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46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具有:棘爪板,其设置在其中具有电机致动器的外壳的底部中;棘爪件,其设置在支座或支撑件处。在棘爪板中形成有凹部,棘爪件上形成有突起,并在支座上设有止挡件。限制壁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处。外壳的转角范围设置为从止挡件与限制壁接触的状态到棘爪件上的突起与棘爪板上的凹部接触的状态。在改变外壳转角时,通过改变棘爪件相对于支座的位置可使用相同的棘爪件,从而减少所用部件的种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车辆门板处的后视镜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后视镜(door mirror)装置,它能够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在展开位置处镜面大致面向车辆的后方,而在折叠位置处镜面沿车辆的横向方向面向驾驶室的内部。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乘员在视觉上确认车后物体的装置示例包括设置在车辆门板上的车门后视镜。在未审日本技术公报No.6-79647中公开了这种车门后视镜的示例。在该文献中,描述了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中该车门后视镜的遮盖件(visor)通过电机驱动力而转动。镜面可在展开位置(即使用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在展开位置处镜面大致面向车辆的后方,在折叠位置处镜面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面向驾驶室的内部。该文献中公开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具有车门后视镜镜框架,该框架可转动地轴向支撑在设置于底座的伸出部分处的底座板的轴上。此外,环状止挡板与所述轴同轴地设置在底座板处。在沿止挡板轴向方向的一侧上,沿着止挡板的周向每隔120°的三个位置处形成有倾斜面。在这些倾斜面的每一个上均设有滚珠。这些滚珠进入形成在框架中的支撑套内,因此当框架围绕所述轴转动时,滚珠在随着框架围绕所述轴转动的同时在倾斜面上滚动。当框架通过电机驱动力而围绕所述轴以恒定角度单向转动时,滚珠沿止挡板的周向与相邻倾斜面之间的壁接触。因此,限制了框架围绕所述轴沿一个方向的转动。此外,当框架由于电机驱动力而从该状态沿另一个方向围绕所述轴以恒定角度转动时,滚珠进入形成在止挡板上的倾斜面中的孔内,同时形成在底座板上的止挡件与形成在框架上的止挡件容纳部接触。因此,限制了框架围绕所述轴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这样,框架围绕所述轴在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之间转动直至受到限制,因此,如上所述,该车门后视镜可在展开位置(即,使用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运动,在展开位置处镜面大致面向车辆的后方,在折叠位置处镜面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面向驾驶室的内部。应该注意到,车门后视镜的转角在各种车辆中是不同的。此外,即使是相同类型的车辆,车门后视镜的转角还根据它是安装在驾驶员侧还是乘客侧的门板上,或者根据驾驶员的座位是在乘客座位的右侧还是左侧而发生变化。此处,根据前述文献中公开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框架的转角(从其中滚珠与壁接触的状态到其中滚珠进入形成在倾斜面中的孔内的状态)与车门后视镜在展开和折叠位置之间的转角相对应。当车门后视镜的转角规格不同时,需要改变在止挡板倾斜面上孔形成的位置,以用于每种不同的规格。因此,必须准备不同的止挡板以用于每种不同规格的车门后视镜转角。这使得所用部件的种类和成本都增加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通过该装置,可减少其中所用部件的种类。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是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包括镜装置主体,其包括反射光线并可在两个位置之间转动的镜子。一个位置为折叠位置,在该位置处,镜子的反射面面向沿着车辆横向方向朝着驾驶室内部的一侧,另一个位置为展开位置,在该位置处,所述反射面面向朝着车辆的大致前后方向或车辆的大致上下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方向。该装置还设有支撑件,其安装在门板或门板附近的车体上;支座(stand),其包括具有预定轴向方向的轴,该支座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电机致动器,其以机械的方式连接在镜装置主体上,所述外壳包括可由所述轴转动支撑的外壳,该电机致动器由于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电机的驱动力而围绕所述轴转动;环状部件,其设置在环形槽的内侧,该环形槽在外壳底部与所述轴的轴向方向同轴形成;环状限制部件,其与所述轴同轴地安装在支座或支撑件上,并在所述外壳由所述轴支撑的状态下插入环形槽的内侧中,该环状限制部件与环状部件相对,同时在围绕轴的第一预定转动位置处阻挡环状部件,并限制外壳围绕轴沿一个方向的转动;和限制单元,其在围绕轴的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不同的第二预定转动位置处阻挡外壳,并限制外壳围绕轴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当给电机致动器内的电机通电时,外壳围绕轴沿一个方向转动。当外壳这样转动并到达第一转动位置(即与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其中一个相对应的位置)时,设置在支座或支撑件处的限制部件阻挡环形槽中的环形部件,该环形槽形成在外壳的底部处。由于限制部件阻挡环形部件,因此限制了外壳围绕轴沿一个方向的转动。因此外壳和连接在该外壳上的镜装置主体在第一转动位置处停止。另一方面,当在外壳到达该第一转动位置的状态下给电机致动器内的电机通电并反向(即相反方向)驱动电机时,外壳围绕轴沿另一个方向转动。当外壳这样转动并到达第二转动位置时,与限制部件分开设置的限制单元阻挡该外壳。由于限制单元阻挡外壳,因此限制了外壳围绕轴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因此外壳和连接在该外壳上的镜装置主体在第二转动位置处停止。由于限制单元阻挡外壳,因此限制了外壳围绕轴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即使外壳在第一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转角不同,也可以通过改变限制部件相对于支座或支撑件围绕轴的布置位置而简单地使用完全相同结构的限制部件。在上述实施例中,环状部件和限制部件都可由金属制成。因为设置在外壳环形槽中的金属环状部件与金属限制部件相对,所以即使外壳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金属环状部件在外壳转动时也是与金属限制部件发生摩擦或接触。由于该结构,因此与限制部件直接和外壳摩擦或接触的结构相比,发生磨损等的可能性较小。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制单元可形成在平行于所述轴的支座或支撑件处,并在所述外壳由所述轴支撑的状态下可插入到形成于外壳底部的槽部分中。该限制单元在第二转动位置处通过与槽部分的内壁相接触,来限制所述外壳围绕轴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由于限制单元阻挡所述槽的内壁,因此限制了外壳围绕轴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外壳和连接在该外壳上的镜装置主体因此而停止在第二转动位置处。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多个凹部可形成在环状部件中,并且该凹部沿环状部件的周向从一端到另一端围绕环状部件中心的角度可制成大于从第一转动位置到第二转动位置围绕轴中心的角度。另外,可在限制部件上形成多个突起,并且每个突起可制成为进入相应的多个凹部的内侧,从而使得在第一转动位置处其中一个突起与其中一个凹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外壳围绕轴沿一个方向的转动。另外,沿限制部件的周向从与凹部接触的突起到另一相邻突起围绕限制部件中心的角度可制成大于从第一转动位置到第二转动位置围绕轴中心的角度。由于每个突起进入相应的多个凹部的内侧,因此外壳围绕所述轴转动。当外壳到达第一转动位置时,一个突起与面向环状部件周向的壁相接触,该壁朝着环状部件凹部的内侧形成,从而限制外壳的转动。沿着环状部件的周向从所述凹部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围绕环状部件中心的角度大于从第一转动位置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角度。另外,从限制部件在第一转动位置处与环状部件的凹部相接触的突起到另一沿周向的相邻突起的角度也大于从第一转动位置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角度。由于该结构,即使外壳从第一转动位置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转角发生变化,也可以适当地使用限制部件而不必改变该部件的结构。如果外壳的转角在上述突起之间的角度和从凹部一端至另一端的角度的范围内,则可简单地通过改变限制部件相对于支座或支撑件围绕轴的位置,而使用相同的部件。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定所述限制部件围绕所述轴移动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    镜装置主体,其包括反射光线并可在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动的镜子,在所述折叠位置处镜子的反射面面向沿着车辆横向方向朝着驾驶室内部的一侧,在所述展开位置处所述反射面面向以预定角度大致朝着车辆的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    支撑件,其安装在门板或门板附近的车体上;    支座,其包括具有预定轴向方向的轴,该支座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    电机致动器,其以机械的方式连接在镜装置主体上,并包括可由所述轴转动支撑的外壳,该电机致动器由于设置在该外壳内部的电机驱动力而围绕所述轴转动;    环状部件,其设置在环形槽内侧,该环形槽在外壳底部与所述轴的轴向方向同轴形成;     环状限制部件,其与所述轴同轴地安装在支座或支撑件上,并在所述外壳由所述轴支撑的状态下插入环形槽的内侧中,该环状限制部件与环状部件相对,同时在围绕轴的第一预定转动位置处阻挡环状部件,并限制外壳围绕轴沿一个方向的转动;以及    限制单元,其在围绕轴的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不同的第二预定转动位置处阻挡外壳,并限制外壳围绕所述轴沿另一个方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茂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