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新河专利>正文

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927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当汽车行驶被碰撞或紧急制动时,通过一套电液控制、驱动系统,乘员座椅可向后翻转一个角度。由于人体臀部转到前方,不仅减少了人体碰撞面积,且由于臀部的耐撞性及人体趋于卷曲自然保持姿态,可大大减少由于“二次撞击”及使用安全带带来的“下沉”效应造成的致命伤害。本装置构造简单,制造、安装、维修容易、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当汽车高速行驶受撞或紧急制动时,可避免乘员由于“二次撞击”及使用安全带给人体带来的“下沉”现象所造成的伤害。到目前为止,汽车受撞或紧急制动时,对乘员主要采用的安全措施是1、驾驶员采用安全气囊,在碰撞瞬间,气囊迅速膨胀,避免驾驶员因二次撞击而受伤;2、座椅上加安全带。前者主要用于保护驾驶员,后者虽然减少了乘员的危险,但当碰撞速度较大时,会造成乘员被卡住颈部与压迫腹部的“下沉”效应,仍会给乘员带来巨大伤害。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使汽车受撞中紧急制动时,可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防止安全带卡住颈部或“下沉”效应。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是由座椅、电液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电磁换向阀控制单作用油缸,使活塞杆产生运动,通过相互啮合的齿条和齿轮,可使座椅转动一个角度。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座椅的后腿与齿轮固定连接,座椅可绕齿轮轴线回转。所述的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座椅下装有缓冲限位器,用于限制座椅角度的大小。所述的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是紧固在活塞杆上的。所述的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的右活塞与弹簧相连,正常情况下,此弹簧被挡块压缩住,当紧急制动时,此挡块退回,弹簧即推动活塞杆运动。当汽车行驶被前方障碍碰撞或紧急制动,减速度较大时,驾驶员可通过手或脚操纵,或借助于装在汽车前保险杠上的减速度传感器作用,发出信号,通过一套电液控制系统,使活塞杆移动,活塞杆上的齿条与座椅固定连接的齿轮啮合。齿条移动带动齿轮回转,座椅就绕齿轮轴心翻转一个角度。本来驾驶员和乘员面对行驶方向,此时由于座椅翻转,人体后翻而臀部向前。当情况正常,可由驾驶员发出信号,座椅可恢复正常。当汽车被前方障碍碰撞或紧急制动时,通过一套电液控制、驱动系统,带动座椅向后翻转一个角度,使乘员的臀部转到前方,不仅减少了人体碰撞面积,而且避免了乘员正面(头、胸及腹部)与物体(驾驶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等)直接相撞。从人体的生理、心理及物理分析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保持卷曲姿态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人类自然属性。座椅向后翻转后,人体更趋近于这种自我保护姿态。人体臀部的耐撞性最大,本技术利用了人类的这个自然属性。本技术的附图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采用的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座椅示意图。图4为图3的C向视图。图5为图3的D向视图。如图1所示,座椅1位于汽车底盘5上,其后腿AB与齿轮6固定连接,座椅可绕齿轮轴心转动。齿轮6与齿条7啮合,此齿条7固定在活塞杆8上。活塞杆8由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4控制单作用油缸3使之运动。座椅下装有缓冲限位器2,具有缓冲与限制座椅转动角度大小的作用。活塞杆顶端连接弹簧10,由挡块9限制其伸缩位置。当汽车行驶被前方障碍碰撞或紧急制动时,驾驶员通过手或脚操纵,或由装在汽车前保险杠上的减速度传感器作用,发出信号,通过一套电液控制、驱动系统,使座椅后腿AB转过一个θ角,即图中虚线位置。当情况正常,可由驾驶员发出信号,AB可反转回来(即转过一个负θ角),座椅恢复正常状态。后腿AB的翻转是由活塞杆8向左移动,通过固定在8上的齿条7带动固定在后腿AB上的齿轮6实现的。图2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示意图。在正常行车状态下,弹簧10被活塞杆8的右活塞与挡块9压缩住。此时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4的接口P与J通,压力油不能从压力油源M进入油缸。所以,活塞杆8处于静止不动状态。座椅1处于图2实线所示位置。齿条7与齿轮6也无相对运动。缓冲限位器2中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座椅1与底盘5一起随整车运动。在发生情况时,驾驶员发出紧急制动信号,或汽车受前方障碍严重碰撞,装在保险杠上的减速度传感器发出信号(如碰撞不严重,减速度不大,无信号发出)时,通过电磁作用,挡块9松开,弹簧10瞬即释放。由于油缸中无压力油,所以活塞杆8在弹簧力作用下,迅速地左移,使座椅后翻(图2中为顺时针转动)过θ角。由于座椅下装有缓冲限位器2,以及在油缸3的左端上具有缓冲结构(图上没画出),所以可以大大减少座椅后翻时带来的冲击。当情况恢复正常,只要驾驶员发出信号,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4瞬即动作,接口P与K接通。压力油由压力油源M进入油缸,活塞杆8右移,而使座椅1反转回原来位置。在活塞杆8右移过程,弹簧10受压,到活塞杆8右移碰到行程开关(图中没画出),挡块9缩闭,弹簧10被固压住。此时,再通过活塞杆8上挡块(图中没画出)作用,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4的接口P改与J接通。压力油不再进入油缸,而油缸中油却通过J流入油箱L(图2),而恢复原来状态。为了使活塞杆8移时反应快速,运动灵活,可在活塞杆8与底盘间采用滚动导轨。如图3、图4、图5所示,表明座椅1、活塞杆8、缓冲限位器2及齿轮6、齿条7之间的相互位置。车上同一列上的前后排座椅可公用一活塞杆8。整部汽车左右二列座椅共有二套驱动系统。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汽车上,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及维修容易,使用可靠。由于人体臀部转到前方,不仅减少了人体碰撞面积,且由于臀部的耐撞性及人体趋于卷曲自然保护姿态,可大大减少由于“二次撞击”及使用安全带带来“下沉”效应造成的致命伤害。权利要求1.一种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是由座椅(1)、电液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电磁换向阀(4)控制单作用油缸(3),使活塞杆(8)产生运动,通过相互啮合的齿条(7)和齿轮(6),可使座椅(1)转动一个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座椅(1)的后腿(AB)与齿轮(6)固定连接,座椅(1)可绕齿轮轴线回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座椅(1)下装有缓冲限位器(2),用于限制座椅(1)转动角度的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齿轮(6)啮合的齿条(7)是紧固在活塞杆(8)上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8)的右活塞与弹簧(10)相连,正常情况下,此弹簧被挡块(9)压缩住,当紧急制动时,此挡块退回,弹簧即推动活塞杆(8)运动。专利摘要一种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当汽车行驶被碰撞或紧急制动时,通过一套电液控制、驱动系统,乘员座椅可向后翻转一个角度。由于人体臀部转到前方,不仅减少了人体碰撞面积,且由于臀部的耐撞性及人体趋于卷曲自然保持姿态,可大大减少由于“二次撞击”及使用安全带带来的“下沉”效应造成的致命伤害。本装置构造简单,制造、安装、维修容易、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B60N2/42GK2196048SQ94207628公开日1995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29日专利技术者余新河 申请人:余新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转式汽车乘员安全装置,是由座椅(1)、电液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电磁换向阀(4)控制单作用油缸(3),使活塞杆(8)产生运动,通过相互啮合的齿条(7)和齿轮(6),可使座椅(1)转动一个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新河
申请(专利权)人:余新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