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6774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软磁性材料FeCoCr合金基底表面构建了四种具有不同浸润性的一维碲微纳米结构。通过调控蒸发源温度与沉积温度,可以获得接触角为25°的亲水性三角形微米棒阵列,接触角分别为123°和135°的疏水但高粘附的六角形纳米线阵列和针尖纳米线阵列,以及接触角为171°的完全排水与非粘附的随机取向的针尖纳米线团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过程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不使用毒性与腐蚀性的低表面能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构建具有自清洁,防水和防雾的超疏水金属表面;也可用于构建无损耗抓取液滴的高粘附疏水金属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材料表面微纳结构调控的浸润性
,具体涉及四种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受自然超疏水现象如“荷叶效应”和“玫瑰花效应”的启发,研究者们获得了各种制备超疏水固体表面的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自清洁、智能微流体控制和防水固体表面。相比于固体表面化学成分,固体表面粗糙度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固体表面的浸润性,因此可以通过在固体表面构造不同的微纳结构来设计期望的固体表面浸润性,从而将其广泛应用在微区域液滴转移、操控、收集,细胞增殖和喷墨打印技术等领域。 目前,许多化学合成方法被用于制备具有不同形貌的微纳米结构。例如专利CN102345117A通过仿照花生叶表面结构,使用聚全氟烷基硅氧烷和乙醇混合溶液在金属表面构建了聚全氣烧基娃氧烧的薄I吴,获得了具有超疏水的闻粘附性金属表面。J.Li等(J.Phys.Chem.C2012, 116,18334-18339)使用多孔铝模板法构建了多种形貌的铜纳米线阵列,不同形貌的铜纳米线阵列具有不同的浸润性。 然而目前使用的各种制备技术,一方面涉及复杂的化学合成方法,如电化学方法、湿化学法和水热法;另一方面需要使用毒性和腐蚀性的低表面能材料,如聚全氟烷基硅氧烷。因此发展一种简单,环保,经济的制备方法来构建具有各种浸润性的微纳结构表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比于其它微纳结构制备方法,物理气相沉淀(PVD)技术具有步骤简单,环境友好,无需金属催化剂等优势。同时,半金属碲单晶具有高度的各向异性,碲原子倾向于沿着c轴结晶成链,链与链间通过范德华力作用形成一维微纳米结构。这使得碲非常适合应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构建各种一维微纳结构。本专利技术选取締为材料源,米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构建具有不同浸润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使用物理气相沉淀法制备了四种碲微纳结构膜,在FeCoCr合金表面上实现了浸润性由亲水到完全超疏水的调控技术。其优点在于操作步骤简单,环保,所得碲微纳结构形貌易于控制,不需要使用毒性或腐蚀性的低表面能化学有机物。 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碲结晶时的温度,调节碲微纳结构的形貌与框架,从而实现对微纳结构表面浸润性的控制。 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所述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具有四种不同微纳结构形貌,其表面的形貌分别为三角形微米棒阵列,六角形纳米线阵列,针尖纳米线阵列和随机取向的针尖纳米线团簇。所述四种碲微纳结构膜与6 μ L水滴的静态接触角逐渐从25°增加到171°,动态接触角回滞从107°减少到2°,其浸润性从完全亲水的高粘附表面转变到完全疏水的非粘附表面。 未经过处理的软铁磁性材料FeCoCr合金基底表面与6μ L水滴静态接触角为90°,竖直放置的FeCoCr合金基底表面水滴不下滑,具有高粘附性。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一维碲微纳结构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使用纯度为99.99%的碲粉末作为蒸发源,采用一步物理气相沉积在FeCoCr合金基底上构建四种一维碲微纳结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软铁磁性材料FeCoCr合金基底清洗后干燥; (2)采用碲粉末作为蒸发源,在管式炉中由载气将碲蒸汽带入软铁磁性FeCoCr合金基底上,碲原子在FeCoCr合金表面自组装形成碲微纳结构,制得具有不同形貌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 本专利技术获得的一维微纳米结构的碲具有高度的单晶性。 所述步骤(2)中,将碲粉末置于管式炉的中心温区,将步骤(I)中清洗后的FeCoCr合金基底置于气流下游低温区;将中心温区的温度升到450?650°C,所述气流下游低温区的温度为250?350°C ;保持载气总流量为100?120sccm,管内压强约13300?13800pa ;保持生长30?45min,以获得具有不同形貌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 所述步骤(I)将软铁磁性材料FeCoCr合金基底置于乙醇溶液中超声,取出用氮气吹干待用;所述超声时间优选5min。 所述步骤(2)中,控制管式炉中心温度为650°C时,在下游350°C和300°C的沉积区域可分别获得三角形的微米棒阵列和六角形的纳米线阵列。所述三角形的微米棒阵列与6 μ L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为25°,具有亲水性;所述六角形的纳米线阵列与6 μ L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23° ,具有疏水性。增大水滴体积至10 μ L,三角形的微米阵列的静态接触角由25°增加到125°。 所述步骤(2)中,控制管式炉中心温度为550°C,在下游300°C的沉积区域可获得针尖纳米线阵列。所述针尖纳米线阵列与6 μ L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35°,也具有疏水性。 所述步骤(2)中,控制管式炉中心温度为500°C,在下游400°C的沉积区域可获得随机取向的针尖纳米线团簇;优选地,所述随机取向的针尖纳米线团簇具有三维纳米孔结构。其与6μ L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71°,具有超疏水性。 以0.6 μ L/s的速率增加水滴的体积,六角形的纳米线阵列,针尖纳米线阵列和针尖纳米线团簇表面的动态接触角回滞分别为107° ,55°和2°。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表示“能够”。 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FeCoCr合金基底表面的締微纳结构形貌;通过使用全自动接触角测量仪测试碲微纳结构修饰的FeCoCr合金表面静态接触角,动态接触角和录制水滴滑动视频。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中,三角形的微米棒阵列表面的水滴扩散速度快;六角形的纳米线阵列和针尖纳米线阵列表面的水滴具有较大的粘附力,动态接触角回滞分别为107°和55° ;随机取向的针尖纳米线团簇具有完全排水特性,水滴可在其表面自由滑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碲光滑薄膜的制备方法,将所述随机取向的针尖纳米线团簇修饰的FeCoCr合金基底置于管式炉中心温区,加热前将管式炉内抽真空至I?1pa,将炉温升到250?300°C,通入流量7?1sccm的氩气,保持管内无氧状态0.5?lh,得到碲光滑薄膜。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碲光滑薄膜,所述碲光滑薄膜与6μ L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14°,通过增加表面的粗糙度可增加其疏水性能。 与已有技术方案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实验设备简单,步骤简单,不涉及复杂化学反应,具有环境友好性; (2)不使用有毒性与腐蚀性的低表面能有机物改善微纳结构的疏水性; (3)通过调控沉积温度与源温度,可有效地控制微纳结构的形貌与框架; (4)不同微纳结构可对浸润性进行有效调控,实现亲水到疏水,高粘附到非粘附的转变; (5)可应用本专利技术实现防水、自清洁的超疏水金属表面;实现收集水滴的亲水金属表面或实现水滴抓取的高粘附疏水性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制备流程示意图; 其中:1_碲粉末;2_管式炉;3-FeCoCr合金基底;4-氩气;5_碲蒸汽。 图2 (a)为未经过处理的FeCoCr合金基底表面形貌与接触角;图2 (b)为竖直放置的FeCoCr合金基底表面水滴; 图3 (a)为碲光滑薄膜的表面形貌图;图3 (b)为碲光滑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5/201310390337.html" title="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碲微纳结构膜具有四种不同微纳结构形貌,分别为三角形微米棒阵列,六角形纳米线阵列,针尖纳米线阵列和随机取向的针尖纳米线团簇。

【技术特征摘要】
1.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締微纳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締微纳结构膜具有四种不同微纳结构形貌,分别为三角形微米棒阵列,六角形纳米线阵列,针尖纳米线阵列和随机取向的针尖纳米线团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维締微纳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种一维締微纳结构膜与6μ L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从25°逐渐增加到171°,动态接触角回滞从107°逐渐减少到2°,其浸润性从完全亲水的高粘附表面转变到完全疏水的非粘附表面。3.浸润性可控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软铁磁性材料FeCoCr合金基底清洗后干燥; (2)采用碲粉末作为蒸发源,在管式炉中由载气将碲蒸汽带入软铁磁性FeCoCr合金基底上,碲原子在FeCoCr合金基底表面自组装形成碲微纳结构,制得具有不同形貌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碲粉末置于管式炉的中心温区,将步骤(I)中清洗后的FeCoCr合金基底置于气流下游低温区;将中心温区的温度升到450?650°C,所述气流下游低温区的温度为250?350°C ;保持载气总流量为100?120sccm,管内压强13300?13800pa ;保持生长30?45min,以获得不同形貌的一维碲微纳结构膜。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军王启胜沙法得·穆罕默德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