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580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1),该锁紧装置包括撞针(12)、包括第一槽部(211)的基板(21)、包括第二槽部(31)并枢转于锁紧位置(37)与松开位置(36)之间的钩板(3)、限制所述钩板朝松开位置的枢转运动同时允许所述钩板朝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的棘爪(5)、包括用于允许所述钩板朝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并限制所述钩板朝松开位置的枢转运动的凸轮轮廓的凸轮构件(4)、以及第一偏置构件(71)。当钩板(3)枢转至锁紧位置时,撞针(12)位于钩板的旋转轴(30)与棘爪的旋转轴(50)之间,并且棘爪(5)与钩板(3)在钩板的旋转轴(30)相对于撞针(12)的相对位置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
技术介绍
已经提出了一种车用座椅,其后座的椅背部分是倾斜的(可伸缩 型),并且/或者其可与车辆地板分离(可分离型),以便减小车辆内部 车辆地板的水平差,从而有效地利用车辆内部空间。例如,关于这种可 伸缩型座椅和可分离型座椅,座椅固定在车辆地板上,或者固定在车厢 的侧面,以便在座椅处于锁紧状态时不会产生松动。因此,当座椅处于 锁紧状态时,不会对驾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地,座椅设置成刚 性结构,以使锁紧状态不会被大的冲击释放。US7044552B1 (以下称为参考文献1)公开了一种座椅锁紧装置, 其包括固定在座椅下部的基板(活动构件)和固定到车辆地板上的撞针 (固定构件)。第一槽部形成在基板上以使撞针接合到第一槽部内。撞 针被基板的第一槽部的内端和形成在以可枢转方式支撑到基板上的钩 板上的第二槽部的侧面(后侧面)包围,从而将该座椅装置转换至锁紧 状态并将座椅固定到车辆地板上。为了在锁紧装置的锁紧状态下用基板 的第 一槽部和钩板的第二槽部包围撞针而不产生松动,通过沿着挤压钩 板的方向施加偏置力的弹簧来给以可枢转方式支撑到基板上的凸轮构 件施加载荷。进一步地,除凸轮构件外,进一步釆用棘爪来防止当锁紧 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时钩板在外力施加于撞针的情况下沿着离开基板的 第一槽部(钩板的第二槽部)的方向做枢转运动。如上所述,根据参考文献1,用凸轮构件限制松动,并且用棘爪加 强对外力的抵抗。因而,锁紧状态下的锁紧装置的松动受到限制。此夕卜, 还限制了锁紧装置的锁紧状态由于例如大的冲击(大的撞击)而被释放。根据参考文献l中公开的锁紧装置,凸轮构件的旋转轴和棘爪的旋 转轴设置为同轴的。进一步地,棘爪及凸轮构件的旋转轴与钩板的旋转 轴相对于将要被施加外力的撞针设置于同一侧。因此,在外力沿着朝第一部分的开口的方向(即沿着撞针离开基板的第一槽部和钩板的第二槽 部的方向)施加给撞针的情况下,由于凸轮构件、棘爪和钩板相对于撞 针仅被支撑在一侧以阻挡这种外力,因此锁紧装置的强度可能不足以抵 抗这种夕卜力。进一步地,凸轮构件的旋转轴与其用于接触钩板的表面(部分)之 间的长度越长,限制松动的效率就会变得越高。再进一步地,棘爪的旋 转轴与其用于接触钩板的表面(部分)之间的长度越短,锁紧装置的强 度就会变得越高。然而,根据参考文献l中公开的锁紧装置,如上所述, 棘爪和凸轮构件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因此,在从凸轮构件(棘爪)至 钩板的长度设置得更长以便增强用于限制松动的性能的情况下,可能会 降低用于抵抗外力的性能。另一方面,在从棘爪(凸轮构件)至钩板的 长度设置得更小以便增强用于抵抗外力的性能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充分 地限制松动。再进一步地,由于凸轮构件和棘爪设置为同轴的,凸轮构件和棘爪 设置为在这些组件的厚度方向上互相重叠。换言之,钩板和凸轮构件在 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相互偏离,并且进一步地钩板和棘爪在厚度方向上的 中心也相互偏离。因此,在与钩板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偏置的位置接收 用于限制松动的载荷和施加于撞针的外力。相应地,钩板的旋转轴处便 会产生扭矩,并且可能发挥不出凸轮构件和棘爪的性能以限制松动和抵 抗外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其处于锁紧状态时能够 限制松动并抵抗外力,并且其钩板的旋转轴上不可能产生扭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包括撞针、基板、钩 板、凸轮构件、第一偏置构件和棘爪。所述撞针适于牢固地设置在所述 座椅的活动构件和相对于所述活动构件固定设置的固定构件中的一个 上。所述基板适于设置在所述活动构件和所述固定构件中的另 一个上并 包括用于插入所述撞针的第一槽部。所述钩板包括第二槽部。进一步地, 所述钩板绕旋转轴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到所述基板上,以便在所述撞针与 所述第 一槽部及第二槽部接合的锁紧位置与所述撞针从所述第 一槽部 及第二槽部释放开的松开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棘爪绕旋转轴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到所述基板上,以便与所述钩板的接合部接合或脱开。所述棘爪 通过与所述钩板的接合部接合来限制所述钩板朝所述松开位置的枢转 运动,同时允许所述钩板朝锁紧位置枢转运动。所述凸轮构件以可旋转 方式支撑到所述基板上。所述凸轮构件包括凸轮轮廓,该凸轮轮廓将与 形成在所述钩板处的操作部凸轮接触,用于允许所述钩板朝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并限制所述钩板朝松开位置的枢转运动。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用 于偏置所述凸轮构件从而使其沿着所述凸轮轮廓挤压所述钩板的操作 部的方向枢转。当所述钩板枢转至锁紧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槽部和第二 槽部接合的撞针位于所述钩板的旋转轴和所述棘爪的旋转轴之间,并且 所述棘爪与所述钩板的接合部相对于所述撞针在所述钩板的旋转轴的 相对位置接合,以便将所述钩板相对于所述撞针支撑在钩板的旋转轴并 支撑在所述棘爪与所述钩板的接合部接合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当所述钩板枢转至所述撞针与第 一槽部 及第二槽部接合的锁紧位置时,所述撞针位于由第 一槽部的内端面和第 二槽部的后侧面限定的空间内,所述后侧面在所述钩板朝锁紧位置枢转 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在后侧,并且所述棘爪与所述钩板的接合部在所述钩 板朝向锁紧位置的枢转运动过程中在比所述第二槽部的后侧面更靠后 的位置接合。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当所述钩板位于锁紧位置时钩板的旋转轴相对 于与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接合的撞针位于所述棘爪的旋转轴的相对侧。进一步地,所述棘爪与所述钩板的接合部相对于所述撞针在所述钩板的 旋转轴的相对的位置接合。因而,所述棘爪与所述钩板的接合部之间的 接合点相对于所述撞针位于所述钩板的旋转轴的相对侧。进一步地,即 使在外力从所述撞针施加到所述钩板上时,所述钩板也相对于外力被支 撑在两侧。相应地,与所述钩板相对于外力仅被支撑于一侧的情况相比, 所述钩板具有足够大的强度来抵抗外力。此外,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可 减小所述钩板的形成尺寸。进一步地,可减小各组件的厚度和/或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所述第一偏置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轮 构件和所述钩板之间的弹簧,该弹簧用于偏置所述凸轮构件从而使其沿 着所述凸轮轮廓挤压所述钩板的操作部的方向枢转并且该弹簧用于朝 松开位置偏置所述钩板。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当所述钩板位于锁紧位置时,所述凸轮构件的 凸轮轮廓通过第一偏置弹簧挤压钩板的操作部。相应地,所述撞针通过 定位于由所述第二槽部的后侧面及所述第一槽部的内端面限定的空间 内而与所述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接合,而不会产生松动。进一步地,当 锁紧装置处于所述撞针未与所述第 一槽部及第二槽部接合的释放状态 时,所述钩板被所述第一偏置弹簧偏置而朝松开位置枢转。因此,当所 述撞针从所述第 一槽部的开口朝所述内端面插入到所述第 一槽部内并 与其接合时,所述钩板被保持直到所述撞针朝所述内端面移动并接触所 述第二槽部的开口部为止。换言之,由于当所述锁紧装置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钩板被保持在松开位置,因此可防止所述钩板接触(撞击)其它 组件从而防止产生松动噪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所述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进一步包括第 二偏置构件和连杆构件。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用于偏置所述棘爪从而使其 定位于棘爪与所述钩板接合的棘爪接合位置。所述连杆构件用于随着所 述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座椅(10)的锁紧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撞针(12),其适于牢固地设置在所述座椅(10)的活动构件(11)和相对于所述活动构件(11)固定地设置的固定构件中的一个上; 基板(21),其适于设置在所述活动构件(11)和所述固定构件中的另一个上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撞针(12)的第一槽部(211); 钩板(3),其包括第二槽部(31),所述钩板(3)绕旋转轴(30)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到所述基板(21)上以便在锁紧位置(37)与松开位置(36)之间枢转,在所述锁紧位置(37)所述撞针(12)与所述第一槽部(211)及所述第二槽部(31)接合,在所述松开位置(36)所述撞针(12)自所述第一槽部(211)及所述第二槽部(31)释放; 棘爪(5),其绕旋转轴(50)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到所述基板(21)上以便与所述钩板(3)的接合部(313)接合或脱开,所述棘爪(5)通过与所述钩板(3)的接合部(313)接合而限制所述钩板(3)朝松开位置(36)的枢转运动同时允许所述钩板(3)朝锁紧位置(37)的枢转运动; 凸轮构件(4),其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到所述基板(21)上并包括凸轮轮廓(41),所述凸轮轮廓(41)将与形成在所述钩板(3)处的操作部(32)凸轮接触,用于允许所述钩板(3)朝锁紧位置(37)的枢转运动并用于限制所述钩板(3)朝松开位置(36)的枢转运动;以及 第一偏置构件(71),其用于偏置所述凸轮构件(4)从而使其沿着所述凸轮轮廓(41)挤压所述钩板(3)的操作部(32)的方向枢转, 其中,当所述钩板(3)枢转至所述锁紧位置(37)时,与所述第一槽部(211)及所述第二槽部(31)接合的所述撞针(12)位于所述钩板(3)的旋转轴(30)与所述棘爪(5)的旋转轴(50)之间,并且所述棘爪(5)与所述钩板(3)相对于所述撞针(12)在所述钩板(3)的旋转轴(30)的相对位置接合,以便将所述钩板(3)相对于所述撞针(12)支撑在所述钩板(3)的旋转轴(30)处并支撑在所述棘爪(5)与所述钩板(3)的接合部(313)接合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幸史伊东定夫后藤直希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