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614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0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包括车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备胎紧固器(2)和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多个备胎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备胎支架(4)与备胎(3)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3)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能够合理化备胎受到的压紧力,消除备胎的压紧变形,有效保证备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备胎固定结构。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轮胎是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车辆悬架共同来缓和车辆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具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车辆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车辆的重量。事实上,轮胎在车辆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轮胎无法避免因发生意外而需要临时使用备胎的情况,现有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通常包括备胎横梁1、备胎压板9以及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I上的备胎紧固器2。现有的车辆备胎固结构,仅在备胎横梁I上有固定点(即备胎压板9处),固定点位于备胎紧固器2的链条中心两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力的影响,备胎3容易以备胎横梁上的两个固定点为轴线发生晃动,而通过加大备胎紧固器2施加的预紧力矩,能够减小备胎晃动量却无法完全消除,而加大备胎紧固器2施加的预紧力矩使得备胎3受到较大的压紧力而长时间处于被压紧的状态,容易在压紧处形成变形,降低备胎的使用寿命。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化备胎受到的压紧力,消除备胎的压紧变形,有效保证备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该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能够合理化备胎受到的压紧力,消除备胎的压紧变形,有效保证备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O此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的车辆,该车辆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能够合理化备胎受到的压紧力,消除备胎的压紧变形,有效保证备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包括车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备胎紧固器和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多个备胎支架,所述多个备胎支架与备胎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车架左纵梁、与所述车架左纵梁对称设置的车架右纵梁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左纵梁和所述车架右纵梁的备胎横梁,所述备胎紧固器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上,所述备胎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上的第一备胎支架。优选地,所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备胎横梁相邻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左纵梁和所述车架右纵梁的车架横梁,所述备胎支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横梁上的第二备胎支架。优选地,所述备胎紧固器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的对称中心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备胎支架固定于所述车架横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备胎支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备胎横梁的对称面左侧和右侧。优选地,所述第二备胎支架、所述第一备胎支架与所述备胎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的周向间隔120°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备胎支架具有压板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备胎支架为“几”字形杆折弯件。在上述技术方 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的车辆。本技术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由于包括车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备胎紧固器和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多个备胎支架,所述多个备胎支架与备胎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因此能够通过所述备胎紧固器的吊链(所述吊链连接备胎的轮毂)对备胎施加紧固力矩以及多个备胎支架对备胎限位将所述备胎固定,并防止备胎发生晃动,同时能够将备胎支架对备胎施加的反作用力(即压紧力)均匀分散,合理化备胎受到的压紧力,消除备胎的压紧变形,有效保证备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本技术的车辆由于包括本技术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因此其同样具有以上优点。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备胎横梁2备胎紧固器3备胎4备胎支架5车架横梁6第二备胎支架7第一备胎支架9备胎压板10车架左纵梁11车架右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通常是指该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方位,也就是该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在车辆完成装配的情况下的方位。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备胎固定结构,通过对图1和图2的对比,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在结构上的改进,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包括车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备胎紧固器2和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多个备胎支架4,其中,所述多个备胎支架4与备胎3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3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车架、所述备胎紧固器2和所述备胎支架4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之内。本技术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由于包括车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备胎紧固器2和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多个备胎支架4,所述多个备胎支架4与备胎3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3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因此能够通过所述备胎紧固器2的吊链(所述吊链连接备胎的轮毂)对备胎3施加紧固力矩以及多个备胎支架4对备胎3限位将所述备胎3固定,并防止备胎3发生晃动,同时能够将备胎支架4对备胎3施加的反作用力(即压紧力)均匀分散,合理化备胎受到的压紧力,消除备胎的压紧变形,有效保证备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在本技术的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之中,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车架左纵梁10、与所述车架左纵梁10对称设置的车架右纵梁1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如焊接)于所述车架左纵梁10和所述车架右纵梁11的备胎横梁1,所述备胎紧固器2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I上,所述备胎支架4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I上的第一备胎支架7,更优选地,所述备胎支架4包括4个焊接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I上的第一备胎支架7(图中未显示),该备胎支架4与备胎3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3的周向间隔90°布置,从而能够将备胎支架4对备胎3施加的反作用力均匀分散,合理化备胎受到的压紧力,消除备胎的压紧变形,有效保证备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同时,最小化对现有的车架的改动。在上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中,具体地,所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备胎横梁I相邻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如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车架左纵梁10和所述车架右纵梁11的车架横梁5,所述备胎支架4还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车架横梁5上的第二备胎支架6,因此使得该第二备胎支架6与焊接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I上的第一备胎支架7 —同限定所述备胎3,同时第二备胎支架6与第一备胎支架7具有较大的跨度,因此对备胎3的限定也更稳固。在本技术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备胎紧固器2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I的对称中心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备胎支架6固定于所述车架横梁5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备胎支架7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备胎横梁I的对称面左侧和右侧从而使得所述备胎3的重心与车辆车架的重心重合,尽可能降低备胎3及备胎固定结构对整车的乘坐舒适性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该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包括车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备胎紧固器(2)和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多个备胎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备胎支架(4)与备胎(3)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3)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该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包括车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备胎紧固器(2)和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多个备胎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备胎支架(4)与备胎(3)的接触点沿所述备胎(3)的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车架左纵梁(10)、与所述车架左纵梁(10)对称设置的车架右纵梁(1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左纵梁(10)和所述车架右纵梁(11)的备胎横梁(1),所述备胎紧固器(2)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I)上,所述备胎支架(4)包括固定于所述备胎横梁(I)上的多个第一备胎支架(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备胎固定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备胎横梁(I)相邻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左纵梁(10)和所述车架右纵梁(11)的车架横梁(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友太梁飞袁向科高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