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双贵专利>正文

液气分离型汽车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40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气分离型汽车减震器,包括连杆总成(1)、导向总成(2)、防尘罩(3)、贮油筒(4)、活塞总成(5)、其特征在于,在缸筒上腔(9)内装有一浮动弹簧(7),在缸筒下腔(10)内装有一限位器(6),在缸筒下腔壁面上有一气门(8),所述减震器具有不易因震动而损坏之优点,而且通过气门(8)可对贮油筒内压力进行调整,从而可达到调整减震阻力之目的,可广泛用于各类汽车上。(*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是一种液气分离型汽车减震器。现有的汽车减震器其减震阻力不可调,而且很易损坏,最常见的损坏情行是渗油,而一旦损坏便不可修复,造成很大浪费。本技术对现有汽车减震器进行了改进设计,其目的旨在为人们提供一种阻力可调,损坏后易于修复的减震器。与现有减震器一样,本技术所述汽车减震器也由连杆总成(1)、导向总成(2),防尘罩(3)、贮油筒(4)、活塞总成(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缸筒上腔(9)内装有一浮动弹簧(7),在缸筒下腔(10)内装有一限位器(6),在缸筒下腔(10)壁面上有一气门(8)。在贮油筒(4)内注有一定量油,同时通过气门(8)向贮油筒(4)内加入高于大气压压力的空气,调节加入其中空气的压力即可调节减震阻力的大小。而浮动弹簧(7)和限位器(6)则可对连杆总成(1)和活塞总成(5)起缓冲保护作用,以避免巨烈冲击对其造成损坏。所述汽车减震器工作过程是这样;受拉时,连杆总成(1)及活塞总成(5)向上运动,缸筒上腔(9)内气液经活塞总成(5)上的复原阀片(11)、阀孔(12)被压入缸筒下腔(10)内,气液被压入下腔的过程对连杆总成及活塞总成的运动产生阻力,此即减少了颠波和振动;同理,受压时,连杆总成(1)和活塞总成(5)向下运动,缸筒下腔(10)内的气液同样经复原阀片(11)、阀孔(12)被压入缸筒上腔(9),气液进入上腔的过程即对连杆总成及活塞总成的运动产生阻力,减少了颠波和震动。活塞总成(5)及其上复原阀片(11)、阀孔(12)之构造及工作原理与现有的减震器原理一样,此处不赘述。本技术所述汽车减震器,通过在缸筒上腔(9)与缸筒下腔(10)内分别加装一浮动弹簧(7)和限位器(6)的办法,使其不易因震动而受损,通过气门(8)可对贮油筒内压力进行调整,从而可达到调整减震阻力之目的。 附图说明及实施例。图1为所述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连杆总成,(2)为导向总成,(3)为防尘罩,(4)为贮油筒,(5)为活塞总成,(6)为限位器,(7)为浮动弹簧,(8)为气门,(9)为缸筒上腔,(10)为缸筒下腔,(11)为活塞总成上的复原阀片,(12)为阀孔。所述减震器制造加工无特殊要求,其工艺与现有减震器制作工艺大体一致,适于广泛采用。权利要求一种液气分离型汽车减震器,包括连杆总成(1)、导向总成(2)、防尘罩(3)、贮油筒(4)、活塞总成(5),其特征在于,在缸筒上腔(9)内装有一浮动弹簧(7),在缸筒下腔(10)内装有一限位器(6),在缸筒下腔(10)壁面上有一气门(8)。专利摘要一种液气分离型汽车减震器,包括连杆总成(1)、导向总成(2)、防尘罩(3)、贮油筒(4)、活塞总成(5)、其特征在于,在缸筒上腔(9)内装有一浮动弹簧(7),在缸筒下腔(10)内装有一限位器(6),在缸筒下腔壁面上有一气门(8),所述减震器具有不易因震动而损坏之优点,而且通过气门(8)可对贮油筒内压力进行调整,从而可达到调整减震阻力之目的,可广泛用于各类汽车上。文档编号B60G13/06GK2090785SQ9120391公开日1991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宋双贵 申请人:宋双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气分离型汽车减震器,包括连杆总成(1)、导向总成(2)、防尘罩(3)、贮油筒(4)、活塞总成(5),其特征在于,在缸筒上腔(9)内装有一浮动弹簧(7),在缸筒下腔(10)内装有一限位器(6),在缸筒下腔(10)壁面上有一气门(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双贵
申请(专利权)人:宋双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