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9501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7 15:55
一种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该车架单元可包括:左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调整部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叉;以及右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调整部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叉,其中,通过调整调整部的长度而一体地形成座管和车架,并且一体地结合左车架体和右车架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包括头管、座管、车架和左右叉的。
技术介绍
通常,自行车的车架单元为形成自行车的总体结构的构成组件,并通过相互连接诸如头管、座管、车架和左右叉的构成组件而制造。 关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确保设计差异和安全性刚度是核心因素,为此,各制造商积极地开展技术、工艺方法、材料等的开发研究。 近来,为了确保设计差异和安全性刚度,使用诸如铝、铬钥钢、碳和钛等材料代替通常使用的高强度钢材料。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结构图。 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100包括头管101、座管103、上车架105、下车架107,以及设置在两侧的上、下叉109和111。 转向把所连接到的转向轴安装在头管101上,并且连接到车座的车座管安装在座管103上。 上下车架105和107在其前后两侧连接和支承头管101和座管103。 上下叉109和111两者的后端彼此相连,以便形成安装后轮的旋转体叉113。 下叉111的前端连接到配置在座管103下端的踏板组件115。 同时,自行车的车架单元100主要包括上车架105和下车架107两者,但在某些情况下,仅单一车架,即仅上车架105可应用于头管101与座管103之间。 然而,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100,当头管101通过焊接工艺连接至上车架105或上下车架105和107的前端时,由于焊接热量导致的残余应力分布于连接部,并且特别地,当自行车行进时直接施加冲击载荷,从而导致关于安全性的严重问题,例如在连接部的外围发生裂缝或损坏。 另外,由于手工进行焊接连接部的处理,因为根据工人的技能和工作环境焊接质量存在不同,所以次品率高,从而存在需要过度的工作时间并且生产率恶化的缺点。 另外,因为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100被制造成具有每种规格的不同尺寸,所以对应于每种规格的各尺寸序列的模具需要单独制造,从而存在制造成本增加并且生产率恶化的缺点。 本
技术介绍
部分所披露的信息仅用于增进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且不应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不同方面涉及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包括,左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调整部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叉;以及右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调整部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叉,其中,通过调整调整部的长度而一体地形成座管和车架,并且一体地结合左车架体和右车架体。 在左车架体与右车架体结合前,可调整调整部的长度,并可通过弯曲调整部而形成头管。 支承环可插入头管内。 在多个加强板安装在左右车架体内的状态下左右车架体可沿左右车架体的边缘彼此连接。 加强板可分别安装在头管与车架之间,在座管与车架之间,在后轮安装的左右叉的一部分上,以及在踏板安装的踏板组件内。 当在加强板装配或暂时连接至左右车架体的状态下左右车架体连接时,加强板可连接在一起。 在加强板上,可形成多个加强筋。 加强筋可突出以便从加强板向内和向外相交。 车座管可结合至座管,并可根据头管的预定位置确定车座管的长度。 在左车架体与右车架体结合前,可调整调整部的长度,并且头管可结合至调整部。 车座管可结合至座管,并可根据头管的预定位置确定车座管的长度。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方法,包括,压制成形左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调整部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叉;压制成形右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调整部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叉;调整调整部的长度;以及使左车架体与右车架体结合。 在调整调整部的长度后,可通过弯曲调整部而形成头管,并且左车架体与右车架体可结合。 支承环可插入并结合至头管。 压制成形处理还可在调整部上形成多个加强筋。 加强板可安装在左右车架体内,并且加强板可与左右车架体一起沿其边缘彼此连接。 加强板可安装在头管与车架之间,在座管与车架之间,在后轮安装的两个叉的一部分上,以及在踏板安装的踏板组件内,之后与左右车架体一起连接。 加强板可在加强板装配或暂时连接至左右车架体的状态下与左右车架体一起连接。 加强板可与突出以便向内和向外彼此相交的加强筋一起形成。 在调整调整部的长度后,左车架体与右车架体可结合,并且头管可结合至调整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通过调整调整部的长度,自行车可容易地制造成对应于各种规格的尺寸,从而可消除新制造为各种规格制造的模具的过程。 另外,使用单一模具制造自行车的车架单元,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另外,分别形成车架和左右叉的左右车架体一体地压制成形并结合,从而便利于制造过程。 特别地,关于从路面传递的冲击载荷和车架单元本身的疲劳载荷,稳固地保持头管与车架之间的刚度和耐久性,从而防止裂缝等损坏并确保安全性。 另外,形成左右车架体的座管、车架和左右叉一体地形成,从而使自行车车架单元的整个外观在审美上具有吸引力。 另外,当左右车架体连接时,沿着左右车架体的边缘执行焊接加工,使得焊接过程可容易地自动化,工作时间可由于自动化而减少,并且焊接质量和生产率可得到提高。 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从文中结合的附图和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明显可见的或在其中得以更详细地阐述,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调整部的放大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调整部的长度被调整的状态的放大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板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架单元上的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的放大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与自行车的车架单元的头管邻近的车架部分上形成刚性筋的状态的放大透视图。 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某种简化的表示。本文所公开的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将部分地由具体期望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在附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予以说明。虽然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将会理解的是,本说明并非意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专利技术意在不仅涵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涵盖可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换形式、改型、等效形式和其它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的,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更改,而均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 将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件,以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包括:左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调整部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叉;以及右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所述调整部的一部分、所述座管的一部分、所述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叉,其中,通过调整所述调整部的长度而一体地形成所述座管和所述车架,然后一体地结合所述左车架体和所述右车架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16 KR 10-2013-00974271.一种自行车的车架单元,包括: 左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调整部的一部分、座管的一部分、车架的一部分和左叉;以及 右车架体,其中一体地形成所述调整部的一部分、所述座管的一部分、所述车架的一部分和右叉, 其中,通过调整所述调整部的长度而一体地形成所述座管和所述车架,然后一体地结合所述左车架体和所述右车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中,在所述左车架体和所述右车架体结合之前,调整所述调整部的长度,并且通过弯曲所述调整部的端部而形成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中,支承环插入到所述头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中,在多个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左右车架体内的状态下,所述左右车架体沿所述左右车架体的边缘彼此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中,所述加强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头管与所述车架之间,在所述座管与所述车架之间,在配置成安装后轮的所述左右叉的一部分上,以及在配置成安装踏板的踏板组件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中,当在所述加强板装配或暂时连接至所述左右车架体的状态下所述左右车架体连接时,所述加强板连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中,在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中,所述加强筋突出以便从所述加强板向内和向外相交。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中,车座管结合至所述座管,并且根据所述头管的预定位置确定所述车座管的长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中,在所述左车架体和所述右车架体结合之前,调整所述调整部的长度,并且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晶南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