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275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3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其包括中空的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包括:波纹管(3),位于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中间;第一导向管(11),位于所述波纹管(3)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头(2)相连;第二导向管(12),位于所述波纹管(3)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头(3)相连;所述第一导向管(11)和所述第二导向管(12)均为弯管,且在安装后,所述波纹管(3)形成U型,且所述波纹管(3)中间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水性能好,且安全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其包括中空的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包括:波纹管(3),位于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中间;第一导向管(11),位于所述波纹管(3)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头(2)相连;第二导向管(12),位于所述波纹管(3)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头(3)相连;所述第一导向管(11)和所述第二导向管(12)均为弯管,且在安装后,所述波纹管(3)形成U型,且所述波纹管(3)中间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的位置。本技术具有防水性能好,且安全性高等优点。【专利说明】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
技术介绍
在现有乘用车中,车门处的线束橡胶护套是整车线束设计中必需的附件之一,用 于对门线束在钣金过孔处的密封及导线的保护,以确保相关电器件的正常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侧围与门钣金开孔是否存在高度差具有不同结构的线束橡胶 护套。具体地,当侧围与门钣金开孔无高度差或高度差较小(如10mm以内)时,通常会采用 一种线束橡胶护套结构;而当侧围与门钣金开孔错位较大(如50mm以上)时,通常会采用另 一种线束橡胶护套。 但是现有的这两种线束橡胶护套结构均存在不足之处。对于第一种线束橡胶护套 结构,其需要通过在橡胶件内部与导线之间的间隙增加防水泥才起到防水作用,并且在一 些特定条件(如,极寒条件)下胶套内部导线容易被折断,从而引发车门相关电器件功能(玻 璃升降、门锁等)失效。而对于第二种线束橡胶护套结构,其对钣金开孔结构要求高,提高了 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其防水性 能好,且安全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 套,其包括中空的线束橡胶护套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头和 第二连接头,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包括: 波纹管,位于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中间; 第一导向管,位于所述波纹管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头相连; 第二导向管,位于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管和所述第二导向管均为弯管,且在安装后,所述波纹管形成 U型,且所述波纹管中间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导向管靠近其弯曲中心点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块,或/及 在所述第二导向管靠近其弯曲中心点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块。 其中,所述波纹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其横截面的外周长的两倍。 其中,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由EPDM材料制 成。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汽车车门上的钣金开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汽 车侧围上的钣金开孔过盈配合。 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技术所采用的线束橡胶护套,由于其中间部位采用波纹管,在使用过 程中不易折断,故可提高其安全性高以及使用寿命; 其次,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线束橡胶护套与车门和侧围安装固定后,使波 纹管形成U型,且波纹管中间的位置高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位置,这样即使其中 一个连接头进水了,由于波纹管呈U型,故该进水不可能随线束流至另一连接头,故提高了 其防水性能; 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线束橡胶护套,可适用于车门钣金开孔和侧 围钣金开孔没有高度差,以及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各种情形,其适用性强;可相应地降低对车 门钣金开孔和侧围钣金开孔的设计难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线束橡胶护套在安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的一个实 施例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该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1包括中空的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 以及位于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两端的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其中,该线束橡胶 护套本体1供线束穿设于其中,具体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包括: 波纹管3,位于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中间; 第一导向管11,位于所述波纹管3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头2相连; 第二导向管12,位于所述波纹管3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头3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管11和所述第二导向管12均为弯管,在此处起支撑、固定以 及导向作用,所述第一连接头2与汽车车门上的钣金开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头3与汽 车侧围上的钣金开孔过盈配合。在该线束橡胶护套安装固定后,由于所述第一导向管11和 所述第二导向管12的支撑、固定和导向作用,使得与之连接的所述波纹管3形成U型结构, 通过合理设置波纹管3的长度使得所述波纹管3的U型结构的弯曲位置高于第一连接头2 和第二连接头3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导向管11靠近其弯曲中心点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块4,或/ 及在所述第二导向管12靠近其弯曲中心点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块4。 其中,为了使该波纹管3在安装后很容易地形成U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纹 管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其横截面的外周长的两倍。 其中,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所述第一连接头2和所述第二连接头3 -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所述第一连接头2和所述第二连接头3由EPDM ( Ethylene一Propylene一Diene Monomer,三兀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的具体结构可以配合具体的钣金开 孔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技术所采用的线束橡胶护套,由于其中间部位采用波纹管,在使用过 程中不易折断,故可提高其安全性高以及使用寿命; 其次,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线束橡胶护套与车门和侧围安装固定后,使波 纹管形成U型,且波纹管中间的位置高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位置,这样即使其中 一个连接头进水了,由于波纹管呈U型,故该进水不可能随线束流至另一连接头,故提高了 其防水性能,可有以效阻止雨水沿线束进入驾驶舱; 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线束橡胶护套,可适用于车门钣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线束橡胶护套,其包括中空的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以及位于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两端的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其特征在于,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包括:波纹管(3),位于所述线束橡胶护套本体(1)中间;第一导向管(11),位于所述波纹管(3)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头(2)相连;第二导向管(12),位于所述波纹管(3)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头(3)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管(11)和所述第二导向管(12)均为弯管,且在安装后,所述波纹管(3)形成U型,且所述波纹管(3)中间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志梁伟强胡耀陈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