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秋桂专利>正文

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28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其系于车体顶面两侧的车顶架上另固设二连杆,该连杆两端另以各一夹持结构将连杆固定于两侧的车顶架上;其特征在于: 该夹持结构系以一组设件枢设一夹掣件,该组设件一侧镂设有一穿槽,且向下另延伸出一垂伸框,夹掣件的夹合片接设一顶掣片后枢设定位于组设件中,一迫紧件穿设于组设件的垂伸框上并可抵顶该顶掣片,且以连杆一端穿伸于组设件的穿槽外,复以一护壳件固设于连杆的一端。(*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尤指一种整体构件简单,操作使用上极为简易方便,使整体具有极佳的夹持紧固功效,不会产生晃动偏位的现象,而可供使用者于两连杆间固置物品,可多得一车体空间的运用,极适合使用者DIY(自己动手组装)使用,深具实用性的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提供现今该等车体的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就有数种之多,请配合参阅图8所示,习用的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系于车体40顶面两侧的车顶架41上另装设各一具适当跨距的跨杆50,该跨杆50的两端具有一剖空状的定位体51,而定位体51中枢设有一推片52,该推片中另框接一具内啮齿的穿设块53,且定位体51的底面另固设一具啮齿的束紧条54,其系将该跨杆50置设于车顶架41上,今束紧条54穿过车顶架41,并使束紧条54的头部先定位啮接于穿设块53中,且使用者不断往复推动推片52,使穿设块53得以持续令束紧条54将车顶架41紧固,复于定位体上盖覆一盖体55,而可供使用者于两跨杆50上搭设一可容装物品的箱体,以达物品简易携行的效果;然而,习用结构的如此构成,系为一体设置成型,跨杆50两端的宽距永久固定,仅适用于两车顶架41宽度一定的车体40上使用,而无法作适当宽距的简易调整,适用车型有限,且其系以塑胶制的束紧条作束紧固定,故该跨杆50整体的夹持定位效果实存有疑虑,再加上其操作系以手部持续往复推动推片52,才得以令束紧条54束紧于车顶架41,操作束紧上极为繁复,甚不方便使用,因此,睽诸上述的种种缺失,实有将习用的结构作进一步改良的必要性。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构件简单,操作使用上极为简易方便,使整体具有极佳的夹持紧固功效,不会产生晃动编位的现象,而可供使用者于两连杆间固置物品,可多得一车体空间的运用,极适合使用者DIY(自己动手组装)使用的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其系于车体顶面两侧的车顶架上另固设二连杆,该连杆两端另以各一夹持结构将连杆固定于两侧的车顶架上;该夹持结构系以一组设件枢设一夹掣件,该组设件一侧镂设有一穿槽,且向下另延伸出一垂伸框,夹掣件的夹合片接设一顶掣片后枢设定位于组设件中,一迫紧件穿设于组设件的垂伸框上并可抵顶该顶掣片,且以连杆一端穿伸于组设件的穿槽外,复以一护壳件固设于连杆的一端。该组设件系呈“L”形,该夹合片也呈“L”形,该顶掣片呈略向内弯状。该夹合片及顶掣片的夹掣内缘另各固设一缓冲垫,该缓冲垫系可为橡胶材质,通过它可使整体达紧固夹掣效果。该夹掣件的夹合片一端另设有一具缺口的凸耳,且顶掣片的一端亦可设有一凸耳,顶掣片的凸耳定位于夹合片的缺口中,令栓体得以穿设定位。该夹合片两侧另可设置有各一定位折片,且于组设体两侧另设有各一具插孔的凸块,夹合片两侧的定位折片可插置于插孔中,夹合片可确切定位于组设体上,而不致位移晃动。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操作使用上极为简易方便由于本技术的夹持结构系可于连杆上作滑动位移调整,而可适应不同宽距的车顶架作适度宽距的调整,使用者仅需直接旋动迫紧件,便可令夹持结构的夹掣件作车顶架的紧固夹持动作,操作使用上极为简易方便,极适合使用者DIY(自己动手组装)使用。2、整体的使用强固性较佳由于本技术夹掣件的夹合片整体系呈“L”形,故当使用者旋动迫紧件抵顶顶掣片使夹掣件整体夹固于车顶架时,该夹合片系可与连杆紧固,而不会令夹持结构产生晃动现象,可令整体的夹持紧固效果确切,不会产生晃动偏位的现象,具极佳的使用强固性。图中部件标号的说明 A车体 A1车顶架 10连杆20夹持结构 21组设件 211穿槽212抵缘 213垂伸框214穿孔215凸块 216插孔 22夹掣件221夹合片 2211缺 2212凸耳2213定位折片222顶掣片2221凸耳223栓体 224缓冲垫23迫紧件24护壳件30网架或箱体 40车体41车顶架50跨杆 51定位体52推片 53穿设块 54束紧条55盖体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该夹持结构20系以一呈“L”形组设件21枢设一夹掣件22,该组设件21一侧镂设有一穿槽211,使穿槽211两侧形成各一抵缘212,且向下另延伸出一具穿孔214的垂伸框213,令夹掣件22的L形夹合片221接设一呈略向内弯状的顶掣片222后,复以一栓体223将夹合片221及顶掣片222框设定位于组设件21的穿槽211中,而该夹合片221及顶掣片222的夹掣内缘另固设有各一可为橡胶质的缓冲垫224,复以一迫紧件23螺固于组设件21的穿孔214上,而得以抵顶顶掣片222,并以连杆10一端穿伸于组设件21的穿槽211外,令一可为塑胶质的护壳件24固设于连杆10的一端,使该夹持结构可于连杆I0间滑动位移,而不致脱落,以令整体具有极佳的夹持紧固功效;该夹掣件22的夹合片221一端另设有一具缺口2211的凸耳2212,且顶掣片222的一端亦可设有一凸耳2221,由顶掣片222的凸耳2221定位于夹合片221的缺口2211中,令栓体223得以穿设定位。请配合参阅图4、图5所示,本技术组设时,将两连杆10以一适当宽距置于车体A顶面两侧的车顶架A1上,而该连杆10的两端另以各一夹持结构20将连杆10固定于两侧的车顶架AI上,其系先将夹掣件22跨置于车顶架A1上,复将迫紧件23旋入组设件21的穿孔214中,使该迫紧件23可抵顶夹掣件22的顶掣片222,令该夹掣件22可夹固于车顶架A1上,而因夹掣件22的夹合片221系呈“L”形,故当夹掣件22夹固于车顶架A1时,不会令夹持结构20产生晃动现象,加以夹掣件22的夹合片221及顶掣片222的夹掣内缘另固设有各一可为橡胶质的缓冲垫224,除可避免夹伤车顶架A1的外,另可令夹结构20呈紧固的夹持状态,而可供使用者于两连杆10之间固置一可放置物品的网架或箱体30,以多得一车体空间的运用。请配合参阅图6、图7所示,系为本技术夹持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系可于夹合片221两侧设置有各一定位折片2213,且于组设体21两侧另设有各一具插孔216的凸块215,而可令夹合片221两侧的定位折片2213插置于插孔216中,以此夹合片221可确切定位于组设体21上,而不致位移晃动。需陈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而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其系于车体顶面两侧的车顶架上另固设二连杆,该连杆两端另以各一夹持结构将连杆固定于两侧的车顶架上;其特征在于该夹持结构系以一组设件枢设一夹掣件,该组设件一侧镂设有一穿槽,且向下另延伸出一垂伸框,夹掣件的夹合片接设一顶掣片后枢设定位于组设件中,一迫紧件穿设于组设件的垂伸框上并可抵顶该顶掣片,且以连杆一端穿伸于组设件的穿槽外,复以一护壳件固设于连杆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组设件系呈“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夹合片系呈“L”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架连杆夹持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顶掣片呈略向内弯状。5.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桂
申请(专利权)人:王秋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