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960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在将收纳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圆筒状的壳体结合于缸体部的侧表面部的筒型的缓冲器中,能够容易地制造壳体。向封入有油液的缸筒(2)内插入连结有活塞杆(6)的活塞。在缸筒(2)的外周设置外筒(3),在缸筒(2)与外筒(3)之间形成储油缸(4)。将有底圆筒状的壳体(25)结合于外筒(3)的侧表面部,在壳体(25)内收纳衰减力调整阀(27)。通过锻造使具有底部(25A)的有底圆筒状的壳体(26)一体成形,该底部(25A)形成有沿着外筒(3)的外周面的曲面状的结合面(25B)和平坦的内表面(25C)。由此,与以往的机械加工管材来制造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减少机械加工部位,能够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成品率而减少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在将收纳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圆筒状的壳体结合于缸体部的侧表面部的筒型的缓冲器中,能够容易地制造壳体。向封入有油液的缸筒(2)内插入连结有活塞杆(6)的活塞。在缸筒(2)的外周设置外筒(3),在缸筒(2)与外筒(3)之间形成储油缸(4)。将有底圆筒状的壳体(25)结合于外筒(3)的侧表面部,在壳体(25)内收纳衰减力调整阀(27)。通过锻造使具有底部(25A)的有底圆筒状的壳体(26)一体成形,该底部(25A)形成有沿着外筒(3)的外周面的曲面状的结合面(25B)和平坦的内表面(25C)。由此,与以往的机械加工管材来制造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减少机械加工部位,能够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成品率而减少制造成本。【专利说明】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活塞杆的冲程,通过控制缸筒内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衰减力的缓冲器。
技术介绍
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在安装于机动车等车辆的悬架装置的筒型的缓冲器中,有将圆筒状的壳体垂直地配置于该缸体部的侧表面部而通过焊接等结合,并且在该壳体内收纳作为衰减力产生构件的阀机构的结构。对于这样的缓冲器而言,以往,圆筒状的壳体由管材制造,圆筒状的壳体与缸体部结合的结合面被机械加工成沿着缸体部的外周面的曲面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436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这样的缓冲器中,以下方面成为问题。在缸体部与圆筒状的壳体结合的结合部,由于对工作流体即油液、气体进行密封,另外由于要可靠地保持收纳于壳体内的阀机构,因此要求高尺寸精度、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在将收纳衰减力产生构件的圆筒状的壳体与缸体部的侧表面部结合的筒型的缓冲器中,能够容易地制造壳体。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筒型的缓冲器具备:圆筒状的壳体,其与缸体部的侧表面部结合;衰减力产生构件,其收纳于该壳体内来控制因所述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所述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具有底部的有底圆筒状,在该底部形成有以沿着所述缸体部的外周面的曲面状与该缸体部结合的结合面、包含平面部的内表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器,能够容易地制造收纳衰减力产生构件的壳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缓冲器的主要部分即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安装部的纵向首1J视图。图3包括图3(A)、图3(B)以及图3 (C),图3 (A)是安装于图1所示的缓冲器的壳体的通路部件的纵向剖视图,图3(B)是安装于图1所示的缓冲器的壳体的通路部件的主视图,图3(C)是放大了其变形例中的凹部的主视图以及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缓冲器的壳体的侧视图。图5是沿图4的A — A线切开的横向剖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主要部分即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安装部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I…缓冲器;3…外筒(缸体部);5…活塞;6…活塞杆;25...壳体;25A…底部;25B…结合面;250..内表面;27…衰减力调整阀(衰减力产生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即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I采用在缸筒2的外侧设置外筒3的多筒结构,在缸筒2与外筒3之间形成有储油缸4。活塞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装在缸筒2内,利用该活塞5将缸筒2内划分成缸筒上腔室2A和缸筒下腔室2B这两个腔室。活塞杆6的一端通过螺母7连结于活塞5,活塞杆6的另一端侧穿过缸筒上腔室2A插入到安装于缸筒2以及外筒3的上端部的导杆8以及油封9,向缸筒2的外部延伸。在缸筒2的下端部设置有划分缸筒下腔室2B与储油缸4的基体阀(~一 7 ^ 7- ) 10。在活塞5设置有使缸筒上下腔室2A、2B之间连通的通路11、12。在通路12设置有仅允许流体从缸筒下腔室2B侧向缸筒上腔室2A侧流通的单向阀13,另外,在通路11中设置有盘阀14,该盘阀14当缸筒上腔室2A侧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开阀且向缸筒下腔室2B侧释放该压力。在基体阀10设置有使缸筒下腔室2B与储油缸4连通的通路15、16。在通路15设置有仅允许流体从储油缸4侧向缸筒下腔室2B侧流通的单向阀17,另外,在通路16设置有盘阀18,该盘阀18当缸筒下腔室2B侧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开阀并向储油缸4侧释放该压力。作为工作流体,在缸筒2内封入有油液,在储油缸4内封入有油液以及气体。分隔管20经由密封部件19外嵌于缸筒2的上下两端部,在缸筒2与分隔管20之间形成有环状通路21。环状通路21通过设置于缸筒2的上端部附近的侧壁的通路22与缸筒上腔室2A连通。在分隔管20的下部形成有向侧方突出而开口的圆筒状的连接口 23。另外,在外筒3的侧壁设置有与连接口 23同心且直径比连接口的直径大的开口 24,圆筒状的壳体25以包围该开口 24的方式通过焊接等结合于外筒3的侧壁。在壳体25安装有衰减力产生机构26。接下来,主要参照图2对衰减力产生机构26进行说明。衰减力产生机构26包括:先导型(背压型)的主阀27 ;螺线管驱动的压力控制阀即先导阀28,其控制主阀27的开阀压力;阀组(口 〃 ” )30,其设置于先导阀28的下游侧,与故障时工作的安全阀29组为一体;螺线管组31,其使先导阀28工作。向壳体25内插入环状的垫片32以及通路部件33,将阀组30与螺线管组件31结合成一体,将一体化后的阀组30与螺线管组件31插入到壳体25内,并通过将螺母34螺纹安装于壳体25而固定于壳体25。垫片32抵接并固定于形成在壳体25的端部的内侧凸缘25A。在垫片32形成有用于使储油缸4与壳体25内的室25B连通的多个缺口 32A。通路部件33是在圆筒部件的一端部外周形成有凸缘部33A的形状,前端部贯穿垫片32而插入连接口 23,凸缘部33A抵接并固定于垫片32。通路部件33由密封部件33B覆盖,对连接口 23以及阀组30的后述的主体35卡合的接合部进行密封。阀组30具备主体35、作为结合部件的定位针(4 口 〃卜> )36以及作为具有开口部的壳体部件的先导体(^ 4 π 〃卜)37。主体35呈大致环状,一端部抵接于通路部件33的凸缘部33A。在主体35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沿轴向贯穿的通路38。通路38经由形成于主体35的一端部的环状凹部100,与通路部件33的通路连通。在主体35的另一端部,环状的密封部39向多个通路38的开口部的外周侧突出,环状的夹持部40向内周侧突出。构成主阀27的盘阀即主盘阀41的外周部落座于主体35的密封部39。主盘阀41的内周部与护圈42以及垫片43 —起由夹持部40与定位针36夹持。环状的滑动密封部件45利用例如烧结等方法固定于主盘阀41的背面侧外周部。定位针36是在中间部具有大径部36A的带阶梯的圆筒状,在一端部形成有节流孔46。定位针36 —端部压入主体35,利用大径部36A夹住主盘阀41。定位针36的作为压入先导体37的通路50的嵌合部的另一端部切出沿轴向延伸的切口部而使外周部等间隔地形成三面倒角(三面取D ),从而形成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倒角部47。在将倒角部47压入先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器,其为筒型的缓冲器,并且具有:圆筒状的缸体部,其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其在该缸体部的内部滑动;活塞杆,其连结于所述活塞而向所述缸体部的外部延伸;圆筒状的壳体,其与所述缸体部的侧表面部结合;衰减力产生构件,其收纳于该壳体内来控制因所述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所述缓冲器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具有底部的有底圆筒状,该底部形成有以沿着所述缸体部的外周面的曲面状而与该缸体部结合的结合面、包含平坦部的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山茂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