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排气的初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610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排气的初模,初模由公模和母模组成,公模与母模在相配合时所紧密贴合的面为合缝面,合缝面凸出于平面部分,合缝面与平面部分之间形成有分界线;分界线沿着型腔边缘轮廓线设置,合缝面为分界线与型腔边缘轮廓线之间所形成的面;在合缝面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瓶体腔内部和外界空气的排气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合缝面上设置排气槽,避免了在瓶体腔内因下料形成有真空而导致跳料等现象,提高了生产质量;合缝面的设置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合缝面的配合面积,减小了公差,将合缝面做高于平面部分,使得公模和母模上的平面部分不相接触,为排气槽将气体排出提供空隙;公模和母模之间通过多条三角筋连接,也是为了更好地排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排气的初模
本技术涉及玻璃瓶粗坯加工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可排气的初模。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初模是制造玻璃瓶的重要模具之一,如图1-2所示,初模I是由公模11和母模12配合而成的,在公模11的和母模12的平面部分10上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型腔2,两个型腔2相互配合使得在整个初模I内部形成有一个瓶体腔,公模11与母模12相配合时紧密贴合的面为合缝面3,在玻璃瓶的具体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熔制好的玻璃料4通过初模1、口模5、芯子6以及闷头(未图示)的配合使得玻璃瓶初步成型,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当玻璃料4进入到初模I内时,由于玻璃料4挤压初模I内的空气使得在初模I内部形成真空,造成玻璃料4下料不好而导致玻璃瓶肩部薄,瓶身肉厚不均,瓶内粘丝等问题,甚至造成玻璃料4跳料或者偏料等现象,严重影响着玻璃瓶产品的质量,而且如果跳料比较严重的话玻璃料还会跳出初模外,可见有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由于玻璃料进料造成初模内部真空所导致的玻璃料反弹而严重影响玻璃瓶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排气的能避免玻璃料跳料的初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排气的能避免玻璃料跳料的初模。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种可排气的初模,初模由两个配合在一起的公模和母模组成,在公模的和母模的平面部分上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型腔,两个型腔相互配合使得在整个初模内部形成有一个瓶体腔,所述公模与母模在相配合时所紧密贴合的面为合缝面,合缝面凸出于平面部分,合缝面与平面部分之间形成有分界线;在一个型腔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条分界线,所述分界线沿着型腔边缘轮廓线设置,所述合缝面为分界线与型腔边缘轮廓线之间所形成的面;在所述合缝面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瓶体腔内部和外界空气的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位于合缝面的下半部分。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玻璃料下料时挤压初模内的空气使得在初模内部形成真空,导致玻璃料下料不好而影响玻璃瓶的生产质量,现在在合缝面的下半部分设置有排气槽,避免了在瓶体腔内形成真空而导致跳料等现象,提高了玻璃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合缝面是沿着型腔外部边缘设置且凸出于平面部分的,该合缝面的设置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合缝面的配合面积,减小了公差,因为如果配合面积过大,合缝面一旦碰伤就会造成整个配合不好的现象,影响到玻璃瓶的质量;将合缝面做高于平面部分,使得公模和母模上的平面部分不相接触,是为排气槽将气体排出外界提供空隙。 作为优选,所述合缝面高于平面部分0.6?1mm。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槽的深度为0.1?0.2mm。如果排气槽的深度过深,会导致玻璃料流向排气槽处,严重影响着玻璃瓶的质量,如果排气槽过浅,就达不到排气的效果,仍然会导致玻璃料跳料等现象,没有有效地解决因玻璃料进料造成初模内部真空所导致的玻璃料反弹的问题;本技术排气槽采用的深度为0.1?0.2mm,一方面考虑到玻璃料是一种流速相当缓慢的流体,这种深度的排气槽不会使得玻璃料流向排气槽处,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排气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合缝面的宽度为8?12mm。 作为优选,公模和母模是通过多条三角筋与凹槽之间的配合而实现紧密贴合,所述三角筋和凹槽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平面部分上。多条三角筋替代了现有技术中上下贯通的一整条凸出的筋条,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筋条,便会堵住瓶体腔一边的排气槽,影响排气效果;而采用多条三角筋,瓶体腔内的空气首先经过排气槽然后再经过相邻三角筋之间的空隙而将空气排出外界。 作为优选,所述三角筋包括2?3条,三角筋在纵向方向上处在一条直线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为一种可排气的能避免玻璃料跳料的初模。本技术在合缝面的下半部分设置有排气槽,避免了在型腔内形成真空而导致跳料等现象,提高了玻璃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合缝面是沿着型腔外部边缘设置且凸出于平面部分的,该合缝面的设置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合缝面的配合面积,减小了公差,因为如果配合面积过大,合缝面一旦碰伤就会造成整个配合不好的现象,影响到玻璃瓶的质量;将合缝面做高于平面部分,公模和母模上的平面部分不相接触,为排气槽将气体排出外界提供空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初模、口模、芯子配合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公模与母模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公模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技术母模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公模与母模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种可排气的初模,如图3-5所不,初模I由两个配合在一起的公模11和母模12组成,在公模11的和母模12的平面部分10上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型腔2,两个型腔2相互配合使得在整个初模I内部形成有一个瓶体腔,所述公模11与母模12在相配合时所紧密贴合的面为合缝面3,合缝面3凸出于平面部分10,合缝面3与平面部分10之间形成有分界线13 ;在一个型腔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条分界线13,所述分界线13沿着型腔边缘轮廓线设置,所述合缝面3为分界线13与型腔边缘轮廓线之间所形成的面;在所述合缝面3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瓶体腔内部和外界空气的排气槽31,所述排气槽31位于合缝面3的下半部分。 具体的说,所述合缝面3高于平面部分10为0.8mm ;排气槽31的深度为0.15mm ;合缝面3的览度为10mm。 公模11和母模12是通过3条三角筋7与凹槽8之间的配合而实现紧密贴合,三角筋7和凹槽8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平面部分10上;3条三角筋7在纵向方向上处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三角筋7不设置在排气槽31上。 本技术在合缝面3的下半部分设置排气槽31,避免了在瓶体腔内形成有真空而导致跳料等现象,提高了玻璃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合缝面3是沿着型腔2外部边缘设置且凸出于平面部分10的,该合缝面3的设置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合缝面的配合面积,减小了公差,因为如果配合面积过大,合缝面一旦碰伤就会造成整个配合不好的现象,影响到玻璃瓶的质量;将合缝面3做高于平面部分10,是为排气槽31将气体排出外界提供空隙14;多条三角筋7替代了现有技术中上下贯通的一整条凸出的筋条9(如图1所示),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筋条9,便会堵住瓶体腔一边的排气槽31,影响排气效果;而采用多条三角筋7,排气槽31可以通过相邻三角筋7之间的空隙而将瓶体腔内的空气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排气的初模,初模由两个配合在一起的公模和母模组成,在公模的和母模的平面部分上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型腔,两个型腔相互配合使得在整个初模内部形成有一个瓶体腔,所述公模与母模在相配合时所紧密贴合的面为合缝面,其特征在于:合缝面凸出于平面部分,合缝面与平面部分之间形成有分界线;在一个型腔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条分界线,所述分界线沿着型腔边缘轮廓线设置,所述合缝面为分界线与型腔边缘轮廓线之间所形成的面;在所述合缝面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瓶体腔内部和外界空气的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位于合缝面的下半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排气的初模,初模由两个配合在一起的公模和母模组成,在公模的和母模的平面部分上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型腔,两个型腔相互配合使得在整个初模内部形成有一个瓶体腔,所述公模与母模在相配合时所紧密贴合的面为合缝面,其特征在于:合缝面凸出于平面部分,合缝面与平面部分之间形成有分界线;在一个型腔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条分界线,所述分界线沿着型腔边缘轮廓线设置,所述合缝面为分界线与型腔边缘轮廓线之间所形成的面;在所述合缝面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瓶体腔内部和外界空气的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位于合缝面的下半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明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才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