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831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9:52
一种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主体,其包括筒状的外壳和相对于上述外壳内部进出自如的活塞杆,该缓冲器主体产生用于抑制上述活塞杆相对于上述外壳在轴向上相对移动的阻尼力;筒状的防尘罩,其连结于上述活塞杆,且容许上述外壳进入该防尘罩的内部;以及筒状的延长罩,其在贯穿有上述外壳的状态下安装于上述防尘罩的外壳侧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主体,其包括筒状的外壳和相对于上述外壳内部进出自如的活塞杆,该缓冲器主体产生用于抑制上述活塞杆相对于上述外壳在轴向上相对移动的阻尼力;筒状的防尘罩,其连结于上述活塞杆,且容许上述外壳进入该防尘罩的内部;以及筒状的延长罩,其在贯穿有上述外壳的状态下安装于上述防尘罩的外壳侧端。【专利说明】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
技术介绍
在日本JP2000 — 81071A以及日本JP2010 — 175043A中公开了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外壳和以进出自如的方式插入到外壳内的活塞杆。缓冲器构成为,在活塞杆相对于外壳沿轴向相对移动时,产生抑制活塞杆与外壳的相对移动的阻尼力。缓冲器配置于例如车辆中的车身与车轴之间、车室与车身之间,并利用阻尼力抑制车身、车室等减振对象的振动。 如此,以暴露于外部的状态使用缓冲器,因此容易在缓冲器的活塞杆上附着尘埃、尘土、泥等。在活塞杆进入外壳内时,附着于活塞杆的外周的泥等被用于密封活塞杆外周的防尘密封件刮落。若泥等干燥而稳固地附着于活塞杆,则有时利用防尘密封件不能刮落附着于活塞杆的泥等,从而导致促进设于防尘密封件内侧的油封劣化。因此,在缓冲器设置覆盖活塞杆的外周的防尘罩,利用防尘罩保护活塞杆不会附着泥等。 在设有防尘罩的缓冲器中,防尘罩的轴向长度越长,防止泥等向活塞杆附着的效果越好。然而,若加长防尘罩的长度,则防尘罩将覆盖外壳的上端部分。因此,在将防尘罩安装于外壳之后对外壳的外表面进行喷涂涂装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外壳上端产生未涂装部分。从外壳的防锈上的观点来看,像这样在外壳产生未涂装部分并不是所希望的。 在日本JP2000 - 81071A所公开的缓冲器中,将防尘罩的全长设定为在缓冲器最大程度伸长时防尘罩稍微覆盖外壳的上端的长度。根据这样的缓冲器,虽然能够避免在外壳产生未涂装部分,但另一方面,泥等容易经由外壳上端与防尘罩下端之间的缝隙而进入防尘罩内。其结果,利用防尘罩防止泥等向活塞杆附着的效果降低。 在日本JP2010 — 175043A所公开的缓冲器中,将防尘罩的全长设定为能够充分地抑制泥等进入的长度。然而,在将防尘罩安装于外壳之前对外壳进行喷涂涂装。在防尘罩未安装于外壳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涂料喷涂于活塞杆的外周滑动面,需要将活塞杆压入外壳内,在将缓冲器维持为最大程度收缩状态的状态下将该缓冲器安装于涂装机械,从而进行喷涂涂装。结果,导致涂装加工费力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保护活塞杆的外周、并且不会招致涂装加工性恶化的缓冲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实施方式,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主体,其包括筒状的外壳和相对于上述外壳内部进出自如的活塞杆,该缓冲器主体产生用于抑制上述活塞杆相对于上述外壳在轴向上相对移动的阻尼力;筒状的防尘罩,其连结于上述活塞杆,且容许上述外壳进入该防尘罩的内部;以及筒状的延长罩,其在贯穿有上述外壳的状态下安装于上述防尘罩的外壳侧端。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及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00包括:缓冲器主体D,其具有筒状的外壳I以及相对于外壳I内部进出自如的活塞杆2 ;筒状的防尘罩3,其连结于活塞杆2,并容许外壳I进入其内部;以及筒状的延长罩4,其在贯穿有外壳I的状态下设于防尘罩3的外壳侧端A0缓冲器100的缓冲器主体D构成为,产生抑制活塞杆2相对于外壳I沿轴向相对移动的阻尼力。 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缓冲器主体D包括:内管,其容纳于外壳I内;活塞,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内管内部,并将内管内部划分为伸长侧室与压缩侧室;活塞杆2,其一端连结于活塞,并以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内管内部;以及通路,其连通伸长侧室与压缩侧室。在内管的伸长侧室以及压缩侧室填充有工作油等液体。填充于内管内部的液体也可以取代工作油而采用水、水溶液等。 若外力作用于缓冲器100,从而活塞杆2相对于外壳I沿轴向相对移动,换言之,若缓冲器主体D在外力作用下伸缩,则活塞与活塞杆2 —起在内管内部沿轴向移动。由此,内管内的伸长侧室或者压缩侧室被压缩,伸长侧室与压缩侧室的压力产生压力差。在缓冲器主体D中,由于该差压作用于活塞,从而产生抑制外壳I与活塞杆2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的阻尼力。 缓冲器100构成为活塞杆2仅插入于内管的伸长侧室的单杆型缓冲器。因此,在外壳I的内周面与内管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填充有气体以及工作油(液体)的环状缝隙的贮存器。缓冲器100是单杆型的多筒式缓冲器,其构成为,利用贮存器与内管之间的空间补偿活塞杆2进出于外壳I内部的体积大小的工作油。 此外,缓冲器100也可以不是多筒式,而是未设置内管的单筒式。此时,以将外壳I内部划分为伸长侧室与压缩侧室、并且相对于外壳I滑动的方式配置活塞。在这样的单筒式缓冲器中,为了补偿活塞杆2进出外壳I内部的体积,向外壳I内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自由活塞并形成气体室。另外,也可以使用气囊等弹性隔壁而在外壳I内形成气体室。而且,缓冲器100也可以不构成为单杆型,而是构成为在活塞杆2的轴向中央位置等配置有活塞的双杆型。 接下来,参照图1对缓冲器100的各构成件进行说明。 外壳I是圆筒状构件。外壳I的下端被盖5密封。在外壳I的上端安装有筒状的密封壳体6。密封壳体6包括安装于外壳I的上端部的内周面的圆筒状的大径部6a、作为自大径部6a的上端朝向内侧延伸设置的环状平板的凸缘部6b、以及自凸缘部6b的内周缘立设的圆筒状的小径部6c。在小径部6c的内部容纳有密封构件7。 密封构件7包括密封部和防尘密封部,该密封部滑动接触于活塞杆2的外周面以防止来自外壳I内部的工作油泄漏,该防尘密封部滑动接触于活塞杆2的外周面以刮落附着于活塞杆2的泥等。 活塞杆2是棒状构件。在活塞杆2的上端2a安装有防尘罩3。防尘罩3包括在底面的中心部固定有活塞杆2的上端2a的有底圆筒状的连结部3a、以及自连结部3a的外周侧面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罩主体3b。 罩主体3b的内径被设定为大于外壳I的外径。通过这样设定,能够使外壳I进入罩主体3b内部,使防尘罩3不会阻碍缓冲器主体D的伸缩。 罩主体3b的下端、换言之是防尘罩3的外壳侧端A形成为内径以及外径相比于其他部分被放大的扩径部3c。在扩径部3c的外周面连结有延长罩4。 扩径部3c包括构成扩径部3c的上端(活塞杆侧的端部)的锥部3d和构成扩径部3c的下端(外壳侧的端部)的圆筒部3e。锥部3d形成为将罩主体3b的直径逐渐扩大并扩大至扩径部3c的最大直径的锥状。圆筒部3e连接于锥部3d的下侧,圆筒部3e的直径被设定成为扩径部3c的最大直径。 延长罩4是利用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圆筒状构件。延长罩4形成为不干扰外壳1、且容许该外壳I进入延长罩4的内部这样的形状。 延长罩4包括:锥状的第一卡定部4a,其使罩上端(活塞杆侧的端部)以向内侧倾斜的方式弯曲而形成;多个第二卡定部4b,其位于比第--^定部4a靠下方的位置,并自罩内周面向内侧突出;以及扩径端部4c,其使罩下端(外壳侧的端部)以扩径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第二卡定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缓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主体,其包括筒状的外壳和相对于上述外壳内部进出自如的活塞杆,该缓冲器主体产生用于抑制上述活塞杆相对于上述外壳在轴向上相对移动的阻尼力;筒状的防尘罩,其连结于上述活塞杆,且容许上述外壳进入该防尘罩的内部;以及筒状的延长罩,其在贯穿有上述外壳的状态下安装于上述防尘罩的外壳侧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尾觉
申请(专利权)人: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