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哈生玉专利>正文

车辆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413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碰撞杆、保险杠、冲力杆、减撞弹簧,两块板组成的制刹板,制刹板一块板的前端与另一块板的后端凸肩连接,在其凸肩侧部位设同心孔,轴杆置于同心孔中将两块板连接为一体;两块板正反面连接处各设两根与轴杆垂直的拉簧。制刹板的前端设圆管形卷筒,后端为凹槽,制刹板后端凹槽肩的侧部各设孔,在车底盘的“T”形吊环下端置于制刹板后端凹槽中由轴杆连接,制刹板的板面上设制动拉手穿在冲力杆后端。(*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防撞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安全保险装置,属于一种车辆防撞装置。现有车辆的安全保险装置一般是在车辆前端设置保险杠,由于保险杠系钢性接触,本身没有制动作用,不能防止车辆的碰撞。目前设计的车辆防撞装置是采用连杆驱动支架,将车后轮支离地面,虽然克服了上述保险杠的不足,但因行驶车辆的惯性作用,仍不能有效消除车轮前进的动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消除车轮前进的动能的车辆防撞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碰撞杆、保险杠、冲力杆、减撞弹簧,还包括制刹板,制刹板是两块板组成,其中一块板的前端与另一块板后端采用凸肩连接,在其凸肩侧部位设同心孔,轴杆置于同心孔中将两块板连接为一体,在制刹板的两块板正反面连接处各配置两个与轴杆垂直的拉簧。制刹板的前端设圆管形卷筒,其后端为凹槽,在制刹板后端凹槽肩的侧部各设孔,固定在车底盘的“T”形吊环下端置于制刹板后端凹槽之中由轴杆连接,制刹板的板面上设制动拉手穿在冲力杆后端。本技术由于制刹板将车轮制动,具有刹车快,能有效消除车轮前进动能,防止碰撞,结构简单的特点,不仅可用于汽车、摩托车,还可以用于其他机动车辆。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与汽车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T”形吊环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参照图1,在车身前端设置碰撞杆1和保险杠3,平行的两根冲力杆4的前端分别穿过保险杠3与碰撞杆1连结。在碰撞杆1和保险杠3之间冲力杆4上装减撞弹簧2。冲力杆4后端各设孔分别穿在制刹板6的制动拉手8上。制刹板6是二块板组成,其中一块板前端与另一块板后端采用凸肩连接,在其凸肩侧部位设有同心孔,轴杆10置于同心孔中将两块板连为一体,在制刹板6的两-->块板正反面的连接处各配置2根与轴杆10相垂直的拉簧7。制刹板6的前端设圆管形卷筒5,其后端为凹槽,其凹槽的肩侧部位各设孔,参照图2,“T”形吊环9的上横杆设一排孔由螺钉与车后轮上方的车底盘连接,“T”形吊环9下竖杆端部的圆环置于制刹板6后端的凹槽之中由轴杆连接。其工作原理:当外力碰撞车辆前面的碰撞杆1时,冲力杆4向后推顶制刹板6的制动拉手8,将制刹板6向下翻转120°,使制刹板6的圆管卷筒5紧紧贴车后轮充分接地,产生制动力,达到防撞的目的。当车辆后倒时制刹板即向上翻转120°恢复原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碰撞杆、保险杠、冲力杆、减撞弹簧,其特征是:还包括制刹板(6),制刹板(6)是两块板组成,其中一块板的前端与另一块板的后端凸肩连接,在其凸肩侧部位设同心孔,轴杆(10)置于同心孔中将两块板连接为一体,制刹板(6)的两块板正反面连接处各配制2根与轴杆相垂直的拉簧(7);制刹板(6)的前端设圆管形卷筒(5),后端为凹槽,在制刹板(6)后端凹槽肩的侧部各设孔,固定在车底盘的“T”形吊环(9)下端置于制刹板(6)后端凹槽之中由轴杆连接,制刹板(6)的板面上设制动拉手(8)穿在冲力杆(4)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碰撞杆、保险杠、冲力杆、减撞弹簧,其特征是:还包括制刹板(6),制刹板(6)是两块板组成,其中一块板的前端与另一块板的后端凸肩连接,在其凸肩侧部位设同心孔,轴杆(10)置于同心孔中将两块板连接为一体,制刹板(6)的两块板正反面连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哈生玉
申请(专利权)人:哈生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