22),在粘合剂(27)所接触的被夹持部(26b)的末端的位置形成有切口(22c)。【专利说明】活动车顶的板构造
本技术涉及对车辆车顶的开口进行开闭的活动车顶的板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活动车顶的板构造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构造。如图8所示,该活动车顶的板构造具备:玻璃制的板91 ;经由粘合剂94而与该板91接合的内板92 ;以及挡风条93。内板92在周缘具有与板91的端面对置的凸缘92a。挡风条93具有:与内板92的凸缘92a紧贴的安装基部93a 体形成于该安装基部93a的外周侧的侧面的密封部93b ;—体形成于安装基部93a的内周侧的上部的唇状密封部93c ;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定唇93d。并且,密封部93b与开口 90的内壁面弹性接触,唇状密封部93c压接于板91的上表面。卡定唇93d与板91的下表面抵接而在卡定唇93d与唇状密封部93c之间夹持板91的端部。 此外,粘合剂94例如以丁基橡胶为主要成分,兼备作为密封件的功能。粘合剂94被涂敷在用于确保其厚度的阻塞部件95与卡定唇93d的末端之间,并与该卡定唇93d的末端相接。由此,能够抑制雨水等从板91的下表面与卡定唇93d的末端的间隙浸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5839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活动车顶的板构造中,若兼备作为密封件的功能的粘合剂94的涂敷范围的一部分成为密封破坏的状态,则可能导致允许上述雨水等的浸入。在该情况下,可能因浸入的雨水等而在凸缘92a等的表面产生锈。虽然也在内板92的表面涂装防锈用的涂层材料,但是在该情况下,尤其是在凸缘92a的末端也容易在涂层材料产生斑点,依然可能产生锈。 因此,期望能够在例如发货前的阶段事先确认上述粘合剂94的密封破坏的状 --τ 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认将板与内板接合的粘合剂的密封破坏的状态的活动车顶的板构造。 解决上述课题的活动车顶的板构造具备:板,其将形成于车辆车顶的开口闭塞;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内板,其沿上述板的外周缘部配置于该板的下方;挡风条,其沿上述板的外周缘部安装于该板,具有夹持于上述板的外周缘部以及上述内板的外周缘部之间的被夹持部、以及能够与上述开口的内壁面弹性接触的密封部;以及粘合剂,其以与上述被夹持部的末端接触的状态将上述板的下表面以及上述内板的上表面水密性接合,在上述内板,在上述粘合剂所接触的上述被夹持部的末端位置形成切口。 根据该结构,在例如将上述粘合剂涂敷在上述板的下表面的状态下,使粘合剂与上述挡风条在上述内板的上表面重叠时,若上述粘合剂的涂敷量适当,则该粘合剂以与上述被夹持部的末端接触的状态将上述板的下表面以及上述内板的上表面水密性接合。尤其是在上述切口的形成位置能够通过该切口目视确认上述粘合剂的状态。并且,基于例如上述粘合剂未到达上述被夹持部的末端的状态等,能够确认上述粘合剂的密封破坏的状态。 关于上述活动车顶的板构造,优选,上述切口配置于上述内板的角部。 通常,在使用自动涂敷机来将上述粘合剂涂敷在例如上述板的下表面的情况下,在上述板的外周缘部的角部容易发生上述粘合剂的密封破坏的状态。这是由于在该角部对从自动涂敷机压出的上述粘合剂作用离心力而使涂敷量变得不稳定。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上述切口配置于上述内板的上述角部,能够提高发现上述粘合剂的密封破坏的状态的可能性。 关于上述活动车顶的板构造,优选,上述内板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一对侧框架;将上述两侧框架的前端彼此在车辆宽度方向连接的前框架;以及将上述两侧框架的后端彼此在车辆宽度方向连接的后框架,上述切口是在将上述两侧框架中的每一个与上述前框架以及上述后框架连接的4处上述角部形成于上述两侧框架中的每一个的末端与上述前框架以及上述后框架的末端之间的间隙。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上述内板为由上述两侧框架、上述前框架以及上述后框架构成的4分割构造,并且使在4处上述角部形成于它们的末端之间的上述间隙为上述切口。 关于上述活动车顶的板构造,优选,上述两侧框架的每一个与上述前框架以及上述后框架在它们的连接位置沿上下方向重合,在上述两侧框架、上述前框架以及上述后框架中的、在上述连接位置配置于下方的框架即下侧框架,形成有覆盖上述切口的下方的罩盖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上述罩盖部覆盖从上述切口露出的上述粘合剂的下方,从而抑制美观的恶化。 关于上述活动车顶的板构造,优选,在上述被夹持部设置唇部,该唇部以与上述粘合剂对置的状态沿上述板的外周缘部与该板的下表面弹性接触。 根据该结构,当通过上述粘合剂将上述板的下表面以及上述内板的上表面接合时,能够通过上述唇部来抑制在它们之间扩散的涂敷状态的上述粘合剂从上述被夹持部以及上述板的下表面的间隙浸入。 本技术具有能够确认将板与内板接合的粘合剂的密封破坏的状态的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内板的俯视图。 图5(a)、图5(b)分别是示出图4的范围5A、5B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本技术的变形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上述变形方式的内板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现有方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Cl、C2...间隙;10...车辆车顶;11...开口 ;12...凸缘(内壁面);21...板;21a...外周缘部;22...内板;22b...角部;22c...切口 ;22d...外周缘部;23...侧框架;24...前框架;25...后框架;26...挡风条;26b...被夹持部;26e...唇部;26g...密封部;27...粘合剂;31...罩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活动车顶的板构造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汽车等的车辆车顶10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开口 11,并且设置有能够对该开口 11进行开闭的大致四边形的车辆用板20。此外,以下,在车辆用板20的扩散的面上,将趋向外周侧的方向称为“外方向”,将趋向中心侧的方向称为“内方向”。 如图2所示,开口 11的内壁面形成有遍及其整周而向下方延伸的大致四角筒形状的凸缘12。另一方面,车辆用板20具备与凸缘12配合成形的大致四角板状的玻璃制的板21。另外,车辆用板20具备由钢板构成的大致四角框状的内板22,该内板22沿着板21的外周缘部21a配置于板21的下方。该内板22用于将板21 (车辆用板20)连结于与板的开闭动作相关的功能托架(省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车顶的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板,其将形成于车辆车顶的开口闭塞;内板,其沿上述板的外周缘部配置于该板的下方并由金属材料构成;挡风条,其沿上述板的外周缘部安装于该板,具有夹持于上述板的外周缘部和上述内板的外周缘部之间的被夹持部、以及能够与上述开口的内壁面弹性接触的密封部;以及粘合剂,其以与上述被夹持部的末端接触的状态将上述板的下表面和上述内板的上表面水密性接合,在上述内板中,在上述被夹持部的上述粘合剂所接触的末端位置形成有切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村将太山田真人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