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和具有该车轮的机动二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317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结构来防止产生异音的车轮和具有该车轮的机动二轮车。所述车轮包括轻合金制造的轮毂部(14b)和贯穿车轴(13)的轴套(18),该轴套由强度高于轻合金的金属制造,且通过浇铸而设置在所述轮毂部(14b)的轴心上,转动力在所述车轴(13)和轮毂部(14b)之间经由所述轴套(18)进行传递,其中,在所述轴套(18)与轮毂部(14b)之间设置了摩擦系数降低层(19),用于降低所述浇铸出的轴套(18)和轮毂部(14b)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轮和具有该车轮的机动二轮车,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驱动力经由车轴而进行传递的轻合金制车轮。
技术介绍
在机动二轮车中具有下述类型的车轮,即,发动机驱动力经由车轴传递到车轮上,而且发动机制动操作时的转动力从车轮经由车轴传递到发动机侧。在这种机动二轮车中,当上述车轮由轻合金制造时,具有下述情况通过将铁制的轴套浇铸到车轮轮毂部的轴心内,将车轴花键配合到该轴套上,从而承受发动机驱动力等的传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而且,在上述浇铸作业时,一般采用所谓重力铸造在将上述铁制轴套设定在车轮用铸模的轴心上的状态下,在重力作用下将熔液浇铸到该铸模中。专利文献1特许第3232380号公报但是,在具有上述现有轻合金制车轮的机动二轮车中,如果在起动时等开大节气门,则产生很大的发动机驱动力,因而存在车轮的轴心附近产生异音的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等,对产生上述异音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下述结论。在将铁制轴套浇铸到轻合金车轮上时,为了确保铁轴套和轻合金的密合性,将铁轴套预热到500℃左右,在该状态下采用一体铸造方法。通过上述预热而在铁轴套的表面上形成氧化皮(黑皮),上述一体铸造一般是重力铸造而不对熔液施加压力,因此在轻合金制轮毂部和铁制轴套的交界处不可避免地产生微小间隙。因此,轴套和轮毂部因铸造所产生的结合力不够,所以一旦施加较大的发动机驱动力等转动力,则在轴套和轮毂部之间产生相对移动(错位)。如果对该错位情形进行更详细地观察,则发现在上述转动力的大小达到某种程度之前,轴套和轮毂部通过静摩擦力来承受转动力,不会产生错位。但是,一旦上述转动力的大小超过某种程度,则轴套和轮毂部不能承受转动力而变成动摩擦状态,但是在上述静摩擦状态下所积蓄的能量在转换为动摩擦时一起释放出来,所以产生较大的声音。因此,为了防止产生上述异音,下述方法非常有效,即,在进行上述浇铸时充分增大轴套和轮毂部之间的静摩擦系数,或降低由上述转动力作用在轴套和轮毂部的交界上的力。但是,只要在上述轴套表面上形成上述氧化皮以及微小间隙,则难以充分增大上述静摩擦系数。另一方面,要降低作用在上述交界上的力,可以增大轴套的直径。但是,增大轴套的直径方面也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于在轮毂部内设置鼓式制动器类型的车轮而言,如果不改变轮毂部的直径而增大轴套直径,则难以确保鼓式制动器的装配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结构来防止产生上述异音的车轮和具有该车轮的机动二轮车。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轮,包括轻合金制轮毂部和贯穿车轴的轴套,该轴套由强度高于轻合金的金属制造,且通过浇铸而设置在上述轮毂部的轴心上,转动力在上述车轴和轮毂部之间经由上述轴套进行传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套和轮毂部之间,设置了用于降低上述浇铸出的轴套和轮毂部之间的静摩擦系数的摩擦系数降低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上述轴套和轮毂部之间,设置了用于降低上述浇铸出的轴套和轮毂部之间的静摩擦系数的摩擦系数降低层,因而在发动机驱动力或发动机制动力所产生的转动力较小时,在上述轴套和轮毂部之间即产生滑动(错位),而不会像现有车轮那样在静摩擦状态下蓄积大量能量,因而不会出现大量能量一起释放出来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或减轻异音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上述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后轮的剖面后视图;图3是上述后轮用车轮的侧视图;图4是上述车轮的剖面后视图;图5是上述车轮用轴套的侧视图;图6是上述轴套的剖面后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视图。在这些图中,1表示具有本实施例的车轮的机动二轮车。该机动二轮车1具有下述结构。前叉3由车体框架2的前端的头管2a进行支撑,且可左右自由转向;在前叉3的下端轴支撑前轮4,在其上端安装转向手柄5。此外,将油箱6、座椅7、行李架8等搭载在上述车体框架2的上部。将发动机9悬架支撑在上述车体框架2的中央下部上。后臂10可上下摆动地支撑在该发动机9的后侧。该后臂10以枢轴部连接左右臂主体10a、10b的前端部,通过后轮轴13将后轮11支撑在左右臂主体10a、10b的后端部之间。在上述后臂10左侧的臂主体10a部分上设置了链罩12。上述发动机9的输出轴的转动,从驱动链轮经由设置在链罩12内的链条和从动链轮被传递到后轮轴13上,该后轮轴13的转动被传递到后轮11。另外,上述后轮轴13由上述后臂10通过轴承16可自由转动地进行支撑。上述后轮11包括车轮14和安装在该车轮14的轮辋部14a上的轮胎15。上述车轮14由铝合金制造,将构成外周部的上述轮辋部14a、构成轴心部的轮毂部14b以及连接该轮毂部14b和轮辋部14a的多个轮辐部14c一体铸造而制成车轮14,即所谓的铸造车轮。上述轮毂部14b形成具有周壁部14d和底壁部14e的碗状,将鼓式制动装置17设置在该轮毂部14b上。该制动装置17具有堵塞上述轮毂部14b的开口地设置的铝合金制的制动器罩17a;能够以支撑销17e为中心展开收缩地支撑在该制动器罩17a上的一对制动蹄17b、17b;使该制动蹄17b展开的制动凸轮17c;以及浇铸在上述周壁部14d的内周面上的铁制的制动鼓17d。当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时,则上述制动凸轮17c使上述制动蹄17b以支撑销17e为中心展开,该制动蹄17b与上述制动鼓17d的内周面压接而产生制动力。在上述轮毂部14b的底壁部14e的轴心上向上述制动器罩17a一侧延伸地一体形成筒状的法兰部14f。将铁制的轴套18浇铸在上述法兰部14f的轴心上。该轴套18是锻造成形件,具有筒状的轴套主体18a、形成在该轴套主体18a外周面上的环状法兰部18b以及连接环状法兰部18b和轴套主体18a的外周面的多个肋部18c。在上述轴套主体18a的内周面上形成了花键齿,该花键齿与形成在上述后轮轴13的外周面上的花键齿配合。在上述轴套18和上述车轮14的法兰部14f的交界处即轴套18的整个外周面上形成了发挥摩擦系数降低层功能的氧化锌层19。该氧化锌层19由将镀锌层氧化而形成的氧化锌粉状体构成。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轮14的制造方法。本制造方法包括对上述轴套18实施用于降低静摩擦系数的摩擦系数降低处理的前处理工序;将该轴套18预热到规定温度的预热工序;和将该预热后的轴套18设置在铸模的轴心部上,将熔液浇铸在该铸模内的浇铸工序。更具体地说,上述轴套18,在浇铸到车轮14上之前,在其整个外表面上通过电镀等现有公知技术形成镀锌层。然后,在将具有镀锌层的轴套18浇铸到车轮14上之前,将其加热到规定的预热温度(例如500℃)。通过该预热工序,上述镀锌层变成通过将锌氧化而形成的氧化锌粉状体组成的氧化锌层。然后,将预热后的轴套18设置在车轮14的铸模的轴心部上,而且上述制动鼓17d与轴套18同轴地设置在上述铸模内,将铝金属熔液浇铸到该铸模内。由此,制造出将上述制动鼓17d浇铸到上述轮毂部14b的周壁部14d的内周面上,并将上述轴套18浇铸到上述法兰部14f的轴心部上的车轮14。另外,在浇铸作业后,对上述制动鼓17d的内周面实施加工,并对轴套18实施花键加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包括轻合金制的轮毂部和贯穿车轴的轴套,所述轴套由强度高于轻合金的金属制造,且通过浇铸而设置在所述轮毂部的轴心上,转动力在所述车轴和轮毂部之间经由所述轴套进行传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套和轮毂部之间设置了摩擦系数降低层,用于 降低所述浇铸出的轴套和轮毂部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野敏彦阴山耕司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