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锦迪专利>正文

一种全身锻炼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944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身锻炼器械,包括动力机构、座椅、“H”支架、连杆、支撑杆和底座;动力机构包括立柱、左把手、右把手、左踏板、右踏板、上铰板、下铰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立柱、支架、连杆和支撑杆组成的曲柄连杆结构形式传送动力,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降低了成本,并且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锻炼者,可以应用在家庭、商场或者室外广场,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锻炼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身锻炼器械。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运动锻炼可以促进人们的新陈代谢,保证良好的身体机能,因此,人们对锻炼器械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市场上的锻炼器械体积较大,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机械结构复杂,导致在锻炼过程中小孩和老人使用不够灵活,不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全身锻炼器械,以期能简化锻炼器材,使得锻炼器材更具通用性和灵活性,从而适应各年龄层的锻炼需求。本技术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全身锻炼器械的特点包括:动力机构、座椅、“H”型支架、连杆、支撑杆和底座;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立柱、左把手、右把手、左踏板、右踏板、上铰板、下铰板;所述底座为一茶壶型结构,中间部分为圆柱型结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支撑架;在所述圆柱型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头;在一侧的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座椅;所述座椅的前端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铰接头相连;在另一侧的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连接在所述“H”型支架的中间位置处,在所述“H”型支架的顶部通过上铰板固定有所述立柱;所述立柱的上方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左把手和所述右把手;所述立柱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左踏板和所述右踏板,在所述上铰板下方的立柱上与所述支撑杆之间,并斜穿所述“H”型支架设置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下铰板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另一端通过另一个铰接头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全身锻炼器械是以左把手和右把手驱动所述立柱运动,并通过下铰板带动连杆前后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杆带动座椅上下运动,从而形成全身运动结构。本技术所述的全身锻炼器械的特点也在于:所述左把手和所述右把手、所述左踏板和所述右踏板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左踏板中心距所述右踏板中心设置的距离为40cm至50cm之间。所述底座通过四个膨胀螺钉使底部与地面固定。所有结构之间的铰接通过螺柱连接而成,在螺柱两端由螺母固定。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通过立柱、支架、连杆和支撑杆组成的曲柄连杆结构形式传送动力,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在任何环境任何场合下使用;本技术通过拉动左把手和右把手,并且蹬踏左踏板和右踏板,可以锻炼身体的上肢和下肢,功能全,实用性强,并具有体积小,使用灵活的特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去除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立柱,2左把手,3右把手,4左踏板,5右踏板,6座椅,7上铰板,8下铰板,9“H”型支架,10连杆,11支撑杆,12底座。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图3、图4,本实施例中,一种全身锻炼器械,包括动力机构、座椅6、“H”型支架9、连杆10、支撑杆11和底座12;动力机构包括:立柱1、左把手2、右把手3、左踏板4、右踏板5、上铰板7、下铰板8;底座12为一茶壶型结构并通过铸造而成,中间部分为圆柱型结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支撑架;在圆柱型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头;在一侧的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座椅6;座椅6的前端通过支撑杆11与铰接头相连;在另一侧的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连接在“H”型支架9的中间位置处,“H”型支架9的底部固定在圆柱型结构上,在“H”型支架9的顶部通过上铰板7固定有立柱1;立柱1的上方两侧分别固定有左把手2和右把手3;立柱1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有左踏板4和右踏板5,在上铰板7下方的立柱1上与支撑杆11之间,并呈交叉状斜穿“H”型支架9设置有连杆10;连杆10的一端通过下铰板8固定在立柱1上、另一端通过另一个铰接头连接在支撑杆11的中间位置处;由于立柱1的上铰板7位置通过支架9和底座12固定,形成杠杆效应,使得人为蹬踏左把手2和右把手3能驱动立柱1运动,并通过下铰板8带动连杆10前后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杆11带动座椅6上下运动,从而形成全身运动结构。参加图2,左把手2和右把手3、左踏板4和右踏板5的结构和尺寸相同;左踏板4中心距右踏板5中心设置的距离为40cm至50cm之间,有利于双脚蹬踏的舒适性。参见图4,底座12通过四个膨胀螺钉使底部与地面固定。所有结构之间的铰接通过螺柱连接而成,在螺柱两端由螺母固定,为了防止螺母刮蹭到人们,在螺母外侧套上橡胶带。具体实施中,一种全身锻炼器械通过底座12固定在地面上,并由立柱1,“H”支架9、连杆10和支撑杆11组成曲柄连杆机构传送动力。锻炼者坐在座椅6上,两手分别握持左把手2和右把手3,两脚分别踩踏左踏板4和右踏板5,通过对左踏板4和右踏板5施加作用力或者拉动左把手2和右把手3,使立柱1,“H”支架9、连杆10和支撑杆11组成曲柄连杆机构运行工作,立柱1作为动力输入的原动件,支撑杆11作为动力输出的从动件,立柱1通过连杆10带动支撑杆11左右摇动,使座椅6上下运动,进而使锻炼者身体部分和四肢相互协调运动,达到锻炼身体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可以锻炼身体的上肢部位和下肢部位,满足锻炼过程中的舒适性,可以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锻炼者,并且本技术可以应用在家庭、商场或者室外广场,应用范围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身锻炼器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身锻炼器械,其特征包括:动力机构、座椅(6)、“H”型支架(9)、连杆(10)、支撑杆(11)和底座(12);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立柱(1)、左把手(2)、右把手(3)、左踏板(4)、右踏板(5)、上铰板(7)、下铰板(8);所述底座(12)为一茶壶型结构,中间部分为圆柱型结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支撑架;在所述圆柱型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头;在一侧的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座椅(6);所述座椅(6)的前端通过所述支撑杆(11)与所述铰接头相连;在另一侧的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连接在所述“H”型支架(9)的中间位置处,在所述“H”型支架(9)的顶部通过上铰板(7)固定有所述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上方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左把手(2)和所述右把手(3);所述立柱(1)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左踏板(4)和所述右踏板(5),在所述上铰板(7)下方的立柱(1)上与所述支撑杆(11)之间,并斜穿所述“H”型支架(9)设置有所述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一端通过所述下铰板(8)固定在所述立柱(1)上、另一端通过另一个铰接头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1)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全身锻炼器械是以左把手(2)和右把手(3)驱动所述立柱(1)运动,并通过下铰板(8)带动连杆(10)前后移动,进而通过支撑杆(11)带动座椅(6)上下运动,从而形成全身运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身锻炼器械,其特征包括:动力机构、座椅(6)、“H”型支架(9)、连杆(10)、支撑杆(11)和底座(12);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立柱(1)、左把手(2)、右把手(3)、左踏板(4)、右踏板(5)、上铰板(7)、下铰板(8);所述底座(12)为一茶壶型结构,中间部分为圆柱型结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支撑架;在所述圆柱型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头;在一侧的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座椅(6);所述座椅(6)的前端通过所述支撑杆(11)与所述铰接头相连;在另一侧的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连接在所述“H”型支架(9)的中间位置处,在所述“H”型支架(9)的顶部通过上铰板(7)固定有所述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上方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左把手(2)和所述右把手(3);所述立柱(1)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左踏板(4)和所述右踏板(5),在所述上铰板(7)下方的立柱(1)上与所述支撑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腾蛟荆柯维钟泽鹏韩金娥
申请(专利权)人:张锦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