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731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在车辆中的车辆空调装置,车辆的发动机舱(14)和乘客室(15)被前壁板(1)隔开,车辆空调装置具有敞开在乘客室(15)一侧的调节空气吹口(4)和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设在仪表板(2)的上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车辆空调装置的一项改进。如附图说明图16所示,发动机舱134和乘客室135被前壁板121隔开。地板132在前壁板121下方延伸。车顶131通过前窗130安装在前壁板121上方。仪表板122从前壁板121开始向着乘客室一侧布置。仪表板122是这样布置的,即预定的空间形成在仪表板122与乘坐者(未示出)之间。仪表板122的下部带有一个开口,用以构成乘客室内空气吸口125。一个调节空气吹口124形成在仪表板122的上部。一个吹风装置123和一个空调器(未示出)布置在仪表板122内侧。吹风装置123具有一个相对于车辆而言位于吹风装置的上后方部位上的吹风机室内空气吸口126,还具有一个相对于车辆而言位于吹风装置的上前方部位上的吹风机室外空气吸口129。下面描述上述技术的操作。调节后的空气经过吹风装置123和空调器(未示出)而从调节空气吹口124吹入乘客室135中,并且流经前窗风挡130下方和车顶131下方,从而冷却乘坐者(未示出)的上身。之后,调节后的空气在乘客室135的后部倒转方向,并且沿着地板132上方相对于车辆向前流动,从而冷却乘坐者的下身。调节后的空气被吸入形成在仪表板122下部的乘客室内空气吸口125中。通过调节后的空气的上述顺序流动,乘坐者可以被冷却。然而,在上述技术中,调节后的空气会流到人体感觉效果较弱的区域(特别是乘坐者的脚部周围)、地板132附近和类似地方。冷却这种区域将引起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一种用在车辆中的车辆空调装置,车辆的发动机舱和乘客室被前壁板隔开,车辆空调装置具有一个调节空气吹口和一个乘客室内空气吸口,它们敞开在乘客室一侧,其特征在于,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布置使得调节后的空气主要环绕着乘坐者上身循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一种用在车辆中的车辆空调装置,车辆的发动机舱和乘客室被前壁板隔开,车辆空调装置具有一个调节空气吹口和一个乘客室内空气吸口,它们敞开在乘客室一侧,其特征在于,乘客室内空气吸口设在仪表板的上部。在上面描述的第一和第二方面中,调节空气吹口可以设在乘客室内空气吸口下面。在上面描述的各方面中,可将一个盖板安装在仪表板的下表面上。在上面描述的各方面中,乘客室内空气吸口和一个吹风机室内空气吸口可以彼此连接着,而且一个吸气通道可以被一个隔离件遮住,以防止仪表板中的室内空气进入吸气通道。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和装有该车辆空调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带有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仪表板的局部透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剖线IV-IV所作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3中的剖线V-V所作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带有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仪表板的优点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带有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仪表板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的C向所作的俯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个实施例的带有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仪表板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个实施例的带有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仪表板的局部透视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个实施例的带有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仪表板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个实施例的带有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仪表板的局部透视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八个实施例的带有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仪表板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九个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和装有该车辆空调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十个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和装有该车辆空调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车辆空调装置和装有该车辆空调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假想图。仪表板2的下部被一个盖板13覆盖着,以阻止调节后的空气从仪表板2下方流入其内侧。一个调节空气吹口4形成在仪表板2的上部。一个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在调节空气吹口4的上方形成在仪表板2的上部。一个吹风装置3和一个空调器(未示出)布置在仪表板2内侧。吹风装置3具有一个相对于车辆而言位于吹风装置的上后方部位上的吹风机室内空气吸口6,还具有一个相对于车辆而言位于吹风装置的上前方部位上的吹风机室外空气吸口9。下面描述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操作。调节后的空气经过吹风装置3和空调器(未示出)而从调节空气吹口4吹入乘客室15中,并且流经前窗风挡10下方和车顶11下方,从而冷却乘坐者(未示出)的上身。之后,调节后的空气在乘客室15的后部倒转方向,并且经过车辆高度的大致中部流向车辆前部,从而冷却乘坐者的上身。调节后的空气被吸入形成在仪表板2上部的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中,再被吸入吹风装置3中。由于调节后的空气以图中所示的顺序流过,因此冷却作用主要实施在乘坐者上身周围。乘坐者下身的冷却因调节后的空气所受干扰而较弱。在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中,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的布置使得调节后的空气在乘坐者上身周围循环,以使乘坐者上身能够被有效地冷却。而下身,即人体感觉效果相对较小的部分,特别是乘坐者的脚部,则冷却较弱,从而可以降低冷却用热负荷,并且不会增加冷空气量或成本。由于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设在仪表板2的上部,因此乘坐者的上身可以被有效地冷却。由于下身,即人体感觉效果相对较小的部分,特别是乘坐者的脚部,则被较弱地冷却,因此冷却用热负荷可以降低,并且不会增加冷空气量或成本。此外,由于调节空气吹口4设在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下方,因此可以阻止调节后的空气在乘坐者下身周围流动,因而调节后的空气可以集中在乘坐者上身周围流动。因此,因冷却乘坐者脚部或地板12所引起的冷却用热负荷可以减少。另外,由于盖板13安装在仪表板2的下表面上,因此可以阻止通过仪表板2的下表面吸入调节后的空气。这样,调节后的空气绕着乘坐者下身的流动可以减小,并且使环绕着乘坐者上身流动的气流增大,从而可以减小冷却用热负荷。此外,由于调节后的空气是通过形成在仪表板2的上表面上的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吸入的,因此布置在仪表板2内侧的设备(各种表、音响等)可以被冷却,所以它们的性能可以维持,而且它们的持久性可以提高。通过扩大调节空气吹口4的敞开面积,吹出速度可以降低,从而获得紊流减小了的调节气流。这样,调节后的空气能够集中在乘坐者上身周,从而可以减小冷却用热负荷。下面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和装有该车辆空调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与图1中等同的结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而且可以认为前面对这些结构所作的描述已经足够了,因而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下面主要描述那些与图1中不同的结构。如图2所示,一个连接在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与吹风装置3的吹风机室内空气吸口6之间的吸气通道8被一个隔离件7例如导管或类似物而与仪表板2内的其他空间隔离开。也就是说,隔离件7可以阻止空气从仪表板2内侧流入吹风机室内空气吸口6中。这样,可以防止仪表板2中的高温空气被吸入吹风机室内空气吸口6中。在图2所示的车辆空调装置中,尽管仪表板2的下表面是敞开的,但连接在乘客室内空气吸口5与吹风机室内空气吸口6之间的吸气通道8被隔离件7隔开。因此,调节后的空气不可能从仪表板2的下表面吸入吹风机室内空气吸口6中,因此尽管采用了没有盖板的简单结构,也可以减小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在车辆中的车辆空调装置,车辆的发动机舱和乘客室被前壁板隔开,车辆空调装置具有一个调节空气吹口和一个乘客室内空气吸口,它们敞开在乘客室一侧,其特征在于,乘客室内空气吸口的布置使得调节后的空气主要环绕着乘坐者上身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野孝充奥野善规加藤行志东浦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