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2946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包括风道及排风装置,风道的进风口与发动机机舱相通,风道的出风口与大气相通,风道内部安装有排风装置。风道位于客车后围的腰部高于发动机的位置;风道进风口端沿其轴向呈喇叭状,横截面为椭圆形,且面积大于出风口端横截面,风道进风口对着发动机体;风道中段横截面为圆形,内径在φ100~φ400mm之间;出风口通过后围隔栅与大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噪音低、可靠性高、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廉,且安装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后置发动机客车的机舱散热装置,它能够解决后置发动机客车机舱散热条件差的问题。
技术介绍
后置发动机客车的机舱是由客车侧围、后围及地板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空间,机舱的散热一般是通过车身后围的隔栅孔进行的自然散热。由于客车后尾部是负压区,气流紊乱,加上排气管的热气流加重了后围气流紊乱情况,机舱排风的压力小,而且通道不畅,使机舱内热气流很难顺利排出,热气流集聚在机舱内,使机舱温度居高不下,其后果导致发动机机体温度容易过高,使客车不能正常行使,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电路故障,引发火灾。当机舱散热效果不佳时,有的驾驶员打开机舱门行使,或者停下车来等发动机温度自然降下来然后继续行使。现代客车的发动机功率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可能使机舱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要求散热系要有更强的散热能力。常规技术靠增加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或者进风量来增强散热能力,但是散热系布置受空间的限制多,发动机散热器体积受到限制,而增加进风量将会消耗更多的发动机功率,产生更大的噪音,所以继续增加主动散热能力降低机舱温度的难度大,而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后置发动机客车机舱散热条件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包括风道及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发动机机舱相通、出风口与大气相通,所述风道内部安装有排风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包括风道及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发动机机舱相通、出风口与大气相通,所述风道内部安装有排风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进风口对着发动机体,所述出风口通过后围隔栅与大气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进风口端沿其轴向呈喇叭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后置发动机机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端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面积大于出风口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运学徐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