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415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包括包括布置在减震器壳体(12)内部的液压阻尼装置(60)、液压马达装置(40)以及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通过液压马达装置,实现液压阻尼装置的垂直运动向电磁阻尼装置中转子的转动转变。电磁阻尼通过自感应,回路线圈产生电流,转子受到与旋转方向相反的转矩,实现减震器电磁减震的效果。同时,该减震器具有液压减震与电磁减震的互补协调作用,在汽车遇高频振动时,减震器应用液压阻尼器实现减震效果。该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将电磁感应原理以及液压阻尼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在一起,进行互补协调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自发电液压_电磁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位于汽车悬架系统内,主要功能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车 辆的平顺性。目前,在车辆领域,所采用的减震器大部分是液压阻尼减震器,而液压减震器 不易控制,且噪声较大。而电磁减震器作为一种新型减震器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汽车上,不 过现有的电磁减震器一般结构较复杂,且需要对减震器中电机进行主动控制,对电动机需 接外接电源,同时对于设备维护以及应用都有较高的要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液压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发电液 压-电磁减震器,采用调整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中回路负载大小,实现减震器结构简化,易 控制特点,并通过电磁阀等构件实现减震器液压-电磁的复合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包括布置在减震器壳体内的液压阻尼装置、液压马 达装置和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所述的液压阻尼装置位于减震器壳体的下部,所述液压马 达装置位于减震器壳体的中部,所述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位于减震器壳体的上部;所述的 液压阻尼装置包括密封缸体套、油缸体、活塞杆和活塞;所述密封缸体套与下部的减震器壳 体滑动连接;所述油缸体位于密封缸体套内,所述油缸体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活塞 杆一端与下部的减震器壳体上端固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连接位于油缸体内的活塞;所述 液压马达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一端的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所 述液压马达另一端的旋转中轴;所述的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包括转子、多个永磁体、多个定 子线圈;所述的转子与所述旋转中轴固接,所述永磁体固定布置在转子的外周,所述定子线 圈面向所述永磁体呈圆周布置,且为闭合回路;在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下端盖阀口,所述下 端盖阀口出口通过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进/出油口连接,在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上端盖阀 口,所述上端盖阀口出口通过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二进/出油口连接,使工作流体流经所述 第一进/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驱动液压马达,所述定子线圈将产生使所述转子受 到与转子转动方向相反转矩的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将油缸体分为上室和下室,在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单向的流通 阀和伸张阀,且所述流通阀和伸张阀方向相反;在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单向的压缩阀和补 偿阀,且所述压缩阀和补偿阀以所述下端盖阀口为间隔反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壳体包括分别与所述液压阻尼装置、液压马达装置和自发 电电磁阻尼装置一一对应的阻尼器壳体、液压马达壳体和电磁阻尼壳体;所述液压马达壳 体下端与所述阻尼器壳体上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壳体上端与所述电磁阻尼壳体下端连 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线圈与转子同轴,且所述定子线圈与永磁体间隙为1-2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线圈连接可调负载。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马达壳体,不能转动或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将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与液压阻尼系统通过液 压马达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液压-电磁减震器工作过程中,被液压马达带动转动的转子切 割定子线圈,线圈连有回路,为线圈提供电流,实现减震器中的电磁制动功能的电源自供自 给,有效解决了安装电磁减震器带来的车辆蓄电池容量不足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发电线圈与形成回路线圈为同一线圈,产生 的电流与转子的转速相关,可达到半主动控制的效果,同时节约了减震器的内部空间,节约 成本,且线圈连有可调负载,可通过调节负载大小实现控制转矩大小,达到主动控制效果。 3)本专利技术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在液压阻尼装置的上下端盖处均设有可供工 作流体流通的阀口,使得工作流体仅在减震器内部流动,便可实现液压马达与液压阻尼装 置之间的连接。 4)本专利技术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在车辆受到振动频率大小的不同的工况时, 通过对电磁阀构件的控制,实现减震器不同工作方式的转换。在车辆受到低频振动时,主要 提供阻尼力的为电磁阻尼装置;在车辆受到高频振动时,提供阻尼力的为液压阻尼装置。 5)复合减震系统的工作原理实现了减震系统的协调工作,以及对于不同工况下, 阻尼力的高效输出,保证了车辆安全、稳定,实现减震器的液压减震与电磁减震的互补协调 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下端盖阀口右视图放大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磁阻尼装置与液压马达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磁阻尼装置转子与永磁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〇、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12、减震器壳体,14、电磁阻尼壳体,16、液压 马达壳体,18、阻尼器壳体,20、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2、定子线圈,24、永磁体,26、固接螺 纹,28、转子,40、液压马达装置,42、旋转中轴,44、液压马达,46、第二进出油口,48、第一进 出油口,60、液压阻尼装置,62、第二油路,66第一油路,64、活塞杆,68、上端盖阀口,70、外 壁,72、上室,74、下室,76、流通阀,78、活塞,80、压缩阀,82下端盖阀口,84、储液室,86、内 壁,88、伸张阀,90、补偿阀,92、下端盖,94、上端盖,100、簧上安装部分,102、簧下安装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用于车辆的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10,包括布置在减震器壳 体12内的液压阻尼装置60、液压马达装置40以及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 ;所述液压马达 装置40位于减震器壳体12的中部,所述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位于减震器壳体12的上 部;所述减震器壳体12包括分别与所述液压阻尼装置60、液压马达装置40和自发电电磁 阻尼装置20 -一对应的阻尼器壳体18、液压马达壳体16和电磁阻尼壳体14 ;所述液压马 达壳体16下端与所述阻尼器壳体18上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壳体16上端与所述电磁阻尼 壳体14下端连接。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10安装在车辆上,作为独立悬架设备的一个 构成元件,悬架设备为多连杆悬架机构,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10上端通过簧上安装部 分100与簧上承载位置进行安装,下端通过簧下安装部分102与多连杆悬架安装位置进行 安装。 所述的液压阻尼装置60包括阻尼器壳体18、密封缸体套、油缸体、活塞杆64和活 塞78 ;所述阻尼器壳体18与所述密封缸体套滑动连接;所述油缸体位于密封缸体套内,且 所述油缸体由与所述外壁70对应的两平行内壁86和分别位于所述内壁86两端的上端盖 94和下端盖92构成,内壁86与外壁70形成有储液室84 ;在所述上端盖94上设置有有上 端盖阀口 68,在所述下端盖92上设置有下端盖阀口 82 ;所述活塞杆64-端与阻尼器壳体 18上端固接,所述活塞杆64另一端连接活塞78,使活塞78能够在所述内壁86内移动,所 述活塞78将油缸体分为上室72和下室74,在所述活塞78上设置有单向的流通阀76和伸 张阀88,且所述流通阀76和伸张阀88方向相反;在所述下端盖92上设置有单向的压缩阀 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减震器壳体(12)内的液压阻尼装置(60)、液压马达装置(40)和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所述的液压阻尼装置(60)位于减震器壳体(12)的下部,所述液压马达装置(40)位于减震器壳体(12)的中部,所述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位于减震器壳体(12)的上部;所述的液压阻尼装置(60)包括密封缸体套、油缸体、活塞杆(64)和活塞(78);所述密封缸体套与下部的减震器壳体(12)滑动连接;所述油缸体位于密封缸体套内,所述油缸体包括上端盖(94)和下端盖(92);所述活塞杆(64)一端与下部的减震器壳体(12)上端固接,所述活塞杆(64)另一端连接位于油缸体内的活塞(78);所述液压马达装置(40)包括液压马达(44)、所述液压马达(44)一端的第一进/出油口(48)和第二进/出油口(46),所述液压马达(44)另一端的旋转中轴(42);所述的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包括转子(28)、多个永磁体(24)、多个定子线圈(22);所述的转子(28)与所述旋转中轴(42)固接,所述永磁体(24)固定布置在转子(28)的外周,所述定子线圈(22)面向所述永磁体(24)呈圆周布置,且为闭合回路;在所述下端盖(92)上设置有下端盖阀口(82),所述下端盖阀口(82)出口通过第一油路(66)与所述第一进/出油口(48)连接,在所述上端盖(94)上设置有上端盖阀口(68),所述上端盖阀口(68)出口通过第二油路(62)与所述第二进/出油口(46)连接,使工作流体流经所述第一进/出油口(48)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46)驱动液压马达(44),所述定子线圈(22)将产生使所述转子(28)受到与转子转动方向相反转矩的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自发电液压-电磁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减震器壳体(12)内的液压 阻尼装置(60)、液压马达装置(40)和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所述的液压阻尼装置(60) 位于减震器壳体(12)的下部,所述液压马达装置(40)位于减震器壳体(12)的中部,所述自 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位于减震器壳体(12)的上部;所述的液压阻尼装置(60)包括密封 缸体套、油缸体、活塞杆(64)和活塞(78);所述密封缸体套与下部的减震器壳体(12)滑动 连接;所述油缸体位于密封缸体套内,所述油缸体包括上端盖(94)和下端盖(92);所述活 塞杆(64)-端与下部的减震器壳体(12)上端固接,所述活塞杆(64)另一端连接位于油缸 体内的活塞(78);所述液压马达装置(40)包括液压马达(44)、所述液压马达(44) 一端的第 一进/出油口(48)和第二进/出油口(46),所述液压马达(44)另一端的旋转中轴(42);所 述的自发电电磁阻尼装置(20)包括转子(28)、多个永磁体(24)、多个定子线圈(22);所述 的转子(28)与所述旋转中轴(42)固接,所述永磁体(24)固定布置在转子(28)的外周,所 述定子线圈(22)面向所述永磁体(24)呈圆周布置,且为闭合回路;在所述下端盖(92)上设 置有下端盖阀口(82),所述下端盖阀口(82)出口通过第一油路(66)与所述第一进/出油 口(48)连接,在所述上端盖(94)上设置有上端盖阀口(68),所述上端盖阀口(68)出口通 过第二油路(62)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国栋陆志平周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