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405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在左右侧框架被联接到主框架的后端部的结构中,支架被连结到该左右侧框架的上部和该主框架的后端部。该支架具有从左右侧框架的上部的下表面向前下方悬垂的左右引擎安装部分,和联接该左右引擎安装部分的上边缘的板状联接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相关申请的相互引用本专利技术基于并且要求2013年9月2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81589为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其包括主框架和联接到该主框架的后端部的左右侧框架。
技术介绍
作为摩托车的车身框架,一种构造被公开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该构造包括头管、沿着车身的中心从该头管向后延伸的主框架(梁式框架)、附接到该主框架的后端部的控制(curb)框架,和沿着该车身的中心从该头管倾斜地向下延伸的一个下框架。该控制框架是通过枢转框架联接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上横管和下横管的两端而制成的,其中上横管和主框架的后主框架部分被垂直地连接在一起。[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11—11599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身框架中,主框架的端部被焊接到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上横管。当在主框架和上横管之间的联接部分被加固时,存在一种使用加固构件的可能构造,该加固构件是一个分离构件,这样成为增加部件数量和焊接长度的一个因素。进一步,一对左右引擎吊架设置在该上横管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在组装方面,对于一对左右引擎吊架的相对位置需要高精度。如果引擎吊架被焊接到上横管,作为左右分离体,引擎吊架在一些情况下容易受到焊接变形并且不能保持高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已经考虑到上述几点,其目的是可以确保在左右侧框架被联接到主框架的后端部的结构中,在主框架和左右侧框架之间的联接部的强度和硬度,同时消除部件数量的增加和焊接长度的增加,并且保持支撑引擎单元的引擎安装构件的相对位置的高精度。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车身框架是一种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其包括:主框架,该主框架从头管向后延伸;和左右侧框架,该左右侧框架联接到主框架的后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左右侧框架被构造成其上部是在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弯曲,并连结到该主框架的后端部的侧表面,并且在该左右侧框架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支撑引擎单元的引擎安装构件。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的另一个特征是,左右引擎安装构件的上边缘通过联接构件被联接在一起形成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形成为一体的联接构件和左右引擎安装构件被焊接到左右侧框架的上部和主框架的后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在左右侧框架被联接到主框架的后端部的结构中,在主框架和左右侧框架之间的联接部的强度和硬度,同时消除部件数量的增加和焊接长度的增加,并且保持支撑引擎单元的引擎安装构件的相对位置的高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实例的摩托车的左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左视图;图3是从右前方看时根据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引擎单元被安装在根据实施例的车身框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和图5是显示引擎单元被安装在根据实施例的车身框架上的状态的放大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实例的摩托车100的左视图。首先,将利用图1描述摩托车100的整体构造。注意到在这个应用中,上下、左右和前后参考骑手骑在摩托车100上的状态下观看的方向,并且必要时,在附图中前面由箭头Fr表示,后面由箭头Rr表示,右边由箭头R表示,左边是由箭头L表示。摩托车100通过形成由车身框架1组成的车身构架并且将各个部件适配到车身框架1而构成,车身框架1由钢或铝合金制成。之后将描述车身框架1的细节。通过车身框架1,引擎单元101被支撑在车身的大致中间部。构成车身框架1的转向头管2支撑前叉102使其可旋转。把手103被联接到前叉102的上端侧。进一步,前轮104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叉102的下端侧。前轮104的上部分被前挡泥板105覆盖。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后叉(摆动臂)106经由枢轴被车身框架1支撑在引擎单元101的后方,并且后轮107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后叉106的后端部。减振器108被附接在后叉106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的合适位置和车身框架1之间。后轮107的上部被后挡泥板109覆盖,并且骑手所坐的座位110布置在其上部。燃料箱111被安装在座位110的前侧。在本实例中,引擎单元101是气冷的4循环单气缸(或者可以为2气缸以上)的内燃引擎。尽管省略了详细说明,引擎单元101的基本构造被构造成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并容纳曲柄轴的曲柄箱101A,该曲柄轴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布置;气缸101B,气缸101B被联接到曲柄箱101A的上部,并且设置在几乎上下方向上,其轴线适当地向前倾斜;气缸盖101C,气缸盖101C被联接到气缸101B的上部;和气缸盖罩101D,该气缸盖罩101D被附接成覆盖气缸盖101C。连接到气缸盖101C的排气管115被弯曲经过引擎单元101下方,延伸至车身的后方,并且与消音器116连接。对应车辆外观,如图1所示,例如布置在接近气缸盖101C和气缸盖罩101D的上部的外侧的覆盖物112、侧盖113、后盖114等等的各种车身盖被支撑并附接到车身框架1等等的适当位置。在下文中,将描述车身框架1的构造。如图2、图3所示,主框架(梁式框架)3被联接到转向头管2。主框架3向后下方倾斜地延伸,并且在中间向下弯曲。进一步,下框架4被联接到转向头管2。下框架4向后下方倾斜地延伸。加固框架5布置在主框架3和下框架4之间。左右侧框架6R、6L被联接到主框架3的后端部。如图3所示,侧框架6R、6L在几乎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它们的上部6Ra、6La在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弯曲以紧靠并联接主框架3的后端部的侧表面。换句话说,侧框架6R、6L从主框架3的后端部向左和向右分叉。此处,加固构件11弯曲以顺着主框架3的后端部的侧表面和侧框架6R、6L的上部6Ra、6La的上表面,加固构件11被连结,从而确保在主框架3和左右侧框架6R、6L之间的连接部的强度和硬度。横管7放置在侧框架6R、6L的下端部之间。侧框架6R、6L设置有枢转板10,枢转板10支撑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后叉106。进一步,因为侧框架6R、6L的上部6Ra、6La水平地或者在接近水平角度延伸,它们上面的空间可以被有效地利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池117布置在主框架3的左侧并且在侧板6L的上部6La上方的空间内。向后延伸的左右座位轨道8R、8L被联接到主框架3。进一步,左右支柱9R、9L被联接到侧框架6R、6L,左右支柱9R、9L向后上方倾斜地延伸并且分别联接到座位轨道8R、8L的后端部。引擎单元101被安装在车身框架1上的状态如图4、图5所示。支架12设置在下框架4的下端部,并且支架12支撑引擎单元101的曲柄箱101A的前部。进一步,一对左右引擎吊架13设置在横管7处,并且引擎吊架13支撑引擎单元101的曲柄箱101A的后部。在本实施例中,在引擎单元101下方延伸的框架构件被省略,而引擎单元101本身被用作加强构件。进一步,引擎吊架14从主框架3向下延伸,而且引擎吊架14支撑引擎单元101的气缸盖101C。进一步,支架15被连结到侧框架6R、6L的上部6Ra、6La和主框架3的后端部。支架15具有从侧框架6R、6L的上部6Ra、6La的下表面向前下方悬垂的左右引擎安装部分16R、16L,和联接左右引擎安装部分16R、16L的上边缘的板状联接构件17。换句话说,支架15具有整体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托车的车身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从头管向后延伸;和左右侧框架,所述左右侧框架联接到所述主框架的后端部;其中,所述左右侧框架被构造成其上部在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弯曲,并连结到所述主框架的后端部的侧表面;并且其中,在所述左右侧框架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支撑引擎单元的引擎安装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2 JP 2013-1815891.一种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从头管向后延伸;和左右侧框架,所述左右侧框架联接到所述主框架的后端部;其中,所述左右侧框架被构造成其上部在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弯曲,并连结到所述主框架的后端部的侧表面;其中,支架设置在所述左右侧框架的上部和所述主框架的后端部,所述支架具有支撑引擎单元的左右引擎安装构件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武司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