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昱专利>正文

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563 阅读:4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座板,中央设有一鱼眼孔,并于该鱼眼孔周缘分设有二排列半径不等的复数定位螺孔与固定螺孔,而该复数固定螺孔则可供复数螺栓贯穿而锁固于车体的相对部位; 一缓冲胶垫,由具吸收冲击能力的材质制成,可容置于前述座板的鱼眼孔内,该缓冲胶垫中央设有一贯孔,缓冲胶垫的一侧中央则于贯孔周缘设有呈连续向外扩张的第一、二阶梯面; 一上套盖,其中央设有一鱼眼孔,且于一侧设有外伸的凸部,可配合前述缓冲胶垫的第一,二阶梯面而容置于其内,并使鱼眼孔中央与贯孔形成连通,上套盖的周缘设有复数定位螺孔; 一下套盖,与上套盖同形状,其中央设有一鱼眼孔,可配合前述上套盖的鱼眼孔而容置一鱼眼轴承,下套盖的另侧设有一凸部,其周缘设有复数定位孔与前述定位螺孔对应排列,可通过复数螺栓贯穿螺入而使该上、下套盖结合; 一盘盖,中央设有一贯孔,且其一侧设有一凹穴,可供套压于前述缓冲胶垫周侧,盘盖的周缘设有复数定位孔,可供复数螺栓贯穿而螺入座板的定位螺孔内,以与座板结合,并使缓冲胶垫,上套盖及下套盖结合于座板与盘盖间的预设位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避震器结构,其主要于汽车的各相对部位设置复数凹陷部位,以供锁固一避震器上座,而该避震器上座的中央则设有一贯孔,可供避震器减震筒的中心轴插入锁固,而避震器外周的减震弹簧则直接抵顶于该避震器上座的底面,通过该避震器上座直接承受避震器的作用力,然而,此种汽车避震器上座结构,其由于避震器减震筒的中心轴以一定的位置与方向插入避震器上座后而锁固定位,因此其主要针对避震器沿轴向的作用力加以承接,若有突发异常的作用力造成避震器歪斜、扭曲时,则极易使该避震器上座与减震筒中心轴的衔接部位损坏、变形,其轻者,会造成轮胎或其它底盘零件快速磨损、故障,严重者,则会影响车辆的操控,产生行车上的安全顾虑;另有一应用于竞赛的避震器上座结构,其由于汽车于激烈操驾时,车体与避震器的扭曲变形量极大,而为避免极度变形而造成避震器与车体的衔接部位损坏,因此其于避震器上座内夹设一鱼眼(万向)轴承,利用该鱼眼轴承具一定程度内歪斜衔接、受力的特性,以吸收车体与避震器间的位置、形状的变化,减缓车体与避震器间相互异常的受力,藉以防止避震器上座与减震筒中心轴的衔接部位损坏、变形;然而,上述的传统的汽车避震器上座结构,其由于都以减震筒的中心轴直接固定于避震器上座,因此,由轮胎接触地面的跳动皆经由避震器传递至避震器上座,造成该避震器上座经常处于极度冲击、跳动的状态,尤其是减震筒的中心轴与避震器上座接触的部位,其由于接触面积较小,且同时需承受压、拉的作用力(而一般的减震弹簧仅承受压力,而无需承受拉力),使之成为一极易损坏、故障的部位,此为其使用上的一大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相关零件损坏、并兼具上、下双向作用力的缓冲吸收效果的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本技术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座板,中央设有一鱼眼孔,并于该鱼眼孔周缘分设有二排列半径不等的复数定位螺孔与固定螺孔,而该复数固定螺孔则可供复数螺栓贯穿而锁固于车体的相对部位;一缓冲胶垫,由具吸收冲击能力的材质制成,可容置于前述座板的鱼眼-->孔内,该缓冲胶垫中央设有一贯孔,缓冲胶垫的一侧中央则于贯孔周缘设有呈连续向外扩张的第一、二阶梯面;一上套盖,其中央设有一鱼眼孔,且于一侧设有外伸的凸部,可配合前述缓冲胶垫的第一,二阶梯面而容置于其内,并使鱼眼孔中央与贯孔形成连通,上套盖的周缘设有复数定位螺孔;一下套盖,与上套盖同形状,其中央设有一鱼眼孔,可配合前述上套盖的鱼眼孔而容置一鱼眼轴承,下套盖的另侧设有一凸部,其周缘设有复数定位孔与前述定位螺孔对应排列,可通过复数螺栓贯穿螺入而使该上、下套盖结合;一盘盖,中央设有一贯孔,且其一侧设有一凹穴,可供套压于前述缓冲胶垫周侧,盘盖的周缘设有复数定位孔,可供复数螺栓贯穿而螺入座板的定位螺孔内,以与座板结合,并使缓冲胶垫,上套盖及下套盖结合于座板与盘盖间的预设位置。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其于避震器上座的座板中央设一鱼眼孔,可容置一内设复数阶梯面的缓冲胶垫,而该缓冲胶垫内可供容置一夹持鱼眼轴承的上、下套盖,并以一盘盖压挚该上、下套盖及缓冲胶垫,使之固定于座板的底面,由该鱼眼轴承直接套合固定于避震器减震筒的中心轴,通过缓冲胶垫形成避震器与上座座板间的缓冲,可有效减少鱼眼轴承所受的冲击力,避免鱼眼轴承因此而产生的损坏。2、本技术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其缓冲胶垫的中央设有复数的阶梯面,除可供容置夹持鱼眼轴承的上,下套盖外,并使其外缘对盘盖形成一垫置,通过该鱼眼轴承承受该避震器压缩冲击力,而避震器减震弹簧回弹的拉力,则可由该盘盖阻挡吸收,达到兼具上、下双向作用力的缓冲吸收效果。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作用及功效,则可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而得到完全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由其参照图2的组合外观图,明显可看出,本技术主要包括:座板1、缓冲胶垫2、上套盖3、下套盖4及盘盖5等部分,其中该座板1的中央设有一鱼眼孔11,并于该鱼眼孔11周缘分设有二排列半径不等的复数定位螺孔12与固定螺孔13,缓冲胶垫2由具吸收冲击能力的材质(如:优力胶)制成,其外径相同于前述鱼眼孔11,该缓冲胶垫2中央设有一贯孔21,且该缓冲胶垫2的一侧中央设有一凸部24,使该缓冲胶垫2恰可配合该鱼眼孔11而容置于其内,缓冲胶垫2的另一侧中央则于贯孔21周缘设有呈连续向外扩-->张的第一阶梯面22、第二阶梯面23,上套盖3与前述缓冲胶垫2一体成形的结合,其中央设有一鱼眼孔31,且于一侧设有外伸的凸部32,可配合前述缓冲胶垫2的第一、二阶梯面22,23而容置于其内,并使鱼眼孔31中央与贯孔21形成连通,而上套盖3的周缘设有复数定位螺孔33,下套盖4与上套盖3同形状,其中央设有一鱼眼孔,可配合前述鱼眼孔31而容置一鱼眼轴承41,下套盖4的另侧设有一凸部42,其周缘设有复数定位孔43与前述定位螺孔33对应排列,盘盖5的中央设有一贯孔51,且其一侧设有内径等于缓冲胶垫2外径的凹穴52,盘盖5的周缘设有复数定位孔53;组合时,使缓冲胶垫2的凸部24嵌入座板1的鱼眼孔11内,使该缓冲胶垫2可容置于鱼眼孔11内,再以下套盖4配合上套盖3(该上套盖3一体成形于缓冲胶垫2的第一、二阶梯面22、23内)夹合鱼眼轴承41,利用复数螺栓44贯穿定位孔43螺入定位螺孔33而形成定位,最后再以盘盖5的贯孔51套合于下套盖4的凸部42周缘,且以凹穴52压挚于缓冲胶垫2的第二阶梯面23外侧凸缘,并通过复数螺栓54贯穿定位孔53而螺入座板1的固定螺孔13,使上述各元件得以稳固结合。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图,由该图所示,可知本技术的座板1藉复数贯穿固定螺孔13的固定螺栓14螺固于汽车车体的相对位置,而避震器6以减震筒61的中心轴611顶端伸入鱼眼轴承41内,并以一固定螺帽612螺合固定,而减震筒61外周侧的减震弹簧62则套合于盘盖5外周缘并抵顶于座板1底面;当与避震器6衔接的车轮行经不平路面而产生跳动时,冲击的压力沿减震筒61的中心轴611施加于鱼眼轴承41,此时该冲击力可藉由上套盖3的外周缘作用于缓冲胶垫2的第二阶梯面23,并利用该缓冲胶垫2加以吸收;而当车轮行驶于凹陷路面的下陷瞬间,由于减震弹簧62的弹性作用而拉伸该减震筒61的中心轴611,此时该中心轴611通过固定螺帽612施压于缓冲胶垫2的第一阶梯面22(第一阶梯面22底面则经由上套盖3、下套盖4而撑抵于盘盖5的凹穴52),也可利用该缓冲胶垫2加以吸收,可使该中心轴611作用于鱼眼轴承41之上、下冲击力皆可被适当吸收,而降低鱼眼轴承41所受的冲击力,以达到保护鱼眼轴承41的功效。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确实具有降低避震器上座所受冲击力的功效。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避震器上座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座板,中央设有一鱼眼孔,并于该鱼眼孔周缘分设有二排列半径不等的复数定位螺孔与固定螺孔,而该复数固定螺孔则可供复数螺栓贯穿而锁固于车体的相对部位;一缓冲胶垫,由具吸收冲击能力的材质制成,可容置于前述座板的鱼眼孔内,该缓冲胶垫中央设有一贯孔,缓冲胶垫的一侧中央则于贯孔周缘设有呈连续向外扩张的第一、二阶梯面;一上套盖,其中央设有一鱼眼孔,且于一侧设有外伸的凸部,可配合前述缓冲胶垫的第一,二阶梯面而容置于其内,并使鱼眼孔中央与贯孔形成连通,上套盖的周缘设有复数定位螺孔;一下套盖,与上套盖同形状,其中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昱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