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石贤专利>正文

混合动力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31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一提供动力的内燃机,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还包括一个太阳能发电装置,一个震动发电装置,一个电源控制系统,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至少一个蓄电池,及一个通过所述蓄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动机,所述电源控制系统将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震动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电能整合输入到所述蓄电池并供应电能给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源控制系统将所述电动机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滑行时所产生的电能整合输入到所述蓄电池,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汽车。
技术介绍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见的能源日益枯竭,价格也大幅度上涨。如近期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煤炭等价格的飙升严重危害和制约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前进。利用燃烧传统的能源又会产生极大的环境污染,如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汽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由于石油过量的开采使用导致能源渐渐减少,可预期不久将来会造成真正能源危机,汽车首当其冲,缺油的汽车寸步难行。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开发代替石油的能源,可是都不是一次能源,还是离不了能源去提炼或生产,充其量是二次能源,所产出的能源价格是目前石油的好几倍。此外,经医学专家报告,汽车所排放废气也是能导致人类很多病因的主要元凶。发达国家已认识到新能源要到成熟期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现阶段为了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染,高效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汽车就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结构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基本形式,是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混合使用热能和电能两套系统驱动汽车。一般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胜过一般燃油汽车,可成为日后交通主流的车型,但其缺点就电池蓄电量,再大的电池容量,也会有放电耗尽的时候,蓄电池是电动汽车最大的致命伤,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燃油汽车,因为给电池充电时间的技术,目前还是停留在3—8小时的阶段。而且蓄电池的电能仅能靠普通的电力充电,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型的混合动力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型的混合动力汽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一提供动力的内燃机,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还包括一个太阳能发电装置,一个震动发电装置,一个电源控制系统,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至少一个蓄电池,及一个通过所述蓄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动机,所述电源控制系统将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震动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电能整合输入到所述蓄电池并供应电能给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源控制系统将所述电动机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滑行时所产生的电能整合输入到所述蓄电池,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第一转向马达及第二转向马达,所述第一转向马达驱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左右倾斜,所述第二转向马达驱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前后倾斜。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还设有一个设置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顶部的太阳光线追踪器,所述太阳光线追踪器根据太阳光线的倾斜角度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从而使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光线追踪器包括一个设置在上部的阳光聚焦透镜、一个设置在左边的阳光聚焦透镜、一个设置在右边的阳光聚焦透镜及三个分别与这些阳光聚焦透镜对应的光敏传感晶片,所述该光敏传感晶片将光线强度信号传到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并驱动所述第一转向马达和第二转向马达。所述震动发电装置包括一活动震动杆,一块与所述活动震动杆相连接的磁铁组,一对相向设置的线圈组,当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造成震动时,所述活动震动杆带动磁铁组上下抽动从而产生电流。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车架和车轮轴,所述活动震动杆的两端分别装在所述车架和车轮轴上。所述混合动力汽车上还设有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路况坡度传感器,所述该路况坡度传感器包括一个垂直摆动锤、一个齿轮组、一个转动磁铁及一个磁敏电阻,所述垂直摆动锤可以向前向后摆动通过齿轮组驱动所述转动磁铁从而使所述磁敏电阻产生数值变化信号传至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立即会接通蓄电池所述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动力。所述电动机为轮壳式直流电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具有所设特殊三种设备收集自然能量转换电能,即:第一种是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第二种震动发电机发电、第三种是滑行发电。此三种方式取得自然能源,不需额外动力来换取能源,在不影响行车动能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随时自给充电,使得混合动力汽车能长久行驶,节省大量燃油并且排放废气较少,此外,如遇阴天或上坡路段或电力不足,自动控制系统会立即启动内燃机作为动力切换,以弥补电力不足,以保证行车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右视图。图2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太阳光线追踪器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太阳光线追踪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太阳能电池板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后视图。图7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另一后视图。图8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仰视图。图9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震动发电机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震动发电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震动发电机的分解图。图12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震动发电机装设在前车轮轴和车架上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震动发电机装设在后车轮轴和车架上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路况坡度传感器分解图。图15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自动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是依靠电动机和内燃机共同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动力。该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的电力来源是依靠三种特殊设备收集自然能量转换成电能。这三种自然能源取得过程是:第一种是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取得电能;第二种依靠震动发电机取得电能;第三种是滑行发电法取得电能。以下对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电能取得作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是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10包括设置在混合动力汽车10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101和一个太阳光线追踪器130。该太阳光线追踪器130根据太阳光线的倾斜角度控制太阳能电池板101从而使得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太阳能电池板101。转向马达1012驱动该太阳能电池板101以使该太阳能电池板101左右作45度范围内的倾斜角度变化,转向马达1013驱动该太阳能电池板101以使该太阳能电池板101前后作45度范围内的倾斜角度变化从而获得太阳光最强的照射能量。该混合动力汽车10的车头内装有一部内燃机103,该内燃机103与混合动力汽车10内部的电动机180(见图8)共同作为该混合动力汽车10的动力来源。请参考图2和图3,该太阳光线追踪器130包括一个设置在上部的阳光聚焦透镜131、一个设置在左边的阳光聚焦透镜133、一个设置在右边的阳光聚焦透镜135及三个分别与这些阳光聚焦透镜131、133、135对应的光敏传感晶片132、134、136。光敏传感晶片132、134、136上均具有多圈分格138以便接受光线照射分解光线角度。由于阳光的强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其光线照射角度也跟着变化,经阳光聚焦透镜131、133、135聚焦后所照射在光敏传感晶片的多圈分格138位置会根据路况变化而变化,该光敏传感晶片132、134、136的电荷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形成一变化信号传到设置在该混合动力汽车10内部的自动控制系统(未显示)。该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并驱动转向马达1012、1013,从而驱动该太阳能电池板101倾斜。如图3所示,该阳光聚焦透镜131的功能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一提供动力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还包括一个太阳能发电装置,一个震动发电装置,一个电源控制系统,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至少一个蓄电池,及一个通过所述蓄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动机,所述电源控制系统将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震动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电能整合输入到所述蓄电池并供应电能给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源控制系统将所述电动机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滑行时所产生的电能整合输入到所述蓄电池,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一提供动力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还包括一个太阳能发电装置,一个震动发电装置,一个电源控制系统,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至少一个蓄电池,及一个通过所述蓄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动机,所述电源控制系统将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震动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电能整合输入到所述蓄电池并供应电能给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源控制系统将所述电动机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滑行时所产生的电能整合输入到所述蓄电池,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第一转向马达及第二转向马达,所述第一转向马达驱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左右倾斜,所述第二转向马达驱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前后倾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还设有一个设置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顶部的太阳光线追踪器,所述太阳光线追踪器根据太阳光线的倾斜角度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从而使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光线追踪器包括一个设置在上部的阳光聚焦透镜、一个设置在左边的阳光聚焦透镜、一个设置在右边的阳光聚焦透镜及三个分别与这些阳光聚焦透镜对应的光敏传感晶片,所述该光敏传感晶片将光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石贤林秋雄
申请(专利权)人:林石贤林秋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