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特点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两个可调节换热面积的冷却芯组;所述的两个可调节换热面积的冷却芯组并列垂直固定在外壳中,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外壳内壁之间设有可流通冷却水的间隙;所述的两个冷却芯组分别设有高温工质进出的接管,通以不同的高温工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便于小空间安装使用的优点。经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热效率是现有技术产品的20倍左右,在满足相同换热量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该换热器所需换热面积仅为普通风冷式散热器的1/20左右,体积和重量可大幅度减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目前,车用热交换设备主要包括水散热器、机油散热器、中冷器等,特殊车辆还需要燃油散热器,其结构多为板翅式或管翅式,由外部空气进行冷却,材料一般为铝材或不锈钢材料。由于上述几种换热器功能单一,均须独立安装,存在占用空间尺寸大、整体质量较重、换热效率一般、以及整体经济性能较差的缺点。以机油散热器为例:普通管翅式风冷机油散热器换热系数约为50?60W/m2.V,功能单一,尺寸较大,无法满足对安装尺寸要求严格的车辆动力系统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多个机油(或燃油)热交换器需要在车动力系统中独立安装、占用空间大、整体质量重、换热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高效、紧凑、多用途的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可以同时实现同一种低温工质(水)同时冷却两种不同高温工质(机油或燃油等)的功能,并且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便于小空间安装使用的优点。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特点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两个可调节换热面积的冷却芯组;所述的两个可调节换热面积的冷却芯组并列垂直固定在外壳中,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外壳内壁之间设有可流通冷却水的间隙;所述的两个冷却芯组分别设有高温工质进出的接管,通以不同的高温工质。上述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冷却芯组为铝制板翅式冷却芯组。上述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两个冷却芯组结构相同,高度相同或不相同。上述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高温工质是高温油,包括机油、燃油。上述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外壳为铝制外壳,左右侧板设有供低温冷却工质进出的接管。上述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前后侧板铝制外壳的前后侧板向外凸出一弧度。上述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铝制外壳的前后侧板的内侧凹面焊接若干横向和纵向加强筋。本技术与传统车用油冷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1、本技术采用二合一结构可以实现多用途功能,即实现由同一种低温工质(淡水)同时冷却两种不同的高温工质(例如机油和燃油等)功能;2、本技术油水热交换器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便于小空间安装使用。以机油散热器为例:普通板翅式风冷机油散热器换热系数约为50?60W/m2.°C,而本技术换热器在进行机油-淡水换热时,换热系数约为1000?1200W/m2.V (经实验验证),换热效率是现有技术的20倍左右。在满足相同换热量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该技术换热器所需换热面积仅为普通风冷式散热器的1/20左右,而且体积和重量可大幅度减小。【附图说明】图1?图3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图2是图1的侧视图(剖视);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图6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中一个翅式冷却芯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中一个翅式冷却芯组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图5是图4的侧视图(剖视);图6是图4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的外壳中前后侧板中其中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外壳一侧板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剖视);b是a的侧视图(剖视);c是a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3,图1?图3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图2是图1的侧视图(剖视);图3是图1的俯视图。本技术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包括类似长方体的外壳I和两个冷却芯组2、3。所述冷却芯组为可调节换热面积的铝制板翅式冷却芯组,两冷却芯组并列垂直固定在该铝制外壳中,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以便冷却水的流通,即壳腔内走冷却水。所述外壳I包括顶板11、底板12、左右侧板13、14以及前后侧板15、16 (请配合参阅图7)。顶板11上设有四个安装孔111,用于穿越安装冷却芯组的高温工质进出的接管21、22,左右侧板设有供低温冷却工质进出的接管17、18。本技术所述的两板翅式冷却芯组2和3的结构相同,但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因而换热面积不同。本实施例是选择高度不同的两个冷却芯组,高度高的一个冷却芯组的底部坐落在底板上,而高度低的一个冷却芯组的底部坐落在从该底部向上设置的支撑台4上。通过选择不同换热面积的冷却器芯组来实现不同换热量的冷却,可以同时满足两种工质不同散热量的换热要求。板翅式冷却芯组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所能承受的最高压力为9MPa,承受最高温度300°C,可以满足一般车用动力液态工质(水_水,油-水)换热要求。请参阅图4?图6,图4?图6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中一个翅式冷却芯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中一个翅式冷却芯组的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图5是图4的侧视图(剖视);图6是图4的俯视图。每个所述的翅式冷却芯组包括带翅片的主体20、以及设置在主体顶部的供高温工质进出的接管21、22,两组冷却芯组分别通以不同的高温介质,例如一个设置机油,另一个设置燃油。请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的外壳中前后侧板中其中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本技术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换热器外壳中前后侧板中其中一侧板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剖视)山是a的侧视图(剖视);c是a的俯视图。为提高本技术外壳的强度,本技术设计所述外壳前后两个不带接管的侧板15、16各向外凸出一定弧度A,并在该两侧板的内侧凹面焊接若干个横向的加强筋191和纵向的加强筋192。该加强筋起到进一步加强整个外壳强度和减小腔内流体短路效果。装配时,将两个板翅式芯组并列垂直固定在同一个公共铝制外壳中,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类似长方体结构,左右侧板设有供低温工质进出的接管,其余部分密封焊接且不与板翅式散热芯组内腔相通。工作时,两个板翅式冷却芯组内分别走高温机油或燃油,壳腔内走冷却水,从而达到由同一种低温工质(淡水)同时冷却两种不同高温工质(机油或燃油等)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两个可调节换热面积的冷却芯组;所述的两个可调节换热面积的冷却芯组并列垂直固定在外壳中,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可流通冷却水的间隙;所述的两个冷却芯组分别设有高温工质进出的接管,通以不同的高温工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合一结构招制油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两个可调节换热面积的冷却芯组;所述的两个可调节换热面积的冷却芯组并列垂直固定在外壳中,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可流通冷却水的间隙;所述的两个冷却芯组分别设有高温工质进出的接管,通以不同的高温工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芯组为铝制板翅式冷却芯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合一结构铝制油水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冷却芯组结构相同,高度相同或不相同。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朋林,陈晓华,李建华,胡艳泳,魏冬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