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9816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它涉及尾气回收技术领域。它包括排气管、导热螺旋管、保温棉和防水铝膜,排气管外部缠绕设置有导热螺旋管,排气管与导热螺旋管外部包裹有保温棉,保温棉外部设置有防水铝膜;所述的排气管采用钢制排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保护了吸收管不易被腐蚀,降低了管道泄漏的风险,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它涉及尾气回收
。它包括排气管、导热螺旋管、保温棉和防水铝膜,排气管外部缠绕设置有导热螺旋管,排气管与导热螺旋管外部包裹有保温棉,保温棉外部设置有防水铝膜;所述的排气管采用钢制排气管。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保护了吸收管不易被腐蚀,降低了管道泄漏的风险,使用寿命长。【专利说明】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的是尾气回收
,具体涉及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的余热吸收管通常都是直接布置到烟囱的内部,但是在稀土行业的灼烧窑废气中含有氯离子,若仍采用传统的布置结构,管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不仅余热利用效率低,且很快就会被腐蚀破裂,增加了管道泄漏的风险,所以设计一种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还是很有市场应用前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保护了吸收管不易被腐蚀,降低了管道泄漏的风险,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气管、导热螺旋管、保温棉和防水铝膜,排气管外部缠绕设置有导热螺旋管,排气管与导热螺旋管外部包裹有保温棉,保温棉外部设置有防水铝膜,所述的排气管采用钢制排气管。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保护了吸收管不被腐蚀,降低了管道泄漏的风险。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气管1、导热螺旋管2、保温棉3和防水铝膜4,排气管I外部缠绕设置有导热螺旋管2,排气管I与导热螺旋管2外部包裹有保温棉3,保温棉3外部设置有防水铝膜4,所述的排气管I采用钢制排气管。 本【具体实施方式】将导热螺旋管2缠绕到排气管I外部,然后裹上保温棉3,并设置防水铝膜4形成防雨装置,通过烟囱的热传导作用回收余热,这样在保证余热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保护了余热吸收管不被腐蚀,降低了管道泄漏风险,同时烟囱由于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I)、导热螺旋管(2)、保温棉(3)和防水铝膜(4),排气管(I)外部缠绕设置有导热螺旋管(2),排气管(I)与导热螺旋管(2)外部包裹有保温棉(3),保温棉(3)外部设置有防水铝膜(4),排气管(I)采用钢制排气管。【文档编号】F27D17/00GK204027359SQ201420411053【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专利技术者】王卫兵, 李恒华, 何诚 申请人:德庆兴邦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夹套式灼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1)、导热螺旋管(2)、保温棉(3)和防水铝膜(4),排气管(1)外部缠绕设置有导热螺旋管(2),排气管(1)与导热螺旋管(2)外部包裹有保温棉(3),保温棉(3)外部设置有防水铝膜(4),排气管(1)采用钢制排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兵李恒华何诚
申请(专利权)人:德庆兴邦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