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分叉控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063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分叉控制臂,包括前衬套(1)、后衬套(2)、球头(3)以及臂体(4),所述臂体(4)包括第一臂叉(4L)、第二臂叉(4R)以及基部(4B);所述球头(3)通过位于臂体(4)的基部(4B)上的销孔固定;所述前衬套(1)和后衬套(2)分别安装在第一臂叉(4L)及第二臂叉(4R)的末端上;所述第一臂叉(4L)包括沿第一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端部;所述第二臂叉(4R)包括沿第二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弧线的半径小于第二弧线的半径,所述第一臂叉端部与第二臂叉端部的延伸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缓解车轮的侧倾以便消除其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挂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对称分叉控制臂
技术介绍
控制臂是实现车身悬挂的必需部件,其作用是实现车身和车轮之间的弹性连接,从而实现二者的传动和导向。控制臂将车轮的受力传递至车身,并且保证车轮的行进方向。控制臂的结构对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的控制臂具有多种形态结构。其中,叉形控制臂主要用于双横臂独立悬架。双横臂独立悬架是一种具有两根横臂的悬架系统,所述两根横臂分为上横臂以及下横臂,所述叉形控制臂可作为上横臂或者下横臂。对于双横臂独立悬架来说,所采用的叉形控制臂具有两个对称、等长的臂叉,前、后两个衬套分别设置于两个臂叉的末端,通过两个衬套实现与车身的连接;球头结合车轮总成,并且安装在叉形控制臂两个臂叉的连接部。由于悬架的横向载荷主要由两个臂叉传递和吸收,因而具有较大的横向刚度,而且两个臂叉能够实现对前轮的精确定位和传动,特别是在前轮转弯的过程中,通过两个臂叉能够同时吸收车轮的横向受力。但是,采用对称的叉形控制臂时,在转向过程中车轮会产生侧倾,对稳定性造成影响,频繁和长时间持续的侧倾还会加剧轮胎内侧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分叉控制臂,其具有的两个臂叉是非对称性的,具有彼此不同的延伸长度和形状,因而能够缓解车轮的侧倾以便消除其不利影响。本技术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包括前衬套(1)、后衬套(2)、球头(3)以及臂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4)包括第一臂叉(4L)、第二臂叉(4R)以及基部(4B);所述球头(3)通过位于臂体(4)的基部(4B)上的销孔固定;所述前衬套(1)和后衬套(2)分别安装在第一臂叉(4L)及第二臂叉(4R)的末端上;所述第一臂叉(4L)包括沿第一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端部;所述第二臂叉(4R)包括沿第二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弧线的半径小于第二弧线的半径,所述第一臂叉端部与第二臂叉端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优选的是,所述球头(3)包括:压力圈、球壳、球座、轴用挡圈、卡圈、防尘罩、球销挡圈、保护外罩、销体以及螺母。优选的是,所述臂体是由一块板材冲压弯折其边缘形成的一体结构。优选的是,所述前衬套(1)、后衬套(2)分别通过焊接连接至第一臂叉和第二臂叉的端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臂叉(4L)或者第二臂叉(4R)上设有贯穿通孔。从而,本技术的控制臂的臂体以裁切为臂体大致形状的板材冲压其边缘获得,具有一体结构,并且臂体的臂叉彼此不对称,所述球头的位置距一个臂叉偏近而距另一个臂叉偏远,球头结合到车轮,从而本技术能够避免或减缓车轮的侧倾,防止车胎磨损,提升了行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的反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的臂叉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的侧面结构及球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分叉控制臂,其具有的两个臂叉是非对称性的,具有彼此不同的延伸长度和形状,因而能够缓解车轮的侧倾以便消除其不利影响。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包括前衬套1、后衬套2、球头3以及臂体4。所述臂体4包括第一臂叉4L、第二臂叉4R以及基部4B;所述球头3通过位于臂体4的基部4B上的销孔固定;所述前衬套1和后衬套2分别安装在第一臂叉4L及第二臂叉4R的末端上,前衬套1、后衬套2分别通过焊接连接至第一臂叉和第二臂叉的端部;所述第一臂叉4L包括沿第一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端部;所述第二臂叉4R包括沿第二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弧线的半径小于第二弧线的半径,所述第一臂叉端部与第二臂叉端部的延伸方向平行。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的反面整体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所述臂体是由一块板材冲压弯折其边缘形成的一体结构,因而在反面可以看到板材弯折的部位S。从图2中示出A-A进行剖视,可见如图3所示的臂叉剖面示意图,可见所述第一臂叉4L或者第二臂叉4R上设有贯穿通孔。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非对称分叉控制臂的侧面结构及球头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球头3包括:压力圈3A、球壳3B、球座3C、轴用挡圈3D、卡圈3E、防尘罩3F、球销挡圈3G、保护外罩3H、销体3I以及螺母3J。以上描述中的尺寸和数量均仅为参考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应用尺寸,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对称分叉控制臂,包括前衬套(1)、后衬套(2)、球头(3)以及臂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4)包括第一臂叉(4L)、第二臂叉(4R)以及基部(4B);所述球头(3)通过位于臂体(4)的基部(4B)上的销孔固定;所述前衬套(1)和后衬套(2)分别安装在第一臂叉(4L)及第二臂叉(4R)的末端上;所述第一臂叉(4L)包括沿第一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端部;所述第二臂叉(4R)包括沿第二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弧线的半径小于第二弧线的半径,所述第一臂叉端部与第二臂叉端部的延伸方向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分叉控制臂,包括前衬套(1)、后衬套(2)、球头(3)以
及臂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4)包括第一臂叉(4L)、第二臂叉(4R)
以及基部(4B);所述球头(3)通过位于臂体(4)的基部(4B)上的销孔固定;
所述前衬套(1)和后衬套(2)分别安装在第一臂叉(4L)及第二臂叉(4R)
的末端上;所述第一臂叉(4L)包括沿第一弧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过渡部以
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叉端部;所述第二臂叉(4R)包括沿第二弧线方向
延伸的第二臂叉过渡部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叉端部;并且,所述第一
弧线的半径小于第二弧线的半径,所述第一臂叉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士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