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6465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安全枕装置,配置在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上的ECU(20)以规定的时序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每向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只接入规定次数的电源,ECU(20)都会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ECU(20)在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12B)方向移动,然后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之后,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为此,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提出了具备在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时、为保护乘员的头部使安全枕向车辆前方移动的机构的车辆用座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从后方对车辆施加冲击时,虽然乘员的上半身被座席安全带束缚在座椅靠背上,但是未受到束缚的头部在向前方甩出之后会因为反作用力向后方移动。此时,有可能会给颈部带来负担,但如果这种情况下安全枕相对于座椅靠背被移动向车辆前方,则能够保护乘员的头部,因而能够减轻带给乘员的颈部的负担。专利文献1特开2000-21141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54343号公报可是,近年来,考虑了例如基于对后方的车辆间进行检测所得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车辆的碰撞可能性,在碰撞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使安全枕动作的安全枕装置。即,是防备碰撞并使安全枕移动的装置。在装有这种安全枕装置时,在回避了碰撞时等情况下,为了再驾驶需要使安全枕移动到原来的位置。为此,考虑了利用马达等电气式驱动机构使安全枕向车辆前方移动,之后,控制安全枕返回到全闭位置的结构。然而,有可能在车辆的通常行驶时由于使用者的无意动作导致安全枕的位置从全闭位置偏离。另外,有可能因马达能力降低等导致装置的劣化,由此造成安全枕从全闭位置偏离。安全枕为了构成为出现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时进行动作,需要在通常动作时自动地返回到全闭位置。因此,考虑了设置用于检测安全枕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或开关等,若检测出安全枕的位置偏离了全闭位置,则使安全枕移动到全闭位置。但是,这样做会因为位置传感器或开关等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引起成本上升。另外,由于位置传感器或开关等要求用于检测安全枕的位置的精度,所以出现了结构复杂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现况而实现,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具备安全枕后部,其由座椅靠背支撑;安全枕前部,其在接近于所述安全枕后部的全闭位置与远离同一安全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自由进退;驱动机构,其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和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并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以规定的时序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由于以规定的时序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安全枕前部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所以即使安全枕前部变为已从全闭位置偏离的位置,也能够移动到正确的全闭位置。另外,通过驱动使安全枕前部移动的驱动机构,使安全枕前部返回到正确的全闭位置,所以不必设置用于检测安全枕前部的位置的构件等。因此,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第二专利技术根据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向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只接入规定次数的电源,所述控制机构都会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根据第二专利技术,每向车辆用安全枕装置接入规定次数的电源,都会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安全枕前部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安全枕前部的动作状态仅对驱动机构驱动适当的次数,由此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另外,通过仅对驱动机构驱动必要的次数,能够提高装置的耐久性。第三专利技术根据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然后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之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同一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根据第三专利技术,每次安全枕前部进退移动,都会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安全枕前部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安全枕前部的进退移动造成安全枕前部从全闭位置偏离。第四专利技术根据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每隔一定时间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根据第四专利技术,为了每隔一定时间都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安全枕前部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根据安全枕前部的动作状态每隔适当的时间都会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由此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另外,通过仅对驱动机构驱动必要的次数,能够提高装置的耐久性。根据第五专利技术,由于通过点火开关的操作检测向安全枕装置的电源接入,所以可以使用现有的点火开关,无需增加部件数量,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根据第六专利技术,通过对点火开关的开次数进行计数,能够以简单的方法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根据第七专利技术,在点火开关的开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而安全枕前部被进退移动时,进行将安全枕前部收纳到全闭位置的收纳处理,由此安全枕前部进退移动时,即使在点火开关的开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将安全枕前部收纳到全闭位置的收纳处理。根据第八专利技术,安全枕前部具有头部检测机构,其检测就座的乘员的头部与安全枕前部接触的情况,控制机构在检测出头部时停止安全枕前部的移动,由此能够通过头部检测机构可靠地检测头部,并通过头部检测机构检测出头部时,能够可靠地停止进行头部保护的安全枕前部的移动。根据第九专利技术,若设头部检测机构为接触式传感器,则能够通过廉价的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头部。根据第十专利技术,控制机构在检测出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停止,而在未检测出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移动到全开位置,由此能够在检测出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停止,而在未检测出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移动到全开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图2(a)、(b)是安全枕前部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图4是说明车辆用安全枕装置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中,3-座椅靠背;10-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1-安全枕后部12-安全枕前部;12A-全闭位置;12B-全开位置;13-马达(驱动机构);20-ECU(控制机构)。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具体化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车辆用座椅1的侧视图。该车辆用座椅1配置在车辆的副驾驶席一侧。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具备座席2、由座席2可斜动地支撑的座椅靠背3、和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具备安全枕后部11、安全枕前部12、作为移动安全枕前部12的驱动机构的马达13、头部检测传感器14、和作为控制马达13的驱动的控制机构的ECU20。安全枕后部11由设在座椅靠背3的上端部的安全枕支架4支撑。安全枕前部12设为在如图1中以实线表示的相对于安全枕后部11接近的全闭位置12A、与同图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相对于安全枕后部11远离的全开位置12B之间自由进退。在车辆的通常行驶时,安全枕前部12配置在全闭位置12A处。再有,安全枕后部11与安全枕前部12之间设有驱动机构15,该驱动机构15由马达13驱动而进行伸缩动作,由此安全枕前部12相对于安全枕后部11进退移动。头部检测传感器14检测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的乘员的头部接触安全枕前部12的情况。头部检测传感器14由接触式传感器等构成,且设置在安全枕前部12的前面。ECU20在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时,在使安全枕前部12从全闭位置12A向全开位置12B方向移动之后,控制马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具备:安全枕后部,其由座椅靠背支撑;安全枕前部,其在接近于所述安全枕后部的全闭位置与远离同一安全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自由进退;驱动机构,其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和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以规定的时序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守雄松林清佳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