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昱专利>正文

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2895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装置于差速器传动两轴的第一、二齿轮间,包括:第二环体,第一侧贴靠于第一齿轮的端面,第二环体的第二侧成一凸轮面,于该凸轮面上形成有数组扭力调整部,各组扭力调整部距该第二环体第一侧的距离不相等;第一环体第二侧端面贴靠于该第二齿轮的端面上;一调整盘,第二侧设有啮合部,于中央穿设有一联动孔,啮合部对应地啮合于该第二环体的凸轮面其中一组扭力调整部;以及弹性构件;如是旋转操作该调整盘使啮合部对应啮合于该第二环体的不同扭力调整部上以调整该调整盘与该第一环体间的间距,改变该弹性构件的张力,调整该第二环体与第一环体紧抵于第一、二齿轮间的作用力,以调整该差速器所需的扭力大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尤指一种可以调整作动差速器所需扭力大小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汽车机构上的差速器,通常包括第一本体,其中央贯穿一轴孔,以供穿置第一传动轴于内,于其第一侧端面的中央处,凹设有第一传动轴齿轮穴,以容置第一齿轮于内,且使该第一齿轮啮合地穿套于该第一传动轴上,且依第一本体的中央轴心,环绕地凹设有多个第一行星齿轮穴及多个第二行星齿轮承接穴;第二本体,其中央贯穿一轴孔,以供穿置第二传动轴于内,该第二本体轴向地对应锁接于该第一本体的第一侧端面上,该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的衔接面的中央处,轴向地凹设有第二传动轴齿轮穴,以容置第二齿轮于内,并使该第二齿轮啮合地穿套于该第二传动轴上,且依该第二本体的中央轴心,环绕地凹设有多个第二行星齿轮穴及多个第一行星齿轮承接穴;多个第一行星齿轮,分别置于该第一本体的第一行星齿轮穴及第二本体的第一行星齿轮承接穴间,令各该第一行星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传动;以及多个第二行星齿轮,分别置于该第一本体的第二行星齿轮承接穴及第二本体的第二行星齿轮穴间,并令各该第二行星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彼此啮合传动, 且与该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传动。惟上述习知的差速器,其作动的扭力为一定值,即该第一、二传动轴间的扭力当大于一定值时,便可驱使该差速器作动,但是在很多状况下,例如于竞技场合或特殊道路行驶时,驾驶便希望提升作动差速器所需的扭力,此时因传统差速器无法进行调整,只得更换不同扭力比的差速器因应,使整个换装过程不但繁复、费时外,也必须另外构置另一规格的差速器,使更换成本提高,而有改进的必要。本案创作人有鉴于此,乃予以研究创新,揭示出本技术所示的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装置于差速器用以传动两轴的第一、二齿轮间,其结构简单,组装便利,无须更换差速器即可实现扭力调整,且调整的方式便利快速,节约成本和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装置于差速器用以传动第一、二传动轴的第一、二齿轮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体,贴靠于该第一齿轮的端面上;第二环体,其第一侧贴靠于该第二齿轮的端面,该第二环体的第二侧形成一凸轮面,于该凸轮面上,形成有数组扭力调整部,令各组扭力调整部距该第二环体第一侧的距离不相等;一调整盘,其第二侧设有啮合部,并于该调整盘的中央穿设有一令该啮合部能对应地啮合于该第二环体的各组扭力调整部的联动孔;以及弹性构件,顶撑于该调整盘与该第一环体间。其中,进一步含有一中间座体,介于该第一、二齿轮间,于该中间座体中滑置该第一、二环体、调整盘及弹性构件。其中,该中间座体穿设有一吻合地滑合该第一、二环体于内的滑穴,上述的滑穴具有多个轴向齿穴,而该第一、二环体的外缘具有对应的多个齿部。其中,该弹性构件以多个弹性垫片组成。其中,该弹性构件为螺旋弹簧。其中,于该第二环体与该调整盘间装置有常时向外顶推该第二环体及调整盘的弹性元件。其中,该弹性元件由多个弹性垫片所组成。其中,该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其中,该第二环体所设的各组扭力调整部绕一轴心设置,且各组扭力调整部由多个扣部所构成,各组扭力调整部的扣部绕该轴心以360度除以各组扭力调整部的各扣部总数的角度排列设置。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所揭示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可于卸除第一传动轴后,以扳手直接伸入差速器中直接联动旋转该调整盘,使该调整盘上的啮合部啮合于该第二环体适当的扭力调整部上,即可调整该第一、二环体紧贴于该第一、二齿轮上的作用力,使第一、二齿轮所连动旋转的第一、二传动轴所产生的扭力在小于该作用力的条件下, 可以同步联动旋转,以克服一些特殊路况的驾驶,例如,车辆驱动轮有一轮打滑,或因剧烈操驾产生举脚时,动力仍然可以全部输出到非空转的一侧轮,以利脱困,当然,当传动扭力大于该第一、二环体紧贴于该第一、二齿轮上的作用力时,该弹性构件即受挤压,使该第一、 二环体可以朝中间座体内退入,而使该第一、二齿轮与对应的第一、二环体间,不再同步连动,而产生相对运动,达到差动目的,以保持汽车转弯时的平衡;而且,由于可以调整作动该差速器所需的扭力大小,因此可以适合不同竞技或路况驾驶之需,而且本技术仅需卸除一侧轴后,便可以藉由伸入扳手进行扭力的调整操作,不需要更换整个差速器,使整个调整过程极为快速及简易,而显本技术的新颖性并具产业的利用性。本技术的可取实体,可由以下的说明及所附各图式,而得以明晰。附图说明图1 显示差速器的第一本体与第一行星齿轮的组装示意图。图2 本技术与第二本体、第二行星齿轮、中间座体的组装示意图。图3 显示本技术第二环体、弹性元件及调整盘的组装示意图。图4 本技术所应用的差速器的立体图。图5 图4中5-5方向所示的剖面结构图。图6 显示图5中该第二环体与调整盘的关系示意图。图7 :自图5旋转操作该调整盘的状态图。图8 显示图7中该第二环体与调整盘的关系示意图。图9 显示本技术所示第二环体的各组扭力调整部的分布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装置于差速器用以传动两轴的第一、二齿轮14、24间,包括第一环体60,贴靠于该第一齿轮14 的端面上;第二环体70,其第一侧贴靠于该第二齿轮M的端面,而该第二环体70的第二侧形成一凸轮面71,于该凸轮面71上,形成有数组扭力调整部71a、71b,令各组扭力调整部 71a、71b距该第二环体70第一侧的距离D1、D2不相等;一调整盘80,其第二侧设有啮合部 81,并于该调整盘80的中央穿设有一联动孔82,令该啮合部81可以对应地啮合于该第二环体70的凸轮面71的其中一组扭力调整部71a或71b ;以及弹性构件90,顶撑于该调整盘 80与该第一环体60间;如是藉由旋转操作该调整盘80,使其啮合部81可以对应地啮合于该第二环体70的不同扭力调整部71a或71b上,以调整该调整盘80与该第一环体60间的间距,以改变该弹性构件90的张力,调整该第一环体60与第二环体70紧抵于第一、二齿轮 14,24间的作用力,以调整作动该差速器所需的扭力大小。如图1、图2、图4所示,本技术所应用的差速器,可包括第一本体10,其中央贯穿一轴孔11,以供穿置第一传动轴12于内,于其第一侧端面的中央处,凹设有第一传动轴齿轮穴13,以容置第一齿轮14于内,且使该第一齿轮14啮合地穿套于该第一传动轴12 上,且依第一本体10的中央轴心,环绕地凹设有多个第一行星齿轮穴15及多个第二行星齿轮承接穴16 ;第二本体20,其中央贯穿一轴孔21,以供穿置第二传动轴22于内,该第二本体20轴向地对应锁接于该第一本体10的第一侧端面上,该第二本体20与第一本体10的衔接面的中央处,轴向地凹设有第二传动轴齿轮穴23,以容置第二齿轮M于内,并使该第二齿轮M啮合地穿套于该第二传动轴22上,且依该第二本体20的中央轴心,环绕地凹设有多个第二行星齿轮穴25及多个第一行星齿轮承接穴沈;多个第一行星齿轮30,分别置于该第一本体10的第一行星齿轮穴15及第二本体20的第一行星齿轮承接穴沈间,令各该第一行星齿轮30与该第一齿轮14啮合传动;以及多个第二行星齿轮40,分别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作动扭力的调整装置,装置于差速器用以传动第一、二传动轴的第一、二齿轮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体,贴靠于该第一齿轮的端面上;第二环体,其第一侧贴靠于该第二齿轮的端面,该第二环体的第二侧形成一凸轮面,于该凸轮面上,形成有数组扭力调整部,令各组扭力调整部距该第二环体第一侧的距离不相等;一调整盘,其第二侧设有啮合部,并于该调整盘的中央穿设有一令该啮合部能对应地啮合于该第二环体的各组扭力调整部的联动孔;以及弹性构件,顶撑于该调整盘与该第一环体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昱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