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外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内圈沟道,轴承外圈内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外圈沟道,轴承内圈的两列内圈沟道与轴承外圈的两列外圈沟道一一对应配合形成两列钢球滚道,两列钢球滚道内分别设保持架,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两列钢球滚道中保持架内均设一列钢球,两列钢球转动的回转中心径分别为回转中心径D1和回转中心径D2,其中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1小于另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既保留了原双列球轴承的适应较高转速要求,又实现双列球轴承轴向承载能力提高,具有圆锥滚子轴承的较高载荷能力,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设计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外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内圈沟道,轴承外圈内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外圈沟道,轴承内圈的两列内圈沟道与轴承外圈的两列外圈沟道一一对应配合形成两列钢球滚道,两列钢球滚道内分别设保持架,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两列钢球滚道中保持架内均设一列钢球,两列钢球转动的回转中心径分别为回转中心径D1和回转中心径D2,其中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1小于另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既保留了原双列球轴承的适应较高转速要求,又实现双列球轴承轴向承载能力提高,具有圆锥滚子轴承的较高载荷能力,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设计方便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双列球轴承
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双列球轴承。
技术介绍
双列球轴承通常有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双列深沟球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双列深沟球轴承除了承受径向负荷外,还可以承受作用在两个方向的轴向负荷;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可以承受径向负荷和作用在两个方向的轴向负荷。上述双列球轴承较圆锥滚子轴承相比,其载荷能力偏弱,在载荷要求较高的环境,通常无法很好的适应;但圆锥滚子轴承相较于双列球轴承,又存在不能很好适应较高转速场合应用。因此在一些载荷和转速要求较高的环境下,现有的双列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均不能很好的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适用较高转速场合使用,又具有较高载荷能力的双列球轴承,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和加工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有轴承内圈、轴承外圈和保持架,轴承内圈外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内圈沟道,轴承外圈内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外圈沟道,轴承内圈的两列内圈沟道与轴承外圈的两列外圈沟道一一对应配合形成两列钢球滚道,两列钢球滚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保持架,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两列钢球滚道中保持架内均设有一列钢球,两列钢球转动的回转中心径分别为回转中心径Dl和回转中心径D2,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l小于另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原双列球轴承进行改进,既保留了原双列球轴承的适应较高转速要求,又实现双列球轴承轴向承载能力提高,具有圆锥滚子轴承的较高载荷能力,同时结构简单,具有加工设计方便的优点。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错位设置,使得双列球轴承的载荷能力更佳。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重合,则在加工上更简单方便。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列球轴承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所述双列球轴承为双列深沟球轴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双列球轴承,其中,双列球轴承可以是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或者双列深沟球轴承,其区别点为接触角不同,双列深沟球轴承接触角为0°,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为15°、25°、40°等,主要结构相同;为便于叙述,本具体实施例,以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它包括有轴承内圈1、轴承外圈2和保持架,轴承内圈1外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内圈沟道11、12,轴承外圈2内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外圈沟道21、22,轴承内圈1的两列内圈沟道11、12与轴承外圈2的两列外圈沟道21、22--对应配合形成两列钢球滚道;两列钢球滚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保持架31、32,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之间两列钢球滚道中保持架31、32内均设有一列钢球41、42,两列钢球41、42转动的回转中心径分别为回转中心径D1和回转中心径D2 ;其回转中心轴线分别为01和02。所述其中一列钢球41的回转中心径D1小于另一列钢球42的回转中心径D2。对原双列球轴承进行改进,既保留了原双列球轴承的适应较高转速要求,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1和回转中心径D2不相等设计,实现双列球轴承轴向承载能力提高,具有圆锥滚子轴承的较高载荷能力,同时结构简单,具有加工设计方便的优点。其中,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1和回转中心径D2不相等设计,可以通过两列钢球滚道的位置设计实现。 本技术中双列球轴承,所述两列钢球41、42的回转中心轴线01和02可以是错位设置,也可以是重合设计(图1中为重合设计);采用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01和02错位设置下,在加工难度上较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01和02重合设计下困难,但采用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01和02错位设置下,其承载能力较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01和02重合设置下双列球轴承的载荷能力更佳。【权利要求】1.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有轴承内圈、轴承外圈和保持架,轴承内圈外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内圈沟道,轴承外圈内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外圈沟道,轴承内圈的两列内圈沟道与轴承外圈的两列外圈沟道一一对应配合形成两列钢球滚道,两列钢球滚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保持架,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两列钢球滚道中保持架内均设有一列钢球,两列钢球转动的回转中心径分别为回转中心径Dl和回转中心径D2,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l小于另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列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列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列钢球的回转中心轴线重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双列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球轴承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双列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球轴承为双列深沟球轴承。【文档编号】F16C19/18GK204226426SQ201420674901【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专利技术者】吴雅琍 申请人:上海人本双列轴承有限公司, 上海思博特轴承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有轴承内圈、轴承外圈和保持架,轴承内圈外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内圈沟道,轴承外圈内圆周面上设有轴向布置的两列外圈沟道,轴承内圈的两列内圈沟道与轴承外圈的两列外圈沟道一一对应配合形成两列钢球滚道,两列钢球滚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保持架,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两列钢球滚道中保持架内均设有一列钢球,两列钢球转动的回转中心径分别为回转中心径D1和回转中心径D2,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1小于另一列钢球的回转中心径D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雅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人本双列轴承有限公司,上海思博特轴承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