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552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减低效果,并且改善均匀性。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S),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大量凸部(9),凸部(9)以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H)且遍及轮胎径向内外的方式呈长条状延伸,各凸部(9)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凸部(9)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反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改善轮胎周围的空气流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充气轮胎: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的胎侧部(轮胎侧面),在轮胎周向上互相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沿轮胎径向延伸的大量凸部(突部),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部,遍及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地设置有大量凹部。在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空气均匀地朝向后方流动,而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配置于轮胎罩(夕4 ^ 7 )内,并且车轴等其他零件配置于周围,所以空气流容易变乱。因此,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在成为空气流容易变乱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的胎侧部设置的凸部,可获得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而降低空气阻力,进而通过在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部设置的凹部来在车辆车辆行驶时在轮胎的周围产生湍流(乱流),可减小由行驶时在轮胎的后方产生的低压部而向后方拉拽的阻力,实现燃料经济性的提高。 另外,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胎侧部形成有湍流产生用突条的充气轮胎。该专利文献2的湍流产生用突条由多个内侧突条以及多个外侧突条构成,所述多个内侧突条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的区域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多个外侧突条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径向外侧的区域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而且,多个内侧突条配置成各内侧突条的延伸方向与轮胎径向一致,多个外侧突条配置成各夕卜侧突条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且相邻的外侧突条彼此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反向。该充气轮胎通过内侧突条来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的区域产生湍流,实现良好的冷却。进而,该充气轮胎通过外侧突条来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使在轮胎周向上流动的空气容易再次附着于胎侧部表面,并且提高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流动的空气的流速来实现良好的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2603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0293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充气轮胎那样,通过在胎侧部设置凸部,能够实现燃料经济性的改善,但是由于凸部沿轮胎径向延伸地配置,所以若在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部分,轮胎径向上的刚性在周向上局部地变高,则可能均匀性会下降,而存在在行驶时容易产生振动的倾向。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充气轮胎中,也配置成内侧突条的延伸方向与轮胎径向一致,所以同样可能均匀性会下降,存在在行驶时容易产生振动的倾向。而且,专利文献2所述的充气轮胎没有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设置突条。根据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认为该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是成为使车辆的空气阻力变高的主要原因的部分,不能显著地获得专利文件I的充气轮胎设为目的的空气阻力减低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内容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减低车辆的空气阻力的效果并且改善均匀性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大量凸部,所述凸部以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且遍及轮胎径向内外的方式呈长条状延伸,各所述凸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凸部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反向。 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在胎侧部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地设置的凸部,可得到成为车辆的空气阻力变高的主要原因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由此能够维持安装该充气轮胎的车辆的空气阻力的减低效果,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而且,根据该充气轮胎,凸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凸部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反向,由此可将由凸部引起的轮胎径向上的刚性抑制得较低,并且可抑制在轮胎周向上刚性的不均,所以在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部分,轮胎径向上的刚性不会在轮胎周向上局部地变高,因此能够改善均匀性。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特征在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凸部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对称。 根据该充气轮胎,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凸部相对于轮胎径向对称,由此能够抑制由凸部引起的轮胎周向上的刚性的不均,能够显著地得到改善均匀性的效果。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相对于以轮胎径向内侧端为基点的轮胎径向的角度Θ,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满足下述范围:+1° ( Θ ^+60°、或者-60。彡Θ彡-1°。 根据该充气轮胎,凸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Θ为+60(° )以下或者_60(° )以上,由此能够显著地得到减低空气阻力的效果。另外,凸部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Θ为+1(° )以上或者_60(° )以下,由此能够显著地得到改善均匀性的效果。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中,从胎侧部突出的高度满足I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在轮胎周向上配置的数量满足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的范围,短边方向的宽度满足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在凸部的高度为l(mm)以下的情况下,因为凸部与空气流接触的范围小,所以难以更显著地得到凸部对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另外,在凸部的高度超过10 (mm)的情况下,因为凸部与空气流接触的范围大,所以凸部成为空气阻力,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变小。鉴于这一点,根据该充气轮胎,凸部与空气流适当接触,由此能够更显著地得到凸部对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减低效果。另外,当凸部的数量不足10(个)时,难以获得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另一方面,当凸部的数量超过50 (个)时,凸部成为空气阻力,而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变小,另外轮胎质量增加而存在滚动阻力增加的倾向。因此,优选,凸部的数量处于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的范围内。进而,当凸部的宽度不足0.5 (mm)时,凸部容易变形,难以获得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另一方面,当凸部的宽度超过5(_),凸部成为空气阻力,而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变小,另外,轮胎质量增加而存在滚动阻力增加的倾向。因此,优选,凸部的宽度处于0.5 (mm)以上且5 (mm)以下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形成为在长边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凸片(7 ^ >)而成的凸片列,在该凸片列中,至少最接近的各所述凸片互相在轮胎周向上交迭,并且该凸片列作为整体以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且遍及轮胎径向内外的方式延伸。 根据该充气轮胎,凸部形成为分割成多个凸片而成的凸片列,由此对于胎侧部的挠曲使形变分散至各个凸片,因此可以将由凸部产生的刚性抑制得更低,所以能够显著地得到改善均匀性的效果,并且能够提高凸部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配置于一方的胎侧部,在另一方的胎侧部配置有大量凹部。 例如,在安装于车辆时构成车辆外侧的胎侧部具备凸部,在构成车辆内侧的胎侧部具有凹部,在该情况下,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的空气流中,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内侧,通过凹部而使在充气轮胎与车辆之间通过的空气湍流化。另外,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也通过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大量凸部,所述凸部以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且遍及轮胎径向内外的方式呈长条状延伸,各所述凸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凸部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反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20 JP 2012-181700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大量凸部,所述凸部以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且遍及轮胎径向内外的方式呈长条状延伸,各所述凸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凸部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方向反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所述凸部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相对于以轮胎径向内侧端为基点的轮胎径向的角度9,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满足下述范围:+1°彡9彡+60°、或者-60。彡0彡-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勇司小石正隆鸨崎浩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