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体,其包括第一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转动相连的第二转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相对于第二转动件转动的第一驱动部和与第二转动件相连的承载件,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固持支臂和与第一固持支臂相连的第一固定部,第一驱动部包括贯穿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转动轴,其中,第二转动件和第一驱动部分别位于第一固定部的两侧,且第二转动件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载体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体。【
技术介绍
】载体,其上可搭载承载物,用以实现承载物的固定、随意调节承载物的姿态(例如:改变承载物的高度、倾角和/或方向)和使承载物稳定保持在确定的姿态上。例如,承载物为照相机或摄像机时,其搭载在所述载体上可实现稳定、流畅且多角度拍摄;承载物为麦克风时,其搭载在所述载体上可更准确的获取使用者的声音。相关技术的载体,用于支撑承载物,其包括第一转动件、固定在第一转动件上的转动轴、与转动轴相连且可相对于第一转动件转动的第二转动件和固定在第二转动件上的用于支撑承载物的承载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一固持支臂和与第一固持支臂相连的第一固定部。所述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转动件套设在转动轴的末端并远离第一固定部。然而,相关技术的载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所述载体的体积较大,不适应载体朝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另外,第二转动件固定在转动轴的末端上,其可相对于第一转动件呈360度旋转。然而,某些应用中,需要所述载体具有自锁功能,即: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于第一转动件旋转到某一角度(小于360度)后不能再按原方向旋转。相关技术的载体不能借助于载体的具体结构实现自锁功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载体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具有自锁功能的载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载体,其包括第一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转动相连的第二转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相对于第二转动件转动的第一驱动部和与第二转动件相连的承载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固持支臂和与第一固持支臂相连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贯穿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转动轴,其中,所述第二转动件和第一驱动部分别位于第一固定部的两侧,且第二转动件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件还包括与第一固定部相隔一定距离并与第一固持支臂相连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亦贯穿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件还设有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壁、由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壁共同形成的收容空间和贯穿连接壁并与收容空间相通的贯穿口,所述第二转动件通过所述贯穿口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优选地,所述连接壁设有第一止挡部和与第一止挡部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止挡部,所述贯穿口由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共同形成,所述载体还设有穿过第一转动轴的轴线的水平面,所述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分别位于水平面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挡部到水平面的距离小于第二止挡部到水平面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的转动支臂和自转动支臂的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固持支臂。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并收容与第二贯穿孔的第一支撑轴承。优选地,所述转动支臂设有转动杆和贯穿转动杆的第一支臂轴,所述第一支臂轴一端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另一端插入于第一支撑轴承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还设有远离连接壁的用于收容第一支撑轴承的围绕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固持支臂包括水平支臂和自水平支臂弯折延伸的竖直支臂,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与竖直支臂上远离水平支臂的一端相连。优选地,所述载体设有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的电位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体积小且具有自锁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和搭载其上的承载物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去掉承载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的第二转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的第一转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处于第一锁紧位置时第一转动件去掉第一固定部时和第二转动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处于第二锁紧位置时第一转动件去掉第一固定部时和第二转动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的承载件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的柔性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的部分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的第一连接部预绕在第二转动轴部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的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载体,其上可搭载承载物,用以实现承载物的固定、随意调节所述承载物的姿态(例如:改变承载物的高度、倾角和/或方向)和使承载物稳定保持在确定的姿态上。所述载体可以作为摄影、照相、监测、采样的辅助装置,可运用于空基(例如旋翼飞行器或固定翼飞机)、水基(例如潜艇或船只)、路基(例如机动车辆)或天基(例如卫星,空间站,或飞船)等领域。所述承载物可以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摄像装置,也可为传感器等。本实施例中,承载物以微单相机为例,将载体应用于飞行器上,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微单相机可通过锁紧件固定于承载件上。当然,可以理解地,承载物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相机或监控摄像头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作详细说明。如图1-1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体,用于搭载承载物1,并使其能够相对稳定。该载体100包括第一转动件4、与第一转动件4转动相连的第二转动件6、与第二转动件6相连的承载件3和驱动第二转动件4和承载件3的驱动装置(未标号)。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4相对于第二转动件6转动的第一驱动部5、与第二转动件6相连用于驱动承载件3相对于第二转动件6旋转的第二驱动部7、位于承载件3上的姿态检测模块(未图示)和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5和第二驱动部7的控制器(未图示)。所述承载物I搭载在承载件3上。所述控制器可设于载体上,亦可与载体分离。所述控制器用于向第一驱动部5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亦可用于向第二驱动部7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所述载体还包括分别为第一驱动部5和第二驱动部7提供驱动信号和/或能量的柔性连接装置2。所述姿态检测模块搭载在承载件3上,用于检测承载件3上的承载物I的姿态并生成姿态信号发送给控制器。第一驱动部5包括固定在第一转动件4的第一驱动电机52、固定在第一转动件4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外罩50和与第一驱动电机52电连接的用于驱动第一驱动电机52的第一驱动模块56。第一驱动电机52设有第一外壳53、固定在第一外壳53上的第一定子(未图示)、相对于第一定子旋转的第一转子(未图示)、与第一转子相连且部分伸出于第一外壳53的第一转动轴54和收容于第一外壳53内并套设在第一转动轴54上的第一转动轴承(未图示)。所述第一驱动部5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转动轴54上伸出于所述第一外壳53的第一支撑轴承5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的驱动力来自于第一驱动电机。其实,第一转动轴的驱动力也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方式实现。另外,第一支撑轴承也可以用轴套来替代。所述第一驱动模块56包括第一电机驱动器58和位于第一电机驱动器58上的第一电位器57。所述第一电位器57插入于第一转动轴54上用于测量第一转子相对于第一定子的位置关系,生成第一位置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位置信号反馈给第一电机驱动器58。请参阅图11,工作时,姿态检测模块向控制器发送承载物的姿态信号;控制器根据上述姿态信号向第一电机驱动器发出第一控制指令;第一电位器生成第一位置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位置信号反馈给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一电机驱动器根据第一电位器反馈的第一位置信号和第一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体,其包括第一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转动相连的第二转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相对于第二转动件转动的第一驱动部和与第二转动件相连的承载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固持支臂和与第一固持支臂相连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贯穿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转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和第一驱动部分别位于第一固定部的两侧,且第二转动件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体,其包括第一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转动相连的第二转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相对于第二转动件转动的第一驱动部和与第二转动件相连的承载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固持支臂和与第一固持支臂相连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贯穿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转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和第一驱动部分别位于第一固定部的两侧,且第二转动件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还包括与第一固定部相隔一定距离并与第一固持支臂相连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亦贯穿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还设有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壁、由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壁共同形成的收容空间和贯穿连接壁并与收容空间相通的贯穿口,所述第二转动件通过所述贯穿口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设有第一止挡部和与第一止挡部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止挡部,所述贯穿口由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共同形成,所述载体还设有穿过第一转动轴的轴线的水平面,所述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分别位于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喜峰,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