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政达专利>正文

汽车避震器及汽车避震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0307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1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避震器及汽车避震升降装置,汽车避震器由一减震筒、一气囊座、一气囊,以及一压缩弹簧组构而成,汽车避震升降装置可进一步由复数汽车避震器结合一气压源、一阀件,以及一控制器整合构成,可由驾驶人透过简单操作控制器的方式,控制各汽车避震器的气囊充气与否,主要透过气囊括撑伸展作用令气囊座的弹簧盖向下位移,藉以增加车架与车轮架的间距,进而达到快速变换汽车底盘高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汽车的避震设备有关,旨在提供一种可供驾驶人依照需求快速变换汽车底盘高度的汽车避震器以及与其相关的汽车避震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避震器主要设置在车架与车轮架之间,能快速吸收震动、稳定车身、以及保持轮胎与路面的持续接触,减少汽车零件因震动而故障的机率,并可以维持乘坐的舒适感,对于车体的操控性、稳定性,以及支撑性具有极大的影响。现有的汽车避震器大多具有一减震筒、一可相对于该减震筒产生伸缩的活塞杆、一固设在该减震筒外部的弹簧座、一固设在该活塞杆末端的弹簧盖及一弹抵在该弹簧座与该弹簧盖之间的压缩弹簧。虽然利用这种避震器可使车体在行进中达到避震目的,但对于部分底盘较低或前保险杆较低的车种(例如跑车),往往在欲由平面爬上陡坡时,车头或前保险杆容易撞击地面,而可能造成损害,由于某些特殊的需求(如跑车、改装赛车),必须将汽车本身的高度降低以降低风阻,如此汽车就需要进行底盘高度的调整。已知,可将该弹簧座采用与螺设于该减震筒上的结构设计,使得以配合转动弹簧座改变其在减震筒上的相对位置,接着配合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及长度的影响,以期将汽车底盘向下或向上调整,达到调整汽车高度的目的。然而,类似的调整动作仅能够在方便将整个汽车上抬的设备或环境下进行,操作者亦必须具备相当的技术方可完成繁杂且费时的调整动作,对于在户外或行驶中的车辆而言,根本无法依照上述方法调整气车高度,因此仍存在很多不方便和困扰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可供驾驶人依照需求快速变换汽车底盘高度的汽车避震器以及与其相关的汽车避震升降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本技术的汽车避震器,包括:一减震筒,具有一筒体及一可相对于该筒体伸缩位移的活塞杆,于该筒体外围设有一弹簧座;一气囊座,设于该活塞杆末端处,其具有一相对围设于该活塞杆外的内套筒,以及一相对围设于该内套筒外的外套筒,另有一弹簧盖以可与该内套筒相对滑移的型态套设于该内套筒外围,该弹簧盖与该内套筒的套接处形成气密效果,该气囊座于该外套筒处设有一贯通至该内套筒及该外套筒之间的通气孔;一气囊,其上、下端分别与该外套筒及该弹簧盖密封固接;一压缩弹簧,套设于该弹簧座与该弹簧盖之间。利用上述结构特征,本技术的汽车避震器,于常态下,可透过压缩弹簧顶抵于弹簧盖及弹簧座之间,以及在减震筒的配合作用下,承受汽车的重量并且达到预期的避震效果;必要时,只需将气压源的压缩气体导入气囊中,透过气囊括撑伸展作用令气囊座的弹簧盖向下位移,藉以增加车架与车轮架的间距,进而达到快速变换汽车底盘高度的目的。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气囊座于该外套筒的下沿设有一第一颈缩部,于该弹簧盖的上沿设有一第二颈缩部,该气囊的上、下端分别套设于该第一颈缩部及该第二颈缩部处,另有两个固定钢圈分别自该气囊外侧,将该气囊上端夹固于该第一颈缩部以及将该气囊下端夹固于该第二颈缩部。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弹簧盖的中心设有一供该内套筒对应穿入的套孔,于该套孔的内圈设有至少一供与该内套筒接触的止漏环。所述减震筒于该活塞杆其相对于该气囊座的上方处设有一顶盖。所述弹簧座螺设于该筒体外围。本技术的汽车避震升降装置,于一汽车上设有复数汽车避震器、一气压源、一阀件,以及一控制器:其中:各汽车避震器,为上述任一结构型态呈现的汽车避震器,分别安装于该汽车的车架与各车轮架之间;该气压源透过高压管路与各汽车避震器的气囊座所设置的通气孔连接;该阀件设于该气压源连接至各汽车避震器的高压管路处,预设有一可供控制该气压源连接各汽车避震器的高压管路导通的进气动作模式,以及一可供其连接至汽车避震器的高压管路排气的泄压动作模式;该控制器与该阀件构成讯号连接,控制该阀件切换至进气动作模式或泄压动作模式。利用上述结构特征,本技术的汽车避震升降装置,即可由驾驶人透过简单操作控制器的方式,控制阀件于进气动作模式及泄压动作模式之间做切换,使其所应用的汽车得以依照路况快速调变底盘高度,以供符合不同道路条件的驾驭需求。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气压源具有一用以产生压缩气体的空气压缩机,以及一与该空气压缩机连接供储存压缩气体的蓄压筒。所述控制器透过讯号线与该阀件构成讯号传递。所述控制器透过无线射频与该阀件构成讯号传递。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具体而言,本技术所揭露的汽车避震器以及与其相关的汽车避震升降装置,不需要繁杂且费时的调整动作,即可让其所应用的汽车得以依照路况快速调变底盘高度,不但可以符合不同路况的驾驭需求,且相对更能够准确的让车辆的避震功能回复至预先设定的状态,以相对更为积极、可靠的手段,维持汽车行驶安全性及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汽车避震器于气囊尚未伸展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汽车避震器于气囊呈伸展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汽车避震器于气囊尚未伸展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汽车避震器于气囊呈伸展状态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汽车避震升降装置基本组成架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汽车避震升降装置于汽车避震器的气囊伸展状态的汽车底盘高度变化示意图。图号说明:10汽车20汽车避震器21减震筒211筒体212活塞杆213弹簧座214顶盖22气囊座221内套筒222外套筒223弹簧盖224通气孔225第一颈缩部226第二颈缩部227固定钢圈228套孔229止漏环23气囊24压缩弹簧30气压源31空气压缩机32蓄压筒40阀件50控制器60高压管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可供驾驶人依照需求快速变换汽车底盘高度的汽车避震器以及与其相关的汽车避震升降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汽车避震器20,包括:一减震筒21,具有一筒体211及一可相对于该筒体211伸缩位移的活塞杆212,于该筒体211外围设有一弹簧座213;于实施时,所述弹簧座213螺设于该筒体211外围,可透过相对转动筒体211及弹簧座213的方式,调整弹簧座213的位置。一气囊座22,设于该活塞杆212末端处,其具有一相对围设于该活塞杆212外的内套筒221,以及一相对围设于该内套筒221外的外套筒222,另有一弹簧盖223以可与该内套筒221相对滑移的型态套设于该内套筒221外围,该弹簧盖223与该内套筒221的套接处形成气密效果,该气囊座22于该外套筒222处设有一贯通至该内套筒及该外套筒之间的通气孔224。一气囊23,其上、下端分别与该外套筒222及该弹簧盖223密封固接;于实施时,所述气囊座22于该外套筒222的下沿设有一第一颈缩部225,于该弹簧盖223的上沿设有一第二颈缩部226,该气囊23的上、下端分别套设于该第一颈缩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减震筒,具有一筒体及一相对于该筒体伸缩位移的活塞杆,于该筒体外围设有一弹簧座;一气囊座,设于该活塞杆末端处,其具有一相对围设于该活塞杆外的内套筒,以及一相对围设于该内套筒外的外套筒,另有一弹簧盖可与该内套筒相对滑移的套设于该内套筒外围,该弹簧盖与该内套筒的套接处形成气密效果,该气囊座于该外套筒处设有一贯通至该内套筒及该外套筒之间的通气孔;一气囊,其上、下端分别与该外套筒及该弹簧盖密封固接;一压缩弹簧,套设于该弹簧座与该弹簧盖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减震筒,具有一筒体及一相对于该筒体伸缩位移的活塞杆,于该筒体外围设有一弹簧座;
一气囊座,设于该活塞杆末端处,其具有一相对围设于该活塞杆外的内套筒,以及一相对围设于该内套筒外的外套筒,另有一弹簧盖可与该内套筒相对滑移的套设于该内套筒外围,该弹簧盖与该内套筒的套接处形成气密效果,该气囊座于该外套筒处设有一贯通至该内套筒及该外套筒之间的通气孔;
一气囊,其上、下端分别与该外套筒及该弹簧盖密封固接;
一压缩弹簧,套设于该弹簧座与该弹簧盖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座于该外套筒的下沿设有一第一颈缩部,于该弹簧盖的上沿设有一第二颈缩部,该气囊的上、下端分别套设于该第一颈缩部及该第二颈缩部处,另有两个固定钢圈分别自该气囊外侧,将该气囊上端夹固于该第一颈缩部以及将该气囊下端夹固于该第二颈缩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弹簧盖的中心设有一供该内套筒对应穿入的套孔,于该套孔的内圈设有至少一供与该内套筒接触的止漏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减震筒于该活塞杆其相对于该气囊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政达
申请(专利权)人:林政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