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加编码的致病抗原表达的包含或编码组蛋白茎环和聚腺苷酸序列或聚腺苷酸化信号的核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5056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9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酸序列,所述核酸序列包含或编码:编码区,所述编码区编码至少一种包含致病抗原或其片段、变体或衍生物的肽或蛋白,至少一个组蛋白茎环和聚腺苷酸序列或聚腺苷酸化信号。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所述核酸用于增加所编码的肽或蛋白的表达的应用。还公开了其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特别是疫苗(例如,用于治疗传染病)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描述了利用包含或编码组蛋白茎环和聚腺苷酸序列或聚腺苷酸化信号的核酸增加包含致病抗原或其片段、变体或衍生物的肽或蛋白的表达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增加编码的致病抗原表达的包含或编码组蛋白茎环和 聚腺苷酸序列或聚腺苷酸化信号的核酸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酸序列,所述核酸序列包含或编码:编码区,所述编码区编码至 少一种包含致病抗原或其片段、变体或衍生物的肽或蛋白,至少一个组蛋白茎环和聚腺苷 酸序列或聚腺苷酸化信号。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核酸用于增加所编码的肽或蛋白的表达 的应用。还公开了其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特别是疫苗(例如,用于治疗传染病)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还描述了利用包含或编码组蛋白茎环和聚腺苷酸序列或聚腺苷酸化信号的核酸增 加包含致病抗原或其片段、变体或衍生物的肽或蛋白的表达的方法。 通过接种增强适应性免疫性目的在于促进针对体内病原体中存在的特定抗原的 有效的应答。使用活的减毒或加热灭活的病原体的传统接种方法已经成功地预防和治疗了 传染病,诸如天花(smallpox)、脊髓灰质炎(polio)和白喉(diphtheria),但是存在一些主 要的疾病对其尚没有有效的疫苗可用(例如,疟疾(malaria)和HIV),或者可用的疫苗仅提 供短暂的或部分的保护(例如,霍乱(cholera)和流感(flu))。较新的策略目的是使所选 的抗原靶向抗原呈递细胞亚组并且引导免疫系统成为与针对该特定病原体的保护作用相 关的Thl和/或Th2型免疫应答。这些目的精确的策略还导致治疗性疫苗的开发,所述治 疗性疫苗能够克服病原体诱导的用于免疫逃避的一些免疫缺陷(Gamvrellis,A.,D.Leong 等人.(2004),ImmunologyandCellBiology(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82, 506-516.)。这 些新策略中的一种是基因接种。 基因治疗和基因接种是已经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证明的分子医学方法,并 且所述方法通常表现出对日常医学实践、特别是对上文提及的疾病的治疗的相当大的作 用。这两种方法,即基因治疗和基因接种,都是基于将核酸引入到患者细胞或组织中然后处 理由已经引入到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编码的信息,也就是说,处理所需要的多肽的(蛋白) 表达。 在基因治疗方法中,典型地是使用DNA,尽管在最近的开发过程中RNA也是已知 的。重要的是,在所有这些基因治疗方法中,不管是使用DNA、病毒RNA还是mRNA,mRNA作 用为所编码的蛋白的序列信息的信使。 通常,认为RNA是不稳定分子:RNA酶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众所周知其是难于灭活 的。此外,与DNA相比,RNA还是更化学不稳定的。因此,可能令人惊讶的是,真核细胞中 mRNA的默认状态特征在于相对的稳定性,并且需要特定的信号来加速个体mRNAs的分 解。关于这一发现的主要原因似乎是细胞内mRNA分解几乎专门由核酸外切酶催化。然而, 真核mRNAs的末端是通过下述特定的末端结构及其相缔合的蛋白针对这些酶进行保护的: 在5'端的m7GpppNCAP和典型地在3'端的聚腺苷酸序列。由此认为这两种末端修饰的去 除是mRNA分解的速度限制。尽管稳定元件已经表征为a-珠蛋白mRNA的3'UTR,但是影 响真核mRNAs的更新的RNA序列典型地通过加速脱腺苷作用而作用为分解的启动剂(在 Meyer,S.,C.Temme,等人?(2004),CritRevBiochemMolBiol(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重 要综述)39(4) : 197-216.中综述)。 如上文提及的,真核mRNAs的5'端典型地在转录后修饰,以携带甲基化的CAP结 构,例如,m7GpppN。除了在RNA剪接、稳定和转运中的作用,在翻译起始过程中,CAP结构显 著增强40S核糖体亚基向mRNA的5'端的募集。后一种功能需要由真核起始因子复合物 eIF4F来识别该CAP结构。聚腺苷酸序列另外通过增加40S亚基到mRNAs的募集而刺激翻 译,这是一种需要聚腺苷酸结合蛋白(PABP)的干预的作用。PABP,最近又证明与eIF4G物理 相互作用,eIF4G是CAP-结合的eIF4F复合物的一部分。因此,假设了对加帽的、聚腺苷化 的mRNAs的翻译起始的闭环模型(Michel,Y.M.,D.Poncet,等人.(2000),JBiolChem(生 物化学杂志)275 (41) :32268-76.)。 几乎所有的真核mRNAs的末端都是通过遍在切割/聚腺苷化机制添加在其3'末 端的聚腺苷酸序列。在3'末端存在聚腺苷酸序列是真核mRNAs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 切割后,除了复制依赖性组蛋白转录物之外,大部分前mRNAs都获得聚腺苷化的尾部。在这 种情形中,3'末端加工是促进mRNAs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并且影响mRNAs的稳定性和翻 译的核共转录过程。该3'末端的信息以由切割/聚腺苷化机制引导的两步反应发生,并且 取决于在mRNA前体(前mRNAs)中存在两种序列元件: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六聚体AAUAAA(聚 腺苷酸化信号)和下游的富含G/U的序列。在第一步中,前mRNAs在这两个元件之间被切 割开。在与第一步紧密偶联的第二步中,刚形成的3'端通过添加由200-250个腺苷酸组成 的聚腺苷酸序列而延伸,所述聚腺苷酸序列基本上影响mRNA代谢的所有方面,包括mRNA输 出、稳定性和翻译〇〇1^1181^,2.和1卩.]\&^111打(2007),66116(基因)396(2) :373-90.)。 这一法则唯一已知的例外是复制依赖性组蛋白mRNAs,其末端是组蛋白茎环而 不是聚腺苷酸序列。示例性的组蛋白莖环序列记述在Lopez等人.(DdvilaL6pez,M., &Samuelsson,T. (2008),RNA(纽约,N.Y. ),14(1),1-10.doi:10. 1261/rna. 782308.)中。 组蛋白前mRNAs中的茎环典型地接着富含嘌呤的序列,其称为组蛋白下游元件 (HDE)。这些前mRNAs在细胞核中在该茎环下游的大约5个核苷酸处由单次内切核酸水解切 割而进行加工,该单次内切核酸水解切割由U7snRNP通过U7snRNA与HDE的碱基配对进 行催化。包含组蛋白茎环结构和组蛋白下游元件(HDE) (U7snRNP的结合位点)的3'-UTR 序列通常称为组蛋白3' -加工信号(例如,参见Chodchoy,N.,N.B.Pandey,等人.(1991). MolCellBiol(分子细胞生物学)11(1) :497-509.)。 由于需要将刚合成的DNA包装成染色质,组蛋白合成与细胞周期相适应地进行调 节。在S期过程中增加的组蛋白类蛋白(histoneproteins)合成通过组蛋白基因的转录 激活以及组蛋白mRNA水平的转录后调控而实现。这可能表明,组蛋白茎环对于组蛋白表达 调节的所有转录后步骤都是重要的。其是有效加工、mRNA输出到细胞质中、负载到多核糖 体上和对mRNA稳定性的调节所必需的。 在上述情形中,鉴定一种32kDa的蛋白,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组蛋白信使的 3'端与组蛋白茎环相缔合。该茎环结合蛋白(SLBP)的表达水平是细胞周期调节的,并且在S期最高,此时组蛋白mRNA水平增加。SLBP是U7snRNP对组蛋白前mRNA的有效的3'端 加工所必需的。在加工完成后,SLBP保持与成熟的组蛋白mRNAs的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核酸序列,其包含或编码:a)编码区,所述编码区编码至少一种肽或蛋白;b)至少一种组蛋白茎环,和c)聚腺苷酸序列或聚腺苷酸化信号;其中所述肽或蛋白包含致病抗原或其片段、变体或衍生物,特别是来自与传染病相关的病原体的抗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15 EP PCT/EP2012/0006731. 核酸序列,其包含或编码: a) 编码区,所述编码区编码至少一种肽或蛋白; b) 至少一种组蛋白茎环,和 c) 聚腺苷酸序列或聚腺苷酸化信号; 其中所述肽或蛋白包含致病抗原或其片段、变体或衍生物,特别是来自与传染病相关 的病原体的抗原。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传染病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原生动物 感染、真菌感染等。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致病抗原来源于选自下述列表 的病原体: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无形体属(Anaplasma genus),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猫钩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溶血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haemolyticum),人虫回虫 (Ascaris Iumbricoides),曲霉菌属(Aspergillus genus),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 巴贝虫属(Babesia genus),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錯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汉氏巴尔通氏体(Bartonella henselae),BK病毒,人芽囊原虫 (Blastocystis hominis),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百日咳博德特 氏菌(Bordetella pertussis),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疏螺旋体属 (Borrelia genus),疏螺旋体属物种(Borrelia spp),布鲁杆菌属(Brucella genus), 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Burkholderia cepacia)和其他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物种,鼻疽伯克霍尔 德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嵌杯病毒科(Caliciviridae),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 genu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念珠菌属物种(Candida spp),砂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肺炎 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婴I鶴热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JD 月元病毒,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艰难 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 菌,梭菌属物种(Clostridium spp),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球抱菌属物种 (Coccidioides spp),冠状病毒,白喉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伯内特考 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隐孢子虫属(Cryptosporidium genus),巨细胞病毒(CMV),登革热病毒 (DEN-1,DEN-2,DEN-3 和 DEN-4),脆弱双核阿米巴(Dientamoeba fragilis),埃博拉病 毒(EBOV),棘球属(Echinococcus genus),恰菲埃里希氏体(Ehrlichia chaffeensis), 尤氏埃里希氏体(Ehrlichia ewingii),埃里希氏体属(Ehrlichia genus),溶组织内阿 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genus),肠道病毒属,肠道病 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病毒和肠道病毒71 (EV71),表皮癣菌属物种(Epidermophyton spp),埃巴病毒(EBV),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i)0157 :H7,0111 和 0104 :H4,肝片 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和巨大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FFI朊病毒,丝 虫目(Filarioidea)超家族,黄病毒,土拉热弗朗西丝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梭 杆菌属(Fusobacterium genu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肠贾第虫(Giardia intestinalis),颚口线虫属物种(Gnathostoma spp),GSS朊病毒,瓜纳里托病毒,杜克 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幽门螺杆 菌(Helicobacter pylori),亨尼病毒属(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 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和 2(HSV-1和HSV-2),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HIV (人免疫缺陷病毒), 威尼克何德霉(Hortaea wemeckii),人博卡病毒(HBoV),人疱疹病毒6 (HHV-6)和人疱 疹病毒7(HHV-7),人偏肺病毒(hMPV),人乳头瘤病毒(HPV),人副流感病毒(HPIV),日本 脑炎病毒,JC病毒,胡宁病毒,金氏金氏菌(Kingella kingae),肉芽肿杆菌(Klebsiella granulomatis),库鲁朊病毒,拉沙病毒,嗜肺军团病杆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利 什曼原虫属(Leishmania genus),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genus),单核细胞增生利斯 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Machupo病毒, 马拉色霉菌属物种(Malassezia spp),马堡病毒,麻疫病毒,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agawai),微孢子虫门(Microsporidia phylum),传染性软疵病毒(MCV),腿腺炎病 毒,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和 Mycobacterium lepromatosis,结核分 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溃瘍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ulcerans),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福氏耐格里原虫(Naegleria fowleri),美洲 板 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脑膜炎 奈瑟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星状诺卡尔菌(Nocardia asteroides),诺卡 尔菌属物种(Nocardia spp),旋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恙虫热立克次体 (Orientia tsutsugamushi),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流感),巴西副球抱子菌 (Paracoccidioides brasiliensis),并殖吸虫属物种(Paragonimus spp),卫斯特曼并殖 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细小病毒 B19,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 genus),症原 虫属(Plasmodium genus),杰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ii),脊髓灰质炎病毒,狂 犬病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属,鼻病毒,痘立克次体(Rickettsia akari), 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 genus),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立氏立克 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ii),斑疫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i),裂谷热病毒, 轮状病毒属,风疫病毒,萨比亚病毒,沙门菌属(Salmonella genus),挤螨(Sarcoptes scabiei),SARS 冠状病毒,血吸虫属(Schistosoma genus),志贺菌属(Shigella genus),辛诺桕病毒,汉坦病毒属,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genus),葡萄球菌属,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肺炎链 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酿胺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幾类圆线虫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绦虫属(Taenia genus),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蜱 传脑炎病毒(TBEV),犬弓蛔线虫(Toxocara canis)或猫弓蛔虫(Toxocara cati),鼠弓形 虫(Toxoplasma gondii),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发癣菌属物种(Trichophyton spp), 鞭形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布鲁斯维虫(Trypanosoma brucei),克鲁斯维虫 (Trypanosoma cruzi),尿素分解尿素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重型天花或类天花,vCJD朊病毒,委内 瑞拉马脑炎病毒,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西尼罗河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班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烈亚斯·特斯托马斯·施拉克约亨·普罗布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库瑞瓦格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