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照灯,该前照灯可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发出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反射从光源发出的光;遮蔽件,通过传输从光源发出和/或由反射镜反射并朝向车辆的前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遮蔽从光源发出和/或由反射镜反射并朝向车辆的前面射出的光的其他部分而实现低光束;主孔,形成在遮蔽件处,以允许该光的一部分穿过;主透镜,传输该光的所述一部分,该光的所述一部分已朝向车辆的前面穿过遮蔽件的主孔;反射表面,反射该光的所述其他部分;以及辅助透镜,传输由反射表面反射的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前照灯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9月2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14058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为了所有目的通过引证方式结合于此。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照灯。更特别地,本申请涉及一种改善了发光效率的用于车辆的前照灯。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中的前照灯还被称作这样的前灯或前照灯,该前灯或前照灯是用于在夜间或在黑暗空间中照亮前方以使得车辆安全行驶的灯。尽管之前这种前照灯大部分是圆形的,但目前具有独特形状和结构的灯越来越匹配车体的设计。 车辆中的前照灯被制成为具有从该前照灯发出的向上/向下转换方向的光束,以用于防止对面车辆的驾驶员由于从前照灯发出的光束而目眩。根据安全标准,规定高光束需要识别存在于车辆前方10m处的障碍物,并且低光束需要识别存在于车辆前方40m处的障碍物. 为了实现这种高光束和低光束,存在介于光源与透镜之间的遮蔽件。该遮蔽件被制成为遮蔽来自光源或反射镜的并入射在透镜上的光的一部分。并且,根据遮蔽件的形状和移动来选择性地实现高光束和低光束。 然而,由于被遮蔽件遮蔽的光不能用作前照灯的有效光,因此可限制前照灯的效率。此外,如果穿过遮蔽件的光的发光效率过低,则与光源的性能相比,前照灯的效率可变差。特别地,在实现低光束的情况下,由于由遮蔽件遮蔽的光的量增加,因此前照灯的有效光的量可衰减。 在该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信息仅为了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且不应被视为这些信息形成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已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发光效率的优点的用于车辆的前照灯。此外,本申请还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另外的优点的用于车辆的前照灯,所述优点即,通过简单的构造而不增加生产成本来改善低光束的性能。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用于车辆的前照灯可包括:光源,发出光;反射镜,反射从光源发出的光;遮蔽件,通过传输从光源发出和/或由反射镜反射并朝向车辆的前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遮蔽从光源发出和/或由反射镜反射并朝向车辆的前面射出的光的其他部分而实现低光束;主孔,形成在遮蔽件处,以允许该光的一部分穿过;主透镜,朝向车辆的前面传输已穿过遮蔽件的主孔的该光的一部分;反射表面,反射该光的其他部分;以及辅助透镜,传输由反射表面反射的光。 反射表面可与遮蔽件整体形成,并且前照灯可进一步包括辅助孔,该辅助孔形成在遮蔽件处,以允许由反射表面反射的光穿过。 辅助透镜可传输已穿过遮蔽件的辅助孔的光。辅助透镜可将已穿过遮蔽件的辅助孔的光传输至一区域,该区域未被已穿过遮蔽件的主孔并且由主透镜传输的光的一部分所照射。穿过遮蔽件的辅助孔并通过辅助透镜传输的光可扩大低光束的区域。 前照灯可进一步包括保持件,该保持件设置在主透镜与遮蔽件之间,以使得主透镜设置成通过一设定距离与遮蔽件隔开,其中,保持件将主透镜与遮蔽件连接,并且该保持件包括形成在保持件处的凹槽,该凹槽用于设置反射表面并与辅助孔相对应。 光源可安装至反射镜,并且遮蔽件可介于反射镜与保持件之间,并且前照灯可进一步包括以中空柱形形状形成的装饰圈,该装饰圈用于将包括反射镜、遮蔽件、保持件以及主透镜的组件设置在装饰圈的内部。装饰圈可包括主透镜孔和辅助透镜孔,该主透镜孔用于设置主透镜,以使得穿过主透镜的光指向车辆的前面,并且该辅助透镜孔用于安装辅助透镜,以使得穿过辅助透镜的光指向车辆的前面。 由反射表面反射的光可被引导以实现低光束。由反射表面反射的光可被引导至一区域,该区域未被穿过遮蔽件的主孔并且由主透镜传输的光所照射。由反射表面反射并实现低光束的光可改善从光源发出的光的使用效率。 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征和优点,这些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结合在本文中的附图和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而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将在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行更详细地阐述,并且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前照灯的前立体视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前照灯的分解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前照灯的后立体视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前照灯的顶部平面视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前照灯的前视视图。 图6是沿图5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前照灯的效率的图表。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前照灯的低光束导向区域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参照,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示出在附图和以下的描述中。当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时,应当理解的是,所呈现的描述并不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仅涵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还涵盖包括在由后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保护范围中的各种替代物、修改、等同物以及其他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车辆的前照灯的前立体视图,而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前照灯的分解视图。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前照灯包括装饰圈(bezel,斜面)10、主透镜20、辅助透镜22、保持件30、遮蔽件40、反射镜50以及光源60。 装饰圈10形成为中空柱形形状,该中空柱形形状的两个表面都是开放的。此外,装饰圈10是由主透镜20、辅助透镜22、保持件30、遮蔽件40以及反射镜50组装成的组件的壳体,并且由主透镜20、辅助透镜22、保持件30、遮蔽件40以及反射镜50组装成的该组件沿装饰圈10的纵向方向(length direct1n,长度方向)插入。 主透镜20被设置成用于聚集由光源60发出的光并且将所聚集的光导向前照灯I的前方。此外,为了通过少量的面实现所需的畸变校正状态(aberrat1n correct1nstate,像差校正状态),主透镜20可以是非球面的透镜。 辅助透镜22被设置成用于聚集由光源60发出的光,并且沿除了前照灯I的前方向以外的方向将所聚集的光导向预定方向。 保持件30形成为两个表面都开放的环形状,并且与主透镜20耦接。此外,当形成为环形状的透镜放置环15与保持件30耦接从而在该透镜处于主透镜20与保持件30的一个开放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围绕透镜时,保持件30和主透镜20彼此耦接。 遮蔽件40介于光源60与主透镜20之间,以实现前照灯I的低光束。此外,遮蔽件40形成为用于遮蔽来自光源60和反射镜50并朝向主透镜20传输的光的一部分。进一步地,遮蔽件40形成为用于将遮蔽的光传输至辅助透镜22。同时,遮蔽件40与保持件30的另一个开放的表面耦接。 反射镜50与保持件30的另一个开放的表面耦接。也就是说,遮蔽件40介于保持件30的另一个表面与反射镜50之间。同时,遮蔽件40可以形成为薄板形状。也就是说,保持件30被设置成用于将主透镜20定位成与遮蔽件40相隔保持件30的宽度。 此外,反射镜50适于与光源60稱接。进一步地,反射镜50被设置成用于将由光源60发出的光朝向前照灯I的前方向反射。 装饰圈10包括主透镜孔12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照灯,所述前照灯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发出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反射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遮蔽件,所述遮蔽件通过传输从所述光源发出和/或由所述反射镜反射并朝向所述车辆的前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遮蔽从所述光源发出和/或由所述反射镜反射并朝向所述车辆的前面射出的光的其他部分而实现低光束;主孔,所述主孔形成在所述遮蔽件处,以允许所述光的所述一部分穿过;主透镜,所述主透镜传输已朝向所述车辆的前面穿过所述遮蔽件的所述主孔的所述光的所述一部分;反射表面,所述反射表面反射所述光的所述其他部分;以及辅助透镜,所述辅助透镜传输由所述反射表面反射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25 KR 10-2013-0114058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照灯,所述前照灯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发出光; 反射镜,所述反射镜反射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 遮蔽件,所述遮蔽件通过传输从所述光源发出和/或由所述反射镜反射并朝向所述车辆的前面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遮蔽从所述光源发出和/或由所述反射镜反射并朝向所述车辆的前面射出的光的其他部分而实现低光束; 主孔,所述主孔形成在所述遮蔽件处,以允许所述光的所述一部分穿过; 主透镜,所述主透镜传输已朝向所述车辆的前面穿过所述遮蔽件的所述主孔的所述光的所述一部分; 反射表面,所述反射表面反射所述光的所述其他部分;以及 辅助透镜,所述辅助透镜传输由所述反射表面反射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其中,所述反射表面与所述遮蔽件整体形成,所述前照灯进一步包括: 辅助孔,所述辅助孔形成在所述遮蔽件处,以允许由所述反射表面反射的光穿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其中,所述辅助透镜传输已穿过所述遮蔽件的所述辅助孔的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照灯,其中,所述辅助透镜将已穿过所述遮蔽件的所述辅助孔的光传输至一区域,所述区域未被所述光的已穿过所述遮蔽件的所述主孔并且由所述主透镜传输的所述一部分所照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其中,穿过所述遮蔽件的所述辅助孔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训,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