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1069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5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尤其用于机动车,其具有多个用来形成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流动路径的板片组,其中在相邻的板片组之间形成用于第四流动路径的空间区域,该板片组由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板片的板片对构成,以便形成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其中第三板片与第一板片中的一个或第二板片中的一个配合设置,以便形成第三流动路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尤其用于机动车,其具有多个用来形成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流动路径的板片组,其中在相邻的板片组之间形成用于第四流动路径的空间区域。 
技术介绍
为实现不同的目的,在机动车中大量热交换器。因此在空调设备中应用蒸发器,以便通过蒸发位于蒸发器的流动路径中的冷却介质,来冷却通过流动路径流经蒸发器的空气,因此能够在机动车内部空间中调节温度和除湿。为此,已知扁管结构和板式结构的蒸发器。 在机动车中最近的主要趋势是,降低机动车的燃料消耗以及由此引起的CO2排放。这一点在具有内燃机的机动车中还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即在临时停车时(例如车辆在交通信号灯时停车)或在类似情况下,将车辆的内燃机关闭。一旦通过操纵油门踏板或离合器踏板将车辆再次激活并启动,则内燃机自动地打开。该技术也称为启停技术。这种启停技术已经应用在低耗能的机动车中。在市面上常见的机动车空调装置中(其具有根据冷蒸气工艺的制冷循环)中,制冷循环的压缩机通常通过由机动车驱动,该机动车是由皮带传动马达驱动的。在马达静止时,空调装置由于压缩机驱动器停止而不能再称为制冷装置。因此如果在启停模式中关闭马达,则机动车无法制冷,且不能为机动车内部空间的冷却提供冷却能力。这种情况的后果是,空调装置的蒸发器相对较快地加热,通过蒸发器流动的空气只能稍微地冷却或冷却得不够。其后果一方面是,车辆内部空间的温度上升并且影响了车辆乘客的舒适度。 在机动车空调装置中,除了降温以外还会进行除湿过程,因为存在于空气中的湿气在蒸发器上冷凝并且通过冷凝物出口从车辆中排出。因此流经蒸发器的空气被除湿,并且在干燥状态下进入车辆内部空间中。在激活启停模式的情况下,不能再充分地对进入机动车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进行除湿,因此 在激活的启停模式中机动车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湿度会增大。一方面,这会引起湿度增大而让车辆乘客觉得不愉快且不舒服。 为了避免或延缓该温度和湿度上升的过程,已研发出所谓的存储器-蒸发器,它除了原本的蒸发功能以外还包含蓄冷介质,该蓄冷介质从流经激活启停模式的蒸发器的空气中抽出热量,并且对该空气持续进行冷却和除湿。 该存储器蒸发器例如已由DE 102006028017已知。在此,在该文献中公开的存储器蒸发器由两个单独的热交换器模块(蒸发器部件和存储器部件)构成,它们以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并且在钎焊工艺之前才彼此连接,随后被钎焊成一个单元。在此,该主要蒸发器由两列扁管构成,它们在空气方向上依次设置,并且存储器部件在空气方向上接在这两列扁管后面。该存储器部件在此由双列管构成,其中两个管子交错地彼此插入,其中制冷剂在内管的内腔中穿流,并且蓄冷介质设置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中间腔中。与之相关的制造工艺是复杂而又昂贵的,因为许多不同的部件必须相互协调、接合和校正,以便制造出功能良好的热交换器。具有遮盖的管子入口的双管尤其证明是相当复杂的,零件数量非常多,同时不同零件的数量也很多,由于众多的零件数量,能否符合公差对于加工能力来说是一大挑战。相反,这意味着提高了泄露的风险,因此除了零件成本以外,还具有废品率提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它能够简单地制成,且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热交换器相比只需更少的成本,同时降低了复杂度和废品率。 这一点借助一种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得以实现,据此以板式结构提供了尤其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器,其具有多个用来形成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流动路径的板片对,其中在相邻的板片对之间形成用于第四流动路径的空间区域,该板片组由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板片的板片对构成以形成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其中第三板片与第一板片中的一个或第二板片中的一个配合设置以形成第三流动路径。通过该板式结构,不必将扁管交织地接插,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借助根据本技术的热交换器,可创造出用于多个流体的热交换器,这些流体参与热传递。因此创造出一种热交换器,它可作为存储器蒸发器来运行,其中在该热交换器中致冷剂在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中 流动,蓄冷介质设置在第三流动路径中并且待冷却的空气通过第四流动路径流动。但作为备选的实施例,加热器还可设置为加热存储器,其中传输热量的流体(例如内燃机的冷却介质)在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中流动,蓄热介质设置在第三流动路径中并且待加热的空气通过第四流动路径流动。 根据本技术适宜的是,热交换器的这些板片至少部分地具有孔口和/或盆状物作为连接和接合区域,并且在连接区域之间具有形成通道的结构(如压印),以便形成流动路径。那么这一点优选可通过冲压或深拉伸制成,因此盆状物以及形成通道的结构都由平的板材或平的带材冲压或拉伸而来。在此工艺或模具中还可冲出孔口。 在此有利的是,该板片组的第一板片在两个相对而置的端部区域中分别具有两个连接区域作为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的入口和/或出口,并且在两个连接区域之间分别设置形成通道的结构,以便形成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其中在第一板片的相对而置的端部上还设置有两个孔口和/或盆状物,以便与第三流动路径相连。如果该板片大致构成为矩形,则该板片设置有两个短边和两个长边。那么有利的是,第一板片的各连接区域设置在两个相对而置的短边上。在此,构成为流动路径的结构的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则大致在长边方向上定向。因此,能够为穿流的流体(例如致冷剂)产生相对较长的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并且为空气产生相对较短的第四流动路径。这减少了空气的压差,并且减少了蒸发器中的空气的噪音。 在此还有利的是,该板片组的第二板片在两个相对而置的端部区域中分别具有两个连接区域作为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的入口和/或出口,并且在两个连接区域之间分别设置形成通道的结构,以便形成第一或第二流动路径,其中在第一板片的相对而置的端部上还设置有两个孔口和/或盆状物,以便与第三流动路径相连。 在此尤其有利的是,第二或第一流动路径的两个连接区域之间未设置形成通道的结构或者设置有体积改变或减少的形成通道的结构。这一点是有利的,因为第三流动路径能够设置在此区域中,而不会明显干扰地影响第一或第二流动路径。 在此有利的是,第三板片与第二板片这样连接,使得第三板片在没有形成通道的结构的情况下设置在该板片区域中,或者借助体积改变或减少的形成通道的结构设置在该板片区域中,并且构成第三流动路径,并且具有孔口 和/或盆状物,所述孔口和/或盆状物(作为入口或出口)与第二板片的第三流动路径的孔口和盆状物相通。这一点是有利的,因为第三流动路径能够设置在此区域中,而不会明显干扰地影响第一或第二流动路径。 有利的是,这三个流动路径的连接和接合区域这样设置,即每个流动路径的连接和接合区域分别基本上并排地设置在板片或板片组的相对而置的端部上。 还有利的是,第三流动路径的连接和接合区域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的连接和接合区域之间。这可实现接口的均匀布置,因为第三流动通道的接口一定能够保持得比另两个流动通道的接口更小。 备选地适宜的是,第三流动路径的连接和接合区域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的连接和接合区域的旁边。 还有利的是,第一和/或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其具有多个用来形成第一流动路径、第二流动路径和/或第三流动路径的板片组,其中在相邻的板片组之间形成用于第四流动路径的空间区域,该板片组由至少一个具有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板片对构成以形成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其特征在于,第三板片与第一板片中的一个或第二板片中的一个配合设置以形成第三流动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30 DE 102011090159.01.一种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其具有多个用来形成第一流动路径、第二流动路径和/或第三流动路径的板片组,其中在相邻的板片组之间形成用于第四流动路径的空间区域,该板片组由至少一个具有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板片对构成以形成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其特征在于,第三板片与第一板片中的一个或第二板片中的一个配合设置以形成第三流动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这些板片具有孔口和/或盆状物作为连接和接合区域,并且在连接区域之间具有形成通道的结构,以便形成流动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通道的结构是压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板片组的第一板片在两个相对而置的端部区域中分别具有两个连接区域以作为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的入口和/或出口,并且在两个连接区域之间分别设置形成通道的结构以形成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其中在第一板片的相对而置的端部上还设置有两个孔口和/或盆状物以与第三流动路径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板片组的第二板片在两个相对而置的端部区域中分别具有两个连接区域以作为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的入口和/或出口,并且在两个连接区域之间分别设置形成通道的结构以形成第一流动路径或第二流动路径,其中在第一板片的相对而置的端部上还设置有两个孔口和/或盆状物以与第三流动路径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流动路径或第一流动路径的两个连接区域之间未设置有形成通道的结构或者设置有体积改变或减少的形成通道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夫冈·塞沃尔德法尔克·维瑞格埃米尔·诺伊曼
申请(专利权)人:贝洱两合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