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符晓友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207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7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是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尚无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改变造型的汽车的问题。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包括后保险杠、车厢、后围板、前风挡玻璃;车厢的左右上边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侧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内延伸构成左舱壁、右舱壁;左舱壁、右舱壁的内壁相互平行并均与车厢成型为一体或连接在一起;车厢的活动车顶包括活动顶盖;活动顶盖的前边沿铰接于靠近前风挡玻璃下边沿的车体前围板的前围上盖板上,或铰接于车顶上靠近A柱的位置与靠近C柱的位置之间的某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家庭、商用、公用等各种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是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尚无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改变造型的汽车的问题。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包括后保险杠、车厢、后围板、前风挡玻璃;车厢的左右上边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侧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内延伸构成左舱壁、右舱壁;左舱壁、右舱壁的内壁相互平行并均与车厢成型为一体或连接在一起;车厢的活动车顶包括活动顶盖;活动顶盖的前边沿铰接于靠近前风挡玻璃下边沿的车体前围板的前围上盖板上,或铰接于车顶上靠近A柱的位置与靠近C柱的位置之间的某处。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家庭、商用、公用等各种车辆。【专利说明】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是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根据造型可分为两厢车型、三厢车型、溜背车型等。不同造型的汽车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其能够满足的使用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两厢车型的特点是内部空间较大,因而其能够满足载客量大、载货量大的使用需求。而三厢车型、溜背车型的内部空间较小,其虽然载客量小、载货量小,但其具有重心低、风阻小的特点,因而其能够满足节能的使用需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主的使用需求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而汽车的造型却是不可改变的,这便制约了汽车的使用方便性。因此,若能够专利技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改变造型的汽车,便能够随时随地满足车主的使用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汽车的使用方便性。然而目前并无这样一种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目前尚无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改变造型的汽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包括后保险杠、车厢、后围板、前风挡玻璃;车厢的左右上边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侧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内延伸构成左舱壁、右舱壁;左舱壁、右舱壁的内壁相互平行并均与车厢成型为一体或连接在一起;车厢的活动车顶包括活动顶盖;活动顶盖的前边沿铰接于靠近前风挡玻璃下边沿的车体前围板的前围上盖板上,或铰接于车顶上靠近A柱(前风挡玻璃两侧的立柱)的位置与靠近C柱(后风挡玻璃两侧的立柱)的位置之间的某处;活动顶盖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固定安装于左舱壁的内壁、右舱壁的内壁;车厢的活动后盖包括活动上尾盖和活动下尾盖;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通过活动铰链铰接于活动顶盖的后边沿;活动上尾盖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安装于左舱壁的内壁、右舱壁的内壁;活动下尾盖的上边沿通过活动铰链铰接于活动上尾盖的下边沿;活动下尾盖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安装于左舱壁的内壁、右舱壁的内壁。具体变形方法包括以下五种: 一、通过将活动下尾盖滑入保险杠内舱体的车体变形方法。如图3、图4所示,变形过程如下:将呈现为两厢车的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带动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上尾盖的下边沿联动活动下尾盖的下边沿向下插入后保险杠内的舱体内,如此将车厢变形为溜背车型,适合乘员少、载货少时采用。当车上乘员多、载货多时,将以上过程反过来,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带动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向上施压滑动,同时带动活动下尾盖上移,活动下尾盖的下边沿从保险杠内的舱体内移出,到位后,采用相关定位机构锁死位置,即可将车厢变形为两厢车型。此种方案,活动顶盖开始跟固定车厢的连接点,可以在车顶从靠近A柱(前风挡玻璃两侧的立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后风挡玻璃两侧的立柱)的位置的某处,根据具体车型设计选择。图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二、通过将活动下尾盖向下插入后围板的前侧或内部的车体变形方法。如图5、图6所示,变形过程如下:将活动下尾盖的下边沿向下插入后围板的前侧或内部,活动下尾盖的上边沿带动活动上尾盖的下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带动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向下施压滑动,由此将大型车厢(如MPV型)变形为溜背跨界车型。这种变形方式为可逆的,即图6变为图5:溜背跨界车型变为大型车厢(如MPV型)。此种方案,活动顶盖开始跟固定车厢的连接点,可以在车顶从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处,根据具体车型设计选择。图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三、通过改变活动上尾盖和活动下尾盖的连接夹角改变车型。当车上乘员少、载货少时,将车厢变形为溜背跨界车型。如图7、图8所示,变形过程如下:将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带动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上尾盖和活动下尾盖的连接夹角变小,由于活动下尾盖的下边沿通过铰链固定于车厢,铰接于一起的活动上尾盖的下边沿联动活动下尾盖的上边沿一起向后突出,活动上尾盖上沿下降,使得活动顶盖的后边沿获得下降空间,由此将两厢车型变形为另一溜背跨界车型。此种变形也为双向可逆。此种方案,活动顶盖开始跟固定车厢的连接点,可以在车顶从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处,根据具体车型设计选择。图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四、通过将活动尾盖向下插入汽车尾箱内(或内部的尾盖舱体内)的车体变形方法。当车上乘员少、载货少时,将“高背三厢车型”变形为溜背跨界车型。如图9、图10所示,变形过程如下:将活动顶盖、前风挡玻璃、活动上尾盖、活动下尾盖以前风挡玻璃下方车厢上的铰链为转轴向后向下施压滑动,在采用弧形前风挡玻璃的情况下,采用短铰链铰接,可以以柔性铰接材料作为辅助连接。活动上尾盖沿尾箱内的尾盖舱体内部滑入,由此将两厢车型变形为另一溜背跨界车型。或根据情况,由溜背跨界车型变回到“高背三厢车型”。五、通过以上四种变形方法的组合变形方法。针对具体的车体设计,可以采用以上四种变形方法的组合变形方法,比如活动顶盖是否包括前风挡玻璃;比如活动尾盖下沉伸入的位置,比如保险杠内、尾箱内、后围板内等;比如活动上下尾盖的夹角是否改变。基于上述几种变形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通过采用活动顶盖、活动上尾盖、活动下尾盖的位移、倾斜以及活动下尾盖伸入车体某个空间,实现了车体的造型变化,能够根据车主的使用需求变形为大空间车型(如MPV)、两厢车型、三厢车型、溜背车型等,因而其能够随时随地满足车主的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目前尚无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改变造型的汽车的问题,适用于家庭、商用、公用等各种车辆。【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变形前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变形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变形前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变形后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变形前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变形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变形前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变形后的示意图。图11是图8的后视图。图12是图1、3的后视图。图13是图5的后视图。图14是图6的后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调式定位机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调式定位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调式定位机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_左舱壁,2_右舱壁,3_扰流板,4_活动顶盖,5_活动上尾盖,6_后车窗,7-活动下尾盖,8-后保险杠,9-行李架,10-活动铰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包括后保险杠(8)、车厢(19)、后围板(26)、前风挡玻璃(27);其特征在于:车厢(19)的左右上边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侧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内延伸构成左舱壁(1)、右舱壁(2);左舱壁(1)、右舱壁(2)的内壁相互平行并均与车厢(19)成型为一体或连接在一起;车厢(19)的活动车顶包括活动顶盖(4);活动顶盖(4)的前边沿铰接于靠近前风挡玻璃(27)下边沿的车体前围板的前围上盖板上,或铰接于车顶上靠近A柱的位置与靠近C柱的位置之间的某处位置;活动顶盖(4)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固定安装于左舱壁(1)的内壁、右舱壁(2)的内壁;车厢(19)的活动后盖包括活动上尾盖(5)和活动下尾盖(7);活动上尾盖(5)的上边沿通过活动铰链(10)铰接于活动顶盖(4)的后边沿;活动上尾盖(5)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安装于左舱壁(1)的内壁、右舱壁(2)的内壁;活动下尾盖(7)的上边沿通过活动铰链(10)铰接于活动上尾盖(5)的下边沿;活动下尾盖(7)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安装于左舱壁(1)的内壁、右舱壁(2)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晓友
申请(专利权)人:符晓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