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0545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2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器,在封入油液的缸体内,插入与活塞杆(6)连结的活塞(5),通过衰减力产生机构(25)控制由于活塞(5)的移动而产生的油液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在缸体(2)的外周设置分离管(20),使油液通过一体地形成在分离管(20)的圆筒状的侧壁的支管(45),并在衰减力产生机构(25)流动。通过将支管(45)的外周部设定为前端细的锥面,在对支管(45)进行拉深加工时,就会抑制支管(45)与分离管(20)的侧壁之间的结合部的板厚的减少。其结果,提高分离管(20)的耐压性,由于薄壁化而能够实现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根据活塞杆的冲程,控制缸体内的工作流体的流动,产生衰减力。
技术介绍
例如,如日本特开平11-159563号公报所记载地,在安装于机动车等车辆的悬挂装置的筒型缓冲器中,在缸体的外周配置圆筒状部件,使它们之间形成环状通路,并且,一体地形成使圆筒状部件的侧壁向径向外侧圆筒状地突出且与环状通路连通的支管。如上述特开平11-159563号公报所记载地,在圆筒状部件的侧壁一体地形成支管,并作为工作流体的通路的缓冲器中,需要确保圆筒状部件和支管对高压工作流体的充分耐压性,并且,为了轻量化,也需要使圆筒状部件和支管的板厚变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其提高分离管的耐压性,该分离管的耐压性设置在缸体的外周并具有圆筒状侧壁和支管,并能够使该分离管薄壁化,在上述圆筒状侧壁形成有使工作流体在该缸体的侧壁之间流通的环状通路,该支管从该侧壁向径向外侧突出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安装在能够相对地移动的两个部件之间的缓冲器, 其包括,缸体,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插入该缸体内;活塞杆,与该活塞连结并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外筒,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外周;分离管,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外周,并具有圆筒状侧壁,该圆筒状侧壁在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缸体内连通的环状通路;容器,形成在所述缸体与所述外筒之间的所述分离管的外侧,并封入有工作流体和气体;支管,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分离管的圆筒状侧壁,并向径向外侧大致圆筒状地突出, 且形成有与所述环状通路连通的通路;衰减力产生机构,配置在所述外筒的外部;连结管,从所述衰减力产生机构延伸,在外周设置有环状密封部,并嵌合在所述支管内,所述支管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在所述分离管的圆筒状外壁,并且具有弯曲部,形成在基端且内周和外周弯曲;筒部,与该弯曲部连续且朝向前端侧形成,内径成为相同直径,该筒部的外径从基端侧向前端侧方向减小。并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缓冲器用的分离管,所述分离管设置在封入工作流体的缸体的外周,并具有,圆筒状侧壁,在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缸体内连通的环状通路;支管,所述支管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圆筒状侧壁,并形成有大致圆筒状地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与所述环状通路连通的通路,所述支管通过拉深加工形成在所述分离管的圆筒状侧壁,并具有,弯曲部(51),具有形成在基端且内周和外周弯曲;筒部(52),与该弯曲部连续且向着前端侧形成,内径成为相同直径,该筒部的外径从基端侧向前端侧方向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的纵剖面图。图2是放大表示安装有图1的缓冲器中的缓冲板的、分离管的支管部分的纵剖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分离管的支管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2所示的分离管的支管部分的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插入支管的连结管的变形例的、支管部分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不仅是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记载的内容,下面的实施方式还能够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并实现效果。不仅上述部分所记载的内容,下述实施方式解决的主要问题还包括下面所列举的内容。(增大衰减力)近来,在缓冲器中,进一步增大衰减力正在得到广泛要求。这是因为,进行滚动或倾斜等的车体向一侧倾斜等动作时,通过增大衰减力,抑制车体的动作,从而能够实现稳定行驶。然而,如果增大衰减力,则缸体内压变高,容器内的压力与缸体内的压力之间的差压变大,因此,应力就会集中在圆筒状部件与支管的接合部,存在耐压性降低的问题。(特性改善)如上述特开平11-159563号公报所记载地,在容器内封入有油液和气体,由于从衰减力产生机构流入容器的油液的喷流,在容器内的油液的液面附近就会产生旋涡、气泡,存在产生曝气的问题。一旦产生曝气就不能得到稳定的衰减力,因此,需要解决该问题,改善衰减特性。因此,虽然可以考虑在从衰减力产生机构向容器流入的流入口附近配置缓冲板来抑制喷流的产生,但是,在固定缓冲板时,为了易于组装,并防止污染,优选不使用焊接。因此,虽然考虑到了使用支管来束缚缓冲板,但是,为此,需要进一步延长支管的轴长。(轻量化)由于耗油量提高等,要求安装在机动车上的零件尽可能的轻量化。因此,不仅需要确保缸体或分离管、外筒的耐压性,而且需要使它们的壁厚变薄。如果在壁厚薄的部件形成支管,则支管部分的壁厚就会变得更薄,难以确保耐压性。权衡地形成在支管的壁厚变薄的同时确保耐压性的支管成为一个大问题。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是筒形的衰减力调整型液压缓冲器、是在缸体2的外侧设置有外筒3的多筒结构,在缸体2与外筒3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容器4。在缸体2 内,嵌装有可滑动的活塞5,通过该活塞5,将缸体2内划分为缸体上室2A和缸体下室2B的两个室。活塞杆6的一端被螺母7连结在活塞5。活塞杆6的另一端通过活塞上室2A,并插通安装在缸体2和外筒3的上端部的杆导向件8和油封9,并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缸体 2的下端部设置有对缸体下室2B和容器4进行分隔的阀座10。在活塞5设置有对缸体上室2A与缸体下室2B之间进行连通的通路11、12。并且, 在通路12设置有止回阀13,该止回阀13仅仅容许流体从缸体下室2B侧向缸体上室2A侧流通。并且,在通路11设置有盘阀14,该盘阀14在缸体上室2A侧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进行开阀,将其向缸体下室2B侧释放。在阀座10设置有使缸体下室2B与容器4进行连通的通路15、16。并且,在通路15 设置有止回阀17,该止回阀17仅仅容许流体从容器4侧向缸体下室2B侧流动。并且,在通路16设置有盘阀18,该盘阀18在缸体下室2B侧的流体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进行开阀,将其向容器4侧释放。作为工作流体,在缸体2内封入油液,在容器4内封入油液和气体。在缸体2的上下两端部隔着密封部件19外嵌有分离管20,在缸体2的侧壁与设置在其外周的分离管20的圆筒状侧壁之间形成有环状通路21。环状通路21通过设置在缸体2的上端部附近的侧壁的通路22与缸体上室2A连通。小径的大致圆筒状的支管45在分离管20的侧壁的下部突出,该支管45具有作为与环状通路21连通的通路的连接口 23。 并且,在外筒3的侧壁,与支管45大致同圆心地开设有大径的流入口 M,在外筒3的侧壁的流入口 M安装有衰减力产生机构25。在衰减力产生机构25,在安装于外筒的流入口 M的圆筒状的壳体沈内设置有操纵型(背压型)的主阀27和控制主阀27的开阀压力的螺线管驱动的压力控制阀,即、控制阀观。并且,在控制阀观的下游侧设置有在故障时工作的故障阀四。并且,形成入口通路的连结管30液体密封地插入支管45的连接口 23。油液被从连接口 23导入连结管30,并通过主阀27、控制阀28以及故障阀四,流入壳体沈所包围的室2&L·室内的油液通过壳体26的端部的通路31和外筒3的流入口 24,流入容器4。此时,在主阀27打开前,通过控制阀观控制油液的流动并产生衰减力,在打开主阀27时,主要通过主阀27产生衰减力。并且,将控制阀观的上游侧的油液的一部分导入主阀27的背部的背压室32,使其内压作用在主阀27的闭阀方向。通过经由导线41使螺线管40通电的电流来调整控制阀观的控制压力,从而能够调整衰减力,其结果,背压室的内压变化,从而能够调整主阀27的开阀压力和开度。并且,故障阀四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诚山崎仁香川伸一吉田哲生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