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康专利>正文

车轮用双内胎应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677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轮用双内胎应急系统,它由里侧内胎、外侧内胎、外轮胎、轮辐、车轴、气体分配阀、高压气包、单向阀及中、左、右三管路构成;由缸体和活塞构成的气体分配阀其两端分别为上内腔和下内腔,在缸体的壁上对应两个内腔分别设有通孔,在缸体其壁的中部设有通孔;在高压气包上设有通孔和输入气体的单向阀;里、外侧内胎分别置于外轮胎的内两侧;气体分配阀分别经中管路联通里侧内胎;经左管路联通外侧内胎;经右管路联通高压气包。若里侧内胎爆裂,与其联通的上内腔气压下降。活塞在气压差作用下向里侧内腔移动并将上内腔的通孔封闭,高压气包内的压力进入外侧内胎,并进一步胀起外侧内胎,达到外轮胎原来的充气状态。故避免由内胎爆裂造成的事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用双内胎应急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许多车辆的轮子为了减震均设置了充气的内胎和具有 保护功能的橡胶外轮胎。由于内轮胎有较高的压力,因此由内胎的突 然爆裂而造成事故的一例也屡见不鲜。虽然有人对此提出过改进'意 见,但其成效总不能令人满意。为此,本专利技术推出一种适用于充气车 轮的双内胎应急系统。应用该系统的双内胎充气车轮当一个内胎出现 意外爆裂时,另一个内胎在应急系统的作用下能够适时的得以再充 气,从而保障车轮其外轮胎能够正常运行、避免造成事故。经检索未 发现有雷同结构的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带有内胎的车轮虽然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存在这样的 问题车轮在快速运行时若其内胎突然爆裂,那么车辆就要产生倾斜 或跑偏,为此常常要出现事故。本技术推出的车轮用双内胎应急 系统,其目的就是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该应急系统的基本方法是 在橡胶外轮胎内放置两个充气内胎,而且它们共联一个高压气包,一 旦一个内胎出现爆裂,高压气包会瞬间向另一个内胎进一步充气,依 此避免车辆出现倾斜或跑偏。.一种车轮用双内胎应急系统,它是由里侧内胎、外侧内胎、外 轮胎、轮辐、车轴、气体分配阀、高压气包、单向阀、中管路、左管路、右管路构成;气体分配阀由两端呈密封状的缸体和活塞构成,活 塞将缸体其内腔分隔为上内腔和下内腔,在缸体的壁上对应上内腔和 下内腔分别设有通孔,在缸体其壁的中部设有通孔;在高压气包其壁 上设有通孔和用于气体输入的单向阀;里侧内胎和外侧内胎分别置于 车轮其外轮胎内的两侧;中管路联通于气体分配阀的通孔和里侧内胎 的进气孔;左管路联通于气体分配阀的通孔和外侧内胎的进气孔,右 管路联通于气体分配阀的通孔和高压气包的通孔;当里侧内胎和外侧 内胎的内部气压均衡时,气体分配阀内的活塞会将中部设有的通孔给 予封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降低或避免由于车轮内胎爆裂而造成的意 外事故。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成示意图。 图2为气体分配阀示意图。 图3为高压气包剖面示意图。各图中,1、里侧内胎,2、外侧内胎,3、外轮胎,4、轮辐, 5、车轴,6、气体分配阀,7、缸体,71;上内腔,72、下内腔, 8、通孔,9、通孔,10、通孔,11、活塞,12、高压气包,13、通孔, 14、单向阀,15、中管路,16、左管路,17、右管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的本技术,它由里侧内胎(1)、外侧内胎(2)、 外轮胎(3)、轮辐(4)、车轴(5)、气体分配阀(6)、高压气包(12)、 单向阀(14)、中管路(15)、左管路(16)、右管路(17)构成;'在正常应用状态下,里侧内胎(1)和外侧内胎(2)分置于车 轮其外轮胎(3)的内两侧;当里侧内胎(l')和外侧内胎(2)的内 部气压均衡时,气体分配阀(6)内的活塞(11)将其内腔均分为上 内腔(71)和下内腔(72),且将通孔(10)给予封闭;高压气包(12)其壁上设有进行气体输入的单向阀(14);各管路的联接情况是气体分配阀(6)经中管路(15)联通于通孔(8)和里侧内胎 (1)的进气孔;气体分配阀(6)经左管路(16)联通于通孔(9) 和外侧内胎(2)的进气孔;气体分配阀(6)经右管路(17)联通 于通孔(10)和高压气包(12)的通孔(13)。若里侧内胎(1)发生爆裂时,里侧内胎(1)内的气压则要瞬间 下降。与此同时,与里侧内胎(1)联通的气体分配阀(6)的上内腔 (71)其气压也随之下降。这样,在上内腔(71)和下内腔(72)之 间气压差的作用下,其一,活塞(11)被推到上内腔(71)处;其二, 与里侧内胎(1)联通的通孔(8)被活塞(11)封闭。同时,高压气 包(12)内的压力依次经通孔(13)、右管路(17)、通孔(10)、通 孔(9)、左管路(16)和外侧内胎(2)的进气孔而进入外侧内胎(2), 将外侧内胎(2)进一歩充气,瞬间膨胀起的外侧内胎(2)充满外轮' 胎(3)的内腔。为此,该系统可降低或避免由内胎突然爆裂而造成 的事故。权利要求1、一种车轮用双内胎应急系统,它由里侧内胎、外侧内胎、外轮胎、轮辐、车轴、气体分配阀、高压气包、单向阀以及中管路、左管路、右管路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正常状态下,里侧内胎(1)和外侧内胎(2)分置于外轮胎(3)的内两侧;当里侧内胎(1)和外侧内胎(2)的内部气压均衡时,气体分配阀(6)内的活塞(11)将其内腔均分为上内腔(71)和下内腔(72),且将通孔(10)给予封闭;中管路(15)联通于气体分配阀(6)的通孔(8)和里侧内胎(1)的进气孔;左管路(16)联通于气体分配阀(6)的通孔(9)和外侧内胎(2)的进气孔;右管路(17)联通于气体分配阀(6)的通孔(10)和高压气包(12)的通孔(13)。专利摘要一种车轮用双内胎应急系统,它由里侧内胎、外侧内胎、外轮胎、轮辐、车轴、气体分配阀、高压气包、单向阀及中、左、右三管路构成;由缸体和活塞构成的气体分配阀其两端分别为上内腔和下内腔,在缸体的壁上对应两个内腔分别设有通孔,在缸体其壁的中部设有通孔;在高压气包上设有通孔和输入气体的单向阀;里、外侧内胎分别置于外轮胎的内两侧;气体分配阀分别经中管路联通里侧内胎;经左管路联通外侧内胎;经右管路联通高压气包。若里侧内胎爆裂,与其联通的上内腔气压下降。活塞在气压差作用下向里侧内腔移动并将上内腔的通孔封闭,高压气包内的压力进入外侧内胎,并进一步胀起外侧内胎,达到外轮胎原来的充气状态。故避免由内胎爆裂造成的事故。文档编号B60C5/00GK201257876SQ20082001815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康 宋 申请人:康 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用双内胎应急系统,它由里侧内胎、外侧内胎、外轮胎、轮辐、车轴、气体分配阀、高压气包、单向阀以及中管路、左管路、右管路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正常状态下,里侧内胎(1)和外侧内胎(2)分置于外轮胎(3)的内两侧;当里侧内胎(1)和外侧内胎(2)的内部气压均衡时,气体分配阀(6)内的活塞(11)将其内腔均分为上内腔(71)和下内腔(72),且将通孔(10)给予封闭;中管路(15)联通于气体分配阀(6)的通孔(8)和里侧内胎(1)的进气孔;左管路(16)联通于气体分配阀(6)的通孔(9)和外侧内胎(2)的进气孔;右管路(17)联通于气体分配阀(6)的通孔(10)和高压气包(12)的通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康
申请(专利权)人:宋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