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德州专利>正文

一种外后视镜及车辆使用该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6137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及车辆使用该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包括反光镜组和壳体;所述反光镜组由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组成,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驱动机构,位于反光镜组与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分别与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连接,并驱动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在所述壳体内转动;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均为凸面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相同。该外后视镜可以大幅有效地消减常规外后视镜盲区现象,减少视觉差异,减少误判,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外后视镜调节方法可靠实用,适合作为车辆配件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配件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常规外后视镜存在侧后方一定区域的盲区,本文称作常规外后视镜盲区。有资料表明,许多交通事故,特别是在汽车变换车道时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常规外后视镜盲区,驾驶员无法观察到侧后方来车造成的。因此如何有效消除常规外后视镜盲区成为汽车后视镜设计的重点。由光学原理可知,当后视镜的尺寸一定时,要扩大后视镜的视野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后视镜的曲率半径,但是曲率半径减小会使后视镜中成像变形失真,给驾驶员造成误判断,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法规标准都对汽车后视镜的最小曲率半径有限制性的规定。为了符合规定,又能减小盲区,现行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个方法是:采用双曲面或变曲面大视野后视镜,该方法主要是考虑成像差别,使之不能用较小的曲率,因而所能增大视区有限,不能完全消除盲区,而且这种双曲面或变曲面的镜片加工难度较大。另一个方法是:采用两块镜面组合,一块是符合标准规定的大曲率后视主镜,一块是小曲率的后视辅镜;这种做法的缺点是(1)后视辅镜的曲率小,成像与主镜的成像差别大,易造成误判断;(2)由于辅镜设计缺陷,造成辅镜没能完全观察到盲区;(3)辅镜的视区与主镜视区的重叠太多,会造成驾驶员误判断;(4)由于辅助镜设置位置和调节角度的问题,仍然会造成存在较大角度的盲区。那么如何有效改进后视镜,消除常规外后视镜盲区,减少视觉差异,减少判断时间,减少误判,提高判断准确性,是我们进一步解决改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后视镜存在盲区,以及视觉差异造成的误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包括反光镜组和壳体;所述反光镜组由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组成,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驱动机构,位于反光镜组与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分别与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连接,并驱动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在所述壳体内转动;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均为凸面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相同。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位于一个壳体内,一方面因两块镜片紧相连便于压缩观察时间以及迅速结合两块反光镜内的影像做出综合判断,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外后视镜总体尺寸过大;通过上下设置曲率半径相同的反光镜,通过调节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可以达到消除常规外后视镜盲区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为曲率不同而造成的视觉差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大小对等。进一步避免驾驶人员主观上倾向于依赖某一块反光镜,而人为的形成对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进行主镜片与辅助镜片的划分,不利于对车辆后方进行全面观察。通过本专利后视镜两块反光镜立体组合的方式,固然可以有效消除常规外后视镜盲区,但同时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观察两块反光镜要比观察一块反光镜多花时间,如何有效压缩观察时间? 二是要结合两块反光镜内的影像进行综合判断,如何做到既迅速又准确?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比选,我们发现唯一的优选方案是: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相同、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大小对等以及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位于一个壳体内。只有该优选方案才能够同时做到两块反光镜之间的距离最短以及两块反光镜之间的差异化最小,从而确保观察时间最短、判断时间最短以及判断准确性最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镜和/或第二反光镜在所述壳体内转动,并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所述夹角为:驾驶座侧外后视镜形成的夹角为13.5-17.5度;副驾驶座侧外后视镜形成的夹角为11-15度。该角度为最佳角度,可以实现大幅有效消减常规外后视镜盲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在所述壳体内通过驱动机构上下左右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尺寸为大于等于第一反光镜或第二反光镜边缘厚度的一半;当第一反光镜或第二反光镜边缘存在包边或镜片载体时,第一反光镜或第二反光镜边缘厚度包括包边或镜片载体的总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分别通过镜片载体、驱动机构及底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实现对反光镜组的固定;进一步,驱动机构位于镜片载体和底架之间,实现对第一反光镜与第二反光镜的调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高度为:11类后视镜大于等于200mm,III类后视镜大于等于70_。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车辆使用上述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包括:对外后视镜进行上下高度调节;对位于下侧的第二反光镜进行左右朝车身方向的调节,调节至五分之一横向镜面显示的是车身为止;对位于上侧的第一反光镜进行左右朝远离车身方向的调节,至横向镜面中显示的影像有十分之一是和位于下侧的第二反光镜中的影像重叠为止。进一步地,对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进行左右调节后,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之间形成夹角,驾驶座侧外后视镜形成的夹角为13.5-17.5度;副驾驶座侧外后视镜形成的夹角为11-15度。车辆使用上述的外后视镜,所述副驾驶座侧外后视镜的观察角度为0-40.365度。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外后视镜,包括反光镜组和壳体;所述反光镜组由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组成,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驱动机构,位于反光镜组与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分别与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连接,并驱动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在所述壳体内转动。通过两块分别可以转动调节角度的反光镜组合成立体视觉概念,取代常规的单块反光镜的平面视觉概念,通过分别调节两块反光镜的角度,再加上左右两组外后视镜相结合,实现对车辆后方从左外侧、左内侧再到右内侧、右外侧比较全面的观察,大幅有效消减常规外后视镜盲区。(2)本专利技术的外后视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均为常规外后视镜中最为普及的凸面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相同。如果上下两块反光镜曲率半径不同,反射景象会存在差异,容易造成视觉干扰,不利于对车辆后方的观察,同时容易造成驾驶人员在主观上倾向于依赖某一块反光镜,人为地形成对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进行主镜片和辅助镜片的划分,不利于对车辆后方的全面观察;而通过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相同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避免驾驶人员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某一块镜片上观察时间停留过长的现象,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反应不及。(3)本专利技术的外后视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大小对等。若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大小不等,镜面反射景象范围存在差异,同样也可能会造成驾驶人员在主观上依赖某一块反光镜,人为地形成对镜片进行主镜片和辅助镜片的划分,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反应不及。本专利技术的设置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大小对等,进一步避免人为主观意识造成主辅镜片的划分而不能造成全面观察而造成突发情况反应不及的后果;大小对等进一步使两块反光镜之间的差异化最小,缩短判断时间以及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大小对等可以有利于有效调节反光镜组的角度,扩大视野,有效实现消除常规外后视镜盲区。(4)本专利技术的外后视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为一个,若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位于两个壳体内,一方面不利于压缩观察时间以及迅速结合两块反光镜中的影像做出综合判断,另一方面会导致后视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镜组和壳体;所述反光镜组由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组成,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驱动机构,位于反光镜组与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分别与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连接,并驱动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在所述壳体内转动;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均为凸面镜,所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德州侯胜锟
申请(专利权)人:曹德州侯胜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