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桥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080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桥壳,包括桥壳总成和后盖,所述后盖为一个整体且为菱形,且其中间部分向外凸起;所述后盖与所述桥壳总成连接,所述后盖的两个较小内角的对角线与所述桥壳总成的轴线平行。将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后盖和两个后加强板整合成一个菱形的后盖,减少了后桥零件的数量,采用一个冲压成型件替代三个零件的使用性能,缩短了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桥壳结构刚性和X方向弯曲模态,避开共振频率域,提高了整车NVH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桥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桥壳。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圆形后盖I与桥壳总成3焊接,使后桥形成密封结构,防止齿轮油流出桥壳,导致齿轮及轴承润滑不足,出现烧蚀,卡滞等现象,影响后桥的使用寿命;后加强板2分别与圆形后盖1、桥壳总成3焊接,可以加强后桥X方向模态,避开整车共振频率域,提高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英文缩写,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品质。 此方案需要焊接较多,需通过手工焊接,工艺要求高,焊缝质量稳定性差,容易焊透圆形后盖I (圆形后盖壁厚2.5_),在路试验证过程中,出现后加强板2与圆形后盖I焊缝漏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桥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盖与桥壳总成密封性能差和焊缝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后桥壳,包括桥壳总成和后盖,所述后盖为一个整体且为菱形,且其中间部分向外凸起;所述后盖与所述桥壳总成连接,所述后盖的两个较小内角的对角线与所述桥壳总成的轴线平行。所述菱形的后盖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后盖和后加强板,并集合了两者的功能:密封和提高X方向弯曲模态;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圆形后盖被焊透引起漏油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的边缘为翻边结构。采用翻边结构有利于所述后盖与所述桥壳总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的翻边部分与所述桥壳总成通过机器焊接。通过这种方式,能使焊接的密封性更加的良好,避免漏油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的翻边宽度为4_一8_,以便于焊接,避免焊接热量影响件所述后盖。 进一步的,所述桥壳总成的壁厚为4mm — 6mm。采用这个厚度降低了所述后盖与所述桥壳总成在焊接过程中焊透导致漏油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与翻边的壁厚均为4_一6_,既保证了冲压成型的便利性,也保证了所述后盖的刚度及强度,满足最佳的成本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后桥壳,将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后盖和两个后加强板整合成一个零件,减少了后桥零件的数量,采用一个冲压成型件替代三个零件的使用性能,缩短了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桥壳结构刚性和X方向弯曲模态,避开共振频率域,提高了整车NVH品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薄壁的圆形后盖被焊透而引起漏油的风险;另外,该菱形后盖结构规则,焊缝数量明显减少,同时由手工焊接改为机器人焊接,提闻了焊缝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桥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后桥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后桥壳的后盖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后桥壳,包括桥壳总成3和后盖4,所述后盖4为一个整体且为菱形,且其中间部分向外凸起,形成了一个腔体;所述后盖4与所述桥壳总成3连接,所述后盖4的两个较小内角的对角线与所述桥壳总成3的轴线平行。所述后盖4中间部分为向桥壳总成3的反方向凸起,该凸起由所述后盖中心位置的一个向外凸起的曲面和该曲面周围多个斜面构成。 如图1所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所述菱形的后盖4为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后盖I和两个后加强板2整合而成的一个零件,所述菱形的后盖4替代了圆形后盖1,所述菱形的后盖4与桥壳总成3连接形成密闭空间,从而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菱形的后盖4同时代替了后加强板2,所述菱形的后盖4的X方向的抗弯截面系数比现有技术中三个结构件焊接结构的系数大,故而刚度大,提高了弯曲模态,同时避开共振频率域,提高整车的NVH品质,也避免了出现现有技术中圆形盖板I被焊透而引起漏油的风险。 如图2、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后盖4的边缘为翻边5结构。采用翻边5结构有利于所述后盖4与所述桥壳总成3连接。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工焊接焊缝质量的稳定性差,故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4的翻边5部分与所述桥壳总成3通过机器焊接。因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菱形的后盖4结构规则,焊缝数量也减少,所以此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机器人焊接,提高焊缝质量的稳定性,确保密封的质量。 为了便于焊接和节约成本,所述后盖4的翻边5的宽度可为4_一8_,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4的翻边5宽度优选为6mm。采用这个宽度能使机器焊接较为方便,同时也能避免焊接的热量影响所述后盖4,使其变形或出现损坏。 所述桥壳总成(3)的壁厚可为4mm — 6mm,考虑到后盖4与桥壳总成3焊接时可能会将桥壳总成3焊透,导致漏油,本实施例中,桥壳总成3的壁厚优选的设计为5mm,大大降低了焊接时焊透导致漏油的风险。另外,所述后盖(4)与翻边(5)的壁厚均可为4_一6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4与翻边5的壁厚优选的均设计为5mm,既保证了冲压成型的便利性,也保证了所述后盖4的刚度及强度,满足了最佳的成本要求。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后桥壳,将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后盖I和两个后加强板2整合成一个菱形的后盖4,减少了后桥零件的数量,采用一个冲压成型件替代三个零件的使用性能,缩短了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桥壳结构刚性和X方向弯曲模态,避开共振频率域,提高了整车NVH品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薄壁的圆形后盖I被焊透而引起漏油的风险;另外,该菱形后盖4结构规则,焊缝数量明显减少,同时由手工焊接改为机器人焊接,提高了焊缝质量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桥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总成(3)和后盖(4),所述后盖(4)为一个整体且为菱形,且其中间部分向外凸起;所述后盖(4)与所述桥壳总成(3)连接,所述后盖(4)的两个较小内角的对角线与所述桥壳总成(3)的轴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桥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总成(3)和后盖(4),所述后盖(4)为一个整体且为菱形,且其中间部分向外凸起;所述后盖(4)与所述桥壳总成(3)连接,所述后盖(4)的两个较小内角的对角线与所述桥壳总成(3)的轴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桥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4)的边缘为翻边(5)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桥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良顺王冬琴徐铁韦宝侣黄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