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振生专利>正文

汽车通风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342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通风袋,通风袋主要是在呈罩状的通风袋周缘设置有多数个网孔,并在通风袋底端形成具束带的套口,又通风袋上设置有对应车门后视镜或者推门式车门上轮杆的通孔,于通孔与套口间设有一切缝,并在切缝设置一结合元件,如此可将通风袋套设在车门的窗框上,让用户在摇下车窗后,能透过通风袋通风透气,并同时达到防蚊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车门通风的
,尤指一种汽车通风袋。现在愈来愈多的人在假日开车到郊外出游。由于到远地自助旅行,或因长途跋涉,常会因行程安排等因素,而必需在汽车内过夜睡眠或休息,但是在休息过程中让人感到困扰的是1.在空旷的郊外或凉爽处打开车窗欲享受自然风吹拂休息的时候,却因蚊蝇等昆虫飞入车内而影响睡眠或休息,让人不堪其扰,因此不得不关闭车窗,开放冷气,但是如此则需要消耗相当多的能源,不仅睡得不舒服,也会影响到车子的性能。2.倘若关闭车窗又未开启冷气,则由于汽车内部是呈封闭状态,睡眠过程中会有一氧化碳中毒等的情形,进而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如能发展出一种由车窗通风,并且可以防止蚊虫进入车内的装置,就可满足使用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防蚊功能的汽车通风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通风袋,其中该通风袋是具挠性的网状体,通风袋周缘分布有为数众多的网孔,且通风袋下端形成有一套口,于套口周缘穿设有束带;又在通风袋上设置有一延伸到套口的切缝,在切缝上设有一结合元件。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中的结合元件是拉链。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中的结合元件是黏扣带。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中在通风袋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周缘具束带的通孔,并且通孔与切缝连通。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中在通风袋的另侧面上设置有一与通孔相对应的观镜孔。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中在观镜孔周缘环设有环带。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中在通风袋顶缘一端设置有一与切缝连通的通孔。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中在通孔周缘穿设有一具弹性作用的束带。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可达到下列各项功效1.当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袋套罩在车窗后,用户便可关闭冷气,摇下车窗,享受吹入车内的自然风,通风透气而倍感舒适,且由于通风袋为挠性软质材质所制成,所以通风袋的使用,不会影响到车门的正常开关。2.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袋除可利用网孔透气通风外,由于在套口及通孔上分别套设有束带,而使通风袋能紧束在车门上后视镜或者推门上的轮杆颈部,而可防止蚊子、苍蝇或飞蛾等飞入车内,来达到防蚊的功效。3.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袋在不使用时,只要将通风袋自车门上取下,对折收合便可收存,所以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袋操作简便,收存简单,体积小巧,成本低廉,更能减少开启冷气的能源。4.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袋可利用通孔让后视镜穿出,并在通风袋内侧设置观镜孔,可避免通风袋干扰驾驶人观看后视镜,来保持后视镜的清晰度,避免影响到行车的安全。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与汽车推门间的使用状态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与汽车推门间的使用状态外观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另一种结合元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与汽车车门间的使用状态分解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与汽车车门间的使用状态外观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二种实施例与汽车车门结合的剖面图。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关于一种具防蚊防尘效果的汽车用通风袋,首先请参看图1、2,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袋10主要是由一挠性软质材料所制成的网状体,并且通风袋10是套设在汽车车门20的窗框21上。再请参看图1、2、3所示,该呈罩状的通风袋10周缘分布有为数众多的网孔11,且通风袋10下端开口形成有一套口12,通风袋10在套口12周缘环设有一具弹性作用的束带120,使通风袋10套设在车门20窗框21上后,可通过束带120让通风袋10套口12缩束在车门20上,避免通风袋套口12与车门20外缘间生成间隙,造成蚊虫飞入车内的现象。又通风袋10在顶缘一端设置有一通孔13,并在通孔13周缘穿设有一具弹性作用的束带14,如此藉由通孔13的设置,可以让通风袋10配合横向拉动的推门形状使用,由于这种推门形状的车门20上设置有一轮杆23,所以当通风袋10套设在窗框21上时,可让通孔13围绕轮杆23,并同时通过束带14绑束在轮杆23外缘,让通风袋10可以与这种推门形式的车门20配合使用。另外在通风袋10通孔13与套口12间形成有一切缝15,该切缝15同时跨过两束带14、120,如此可让车门20上的轮杆23由切缝15穿入通孔13内,而将通风袋10直接穿套在窗框21上,来增加通风袋10安装时的简便性,又在切缝15上设有一结合元件,而让切缝15能随时结合或分离,结合元件可以是公母配合的黏扣带17,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拉链16,如图4所示,使通风袋10在穿套到窗框21上后,利用拉链16或黏扣带17等结合元件的结合,构成一具防蚊防尘效果的车用通风袋10。在使用时,请配合参看图1、2、3,先将推门式的车门20横向打开,并将通风袋10切缝15上的结合元件拉开,接着将通风袋10由车门20内向外包覆,使通风袋10利用切缝15跨过车门20,并让通孔13套绕在车门20的轮杆23上,再将结合元件紧束,使通风袋10的切缝15两侧结合,如此可让通风袋10包覆整个车门20的窗框21,同时利用两束带120、14分别围束在车门20的窗框21下方及轮杆23外缘,来避免生成间隙,此时用户便可以关上车门20,并摇下车窗22,让外面的自然风透过通风袋10的网孔11直接吹入车内,并防止蚊虫飞入车内,达到防蚊的效果,提高用户于车内休息的适舒感。另外请配合参看图5、6,在通风袋10相对汽车外侧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与车门30上后视镜32相对应的通孔132,并在通孔132周缘穿设有一束带142,如此当将通风袋套设在车门上后,可让通孔132套绕在后视镜32上,而让后视镜由通孔132中穿出,如图7,8所示,并利用束带142绑束后视镜32,来避免通孔132与后视镜32间生成间隙,又通风袋10于通孔132与套口12间形成有一穿经束带142、120的切缝15,在切缝15上设有一结合元件,如拉链或黏扣带等,以便让后视镜32由切缝15穿入通孔132中,使通风袋10切缝15于穿过后视镜32后,利用结合元件的结合,保持通风袋10的完整性。又通风袋10在相对汽车内侧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可对应观看后视镜32的观镜孔18,以便让用户能透过观镜孔18由车内观看后视镜32,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又在观镜孔18周缘环设有环带19,用以增强通风袋10于观镜孔18周缘的强度,防止通风袋10由此破裂。同时当再开动汽车时,由于后视镜32是穿出通风袋10的通孔132外侧,所以后方景物可完全投照于后视镜32上,不受通风袋10的干扰,同时由于通风袋10上另外设有观镜孔18,因此用户由车内观看后视镜32时,也不会因通风袋10的设置而有所干扰,可保持观看后视镜32时的清晰程度,来避免影响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性。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通风袋,其特征在于该通风袋是具挠性的网状体,通风袋周缘分布有为数众多的网孔,且通风袋下端形成有一套口,于套口周缘穿设有束带;又在通风袋上设置有一延伸到套口的切缝,在切缝上设有一结合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特征在于结合元件是拉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特征在于结合元件是黏扣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特征在于在通风袋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周缘具束带的通孔,并且通孔与切缝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通风袋,其特征在于在通风袋的另侧面上设置有一与通孔相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通风袋,其特征在于:该通风袋是具挠性的网状体,通风袋周缘分布有为数众多的网孔,且通风袋下端形成有一套口,于套口周缘穿设有束带;又在通风袋上设置有一延伸到套口的切缝,在切缝上设有一结合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振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