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590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包括下模外框,下模外框中间为下模模芯,下模模芯上方匹配有上模模芯,下模模芯为浮动模芯结构,由下模固定模芯与下模浮动模芯组成,下模固定模芯顶部设有模芯内腔,模芯内腔底部设有通孔,下模浮动模芯内置于模芯内腔,下模浮动模芯底部设有中心顶缸,中心顶缸穿过下模固定模芯的通孔延伸至压机工作台面下方,下模外框内壁与下模模芯外壁之间分别设有四面墙板,四面墙板在四个边角处用镶件连接固定,所述的上模模芯中镶嵌有填充块,填充块外侧设有冷却水道,所述的上模模芯中心纵向贯穿设有排气管道,这种模具排气与冷却效果好,方便下料,而且能解决压出的匣钵气孔多、厚薄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包括下模外框,下模外框中间为下模模芯,下模模芯上方匹配有上模模芯,下模模芯为浮动模芯结构,由下模固定模芯与下模浮动模芯组成,下模固定模芯顶部设有模芯内腔,模芯内腔底部设有通孔,下模浮动模芯内置于模芯内腔,下模浮动模芯底部设有中心顶缸,中心顶缸穿过下模固定模芯的通孔延伸至压机工作台面下方,下模外框内壁与下模模芯外壁之间分别设有四面墙板,四面墙板在四个边角处用镶件连接固定,所述的上模模芯中镶嵌有填充块,填充块外侧设有冷却水道,所述的上模模芯中心纵向贯穿设有排气管道,这种模具排气与冷却效果好,方便下料,而且能解决压出的匣钵气孔多、厚薄不均的问题。【专利说明】-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
技术介绍
匣钵是一种常见的窑具,在制造业没有普及的时候都采用泥土烧制而成,现代制 造业发展后,逐渐用耐火材料代替传统的泥土,而制造工艺上也慢慢演化成由压机压铸耐 火材料成型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利用压机压铸时经常会遇到耐火材料下料不均的问题,一 般操作工在耐火材料下料时通常是手动下料,而放料用的下模深度较深,一次性将耐火材 料放入时,很容易引起分布不均的问题,从而导致压出来的匣钵厚薄不均。 另外,利用压机压铸时经常会遇到压铸时模具排气不畅,导致压出的匣钵内壁气 孔较多,牢固度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模具排气与冷 却效果好,方便下料,而且能解决压出的匣钵气孔多、厚薄不均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包括下模外框,下模外框中 间为下模模芯,下模模芯上方匹配有上模模芯,下模外框下方设有垫板,垫板与压机工作台 面固定,所述的下模模芯为浮动模芯结构,由下模固定模芯与下模浮动模芯组成,下模固定 模芯紧贴压机工作台面,下模固定模芯顶部设有模芯内腔,模芯内腔底部设有通孔,下模浮 动模芯内置于模芯内腔,下模浮动模芯底部设有中心顶缸,中心顶缸穿过下模固定模芯的 通孔延伸至压机工作台面下方,所述的下模外框内壁与下模模芯外壁之间分别设有4面墙 板,4面墙板在四个边角处用镶件连接固定,所述的上模模芯中镶嵌有填充块,填充块外侧 设有冷却水道,所述的上模模芯中心纵向贯穿设有排气管道。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外框与垫板中间设有复板,所述的墙板与下模外框底部均用 螺丝固定在复板上。 优选的,所述的镶件为矩形柱体,矩形截面其中两个对角设有内凹圆弧,柱体四个 侧面均设有卡槽,截面中心设有螺纹通孔实现与复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墙板两侧面设有凸条,凸条与卡槽配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镶件与墙板的高度高于下模外框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的中心顶缸包括圆柱顶杆,圆柱顶杆外部套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模芯截面呈倒置"凸"字状,底面设有上模内腔,填充块内置在 上模内腔中,所述的冷却水道在纵向截面上分布呈"井"字状,包括两根横向水道及两根纵 向水道,所述的横向水道为左右贯通的通孔,所述的纵向水道为从上至下的盲孔。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模芯为硬质模具钢体,所述的填充块为调质45#钢体,上模模 芯因为主要为压力主要承担部分,所以采用硬度较高的硬质模具钢,而其中心的填充块对 于压铸匣钵外形的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可采用硬度较低的调质45#钢以减少成本。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水道在横向水道的左右各留一个进水口与出水口,其余出口 全部设有橡胶塞进行堵塞,这样可以让整个水路形成一个回路循环,重复流动。 优选的,所述的排气管道底部为锥形口,方便空气进入排气管道,实现最大程度排 气。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下模模芯为浮动机构,每次压机压铸结束后,下模模芯会自动 上升,此时下模模芯的位置离操作工位置比较近,方便操作工将耐火材料放置到下模模芯 的表面,同时还能分散的更均匀,而传统的下模模芯比较深,如果直接用手工方式到较深的 下模模芯下料,首先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其次这样下料时因为光线较暗等因素,操作 工无法保证下料均匀,最终容易导致压出的匣钵厚薄不均,而利用浮动式的则很好的解决 了这个问题,上模模芯下压到下模模芯时,下模模芯会跟着下压,下压到最底部时下模模芯 停止下行,此时上模模芯继续下行,最终将分布在下模模芯上的耐火材料压实成型。 在上模模芯中镶嵌了填充块,填充块可以是成本较低的钢材,降低了整个上模模 芯的原料成本,并在上模模芯中设置了冷却水道,使得上模模芯在多次下压过程后模芯表 面温度不会过高,因为温度过高会影响模芯表面的脆度,从而影响模具本身寿命,最后在上 模模芯的中间设有排气管道,使得上模模芯下压时,上模模芯与下模模芯之间的空气从排 气管道中排出,不会将空气停留在耐火材料中,实现减少成品匣钵中的气孔数的效果,随着 气孔减少,匣钵的牢固度就随之增加。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为压机模具的整体三维示意图; 附图2为压机模具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3为下模结构中镶件的示意图; 附图4为下模结构中墙板的示意图; 附图5为上模模芯冷却管道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6为上模模芯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包括下模外框1,下模外框中间为 下模模芯2,下模模芯上方匹配有上模模芯52,上模模芯52固定在上模固定板51底部,下 模外框下方设有垫板31,垫板与压机工作台面32固定,所述的下模模芯为浮动模芯结构, 由下模固定模芯21与下模浮动模芯22组成,下模固定模芯紧贴压机工作台面,下模固定模 芯顶部设有模芯内腔211,模芯内腔底部设有通孔,下模浮动模芯内置于模芯内腔,模芯内 腔的深度与下模浮动模芯的高度一致,合模时下模固定模芯顶面与下模浮动模芯顶面在同 一水平面,下模浮动模芯底部设有中心顶缸23,中心顶缸穿过下模固定模芯的通孔延伸至 压机工作台面下方,当上模模芯离开下模模芯时,中心顶缸将下模浮动模芯顶至最高位置, 以方便操作工下料,所述的下模外框内壁与下模模芯外壁之间分别设有4面墙板24,下模 外框的内壁用磨床很难加工,一般采用线切割或者加工中心铣的方式,用这两种方式加工 出的下模外框内壁比较粗糙,如果不设墙板的情况下,下模内壁的粗糙程度直接影响到压 出的匣钵4的表面粗糙度,而且过于粗糙的内壁也容易导致脱模不顺,而用4面墙板的结 构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墙板可以单独用平面磨床加工,加工出的墙板表面非常光滑, 加工完后再固定在下模外框内壁与下模模芯之间,4面墙板在四个边角处用镶件25连接固 定,采用这种下模结构,下模模芯为浮动机构,每次压机压铸结束后,下模模芯会上升,此时 下模模芯的位置离操作工比较近,方便操作工将耐火材料放置到下模模芯的表面,同时还 能分散的更均匀,而传统的下模模芯比较深,如果直接用手工方式到较深的下模模芯下料, 首先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其次这样下料时因为光线较暗等因素,操作工无法保证下 料均匀,最终容易导致压出的匣钵厚薄不均,而利用浮动式的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上 模下压到下模模芯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压铸匣钵用的模具,包括下模外框(1),下模外框中间为下模模芯(2),下模模芯上方匹配有上模模芯(52),下模外框下方设有垫板(31),垫板与压机工作台面(32)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模芯为浮动模芯结构,由下模固定模芯(21)与下模浮动模芯(22)组成,下模固定模芯紧贴压机工作台面,下模固定模芯顶部设有模芯内腔(211),模芯内腔底部设有通孔,下模浮动模芯内置于模芯内腔,下模浮动模芯底部设有中心顶缸(23),中心顶缸穿过下模固定模芯的通孔延伸至压机工作台面下方,所述的下模外框内壁与下模模芯外壁之间分别设有4面墙板(24),4面墙板在四个边角处用镶件(25)连接固定,所述的上模模芯中镶嵌有填充块(521),填充块外侧设有冷却水道(523),所述的上模模芯中心纵向贯穿设有排气管道(5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寿林赵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立鑫高温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