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条及车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342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条及车门总成,其中,该密封条包括:用于夹持在车门总成上的第一泡管、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第一泡管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用于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接触的第二泡管和第三唇边,所述第二泡管由海绵橡胶围成;所述第一泡管、第二泡管、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密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密封条及车门总成通过在密封条上设置第一泡管与车门钣金卡接,设置第二泡管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来实现车门钣金与车身的密封。通过将第一泡管设置为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防止了密封条在车门钣金上的窜动,从而不必采用额外的卡子来固定密封条,简化了安装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条及车门总成,其中,该密封条包括:用于夹持在车门总成上的第一泡管、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第一泡管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用于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接触的第二泡管和第三唇边,所述第二泡管由海绵橡胶围成;所述第一泡管、第二泡管、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密封条。本技术提供的密封条及车门总成通过在密封条上设置第一泡管与车门钣金卡接,设置第二泡管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来实现车门钣金与车身的密封。通过将第一泡管设置为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防止了密封条在车门钣金上的窜动,从而不必采用额外的卡子来固定密封条,简化了安装结构。【专利说明】密封条及车门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钣金闭合与密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条及车门总成。
技术介绍
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箱盖等许多车身的闭合位置需要设置密封条,来阻止水、空气、噪声和灰尘进入乘客舱。现有的密封条安装方式,多是通过胶带、泡钉、钣金卡持或上述方式中任意两种的组合。对于胶带安装的方式,其成本高,而且对于使用环境要求较高(例如要求洁净度或温度)。采用泡钉的安装方式,若用于车门上门框区域则容易造成漏水等问题。对于钣金夹持的密封条安装方式,密封条的被夹持部位多是有海绵橡胶制成。海绵橡胶的拉伸率大,在钣金中固定时,容易延长度方向发生窜动和松脱,因此,还需要额外的设置卡子来固定密封条,安装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密封条及车门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条安装结构复杂的问题,以简化安装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条,其中,包括:用于夹持在车门总成上的第一泡管、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第一泡管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用于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接触的第二泡管和第三唇边,所述第二泡管由海绵橡胶围成;所述第一泡管、第二泡管、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密封条。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实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微发泡密实橡胶或磁性密实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实橡胶的硬度为邵氏硬度A30至A85。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实橡胶的硬度为邵氏硬度A60。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海绵橡胶的密度为0.45-0.75g/cm3。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海绵橡胶的密度为0.6g/cm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和剖面为C形的C形钣金,所述C形钣金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其中:该车门总成还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密封条,所述第一泡管夹持在所述C形钣金内;所述第一唇边夹持在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第二唇边夹持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如上所述的车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泡管的壁厚为不均匀壁厚。如上所述的车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泡管与所述C形钣金的两侧之间留有间隙。如上所述的车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泡管与C型钣金的两端抵接处的干涉量为0-0.5mm。本技术提供的密封条及车门总成通过在密封条上设置第一泡管与车门钣金卡接,设置第二泡管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来实现车门钣金与车身的密封。通过将第一泡管设置为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防止了密封条在车门钣金上的窜动,从而不必采用额外的卡子来固定密封条,简化了安装结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条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条与车门钣金和车身钣金配合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条,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的是该密封条的端面结构。该密封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泡管1、第二泡管2、第一唇边3、第二唇边4和第三唇边5,其中,第一泡管1、第一唇边3和第二唇边4均是夹持在车门总成上。车门总成包括固定贴合的车门内板6和车门外板7,车门内板6朝向车舱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剖面为C形的C形钣金8,该C形钣金8夹持密封条上的第一泡管I。第一唇边3夹持在车门外板7上,第二唇边4夹持在车门内板6上。第二泡管2和第三唇边5用于与车身钣金10压缩密封接触,当车门总成呈打开状态时,第二泡管2和第三唇边5为自由状态。当车门总成呈闭合状态时,第二泡管2和第三唇边5则与车身钣金10压缩密封接触,图2示出的即为车门总成与车身钣金10为闭合状态的示意图。上述第一泡管I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密实橡胶优选为三元乙丙橡胶、微发泡密实橡胶或磁性密实橡胶中的任意一种,硬度上可以选择邵氏硬度A30至A85,优选的是硬度值为A60。密实橡胶的硬度较高,第一泡管I与C形钣金8卡接后,沿密封条的长度方向上不易发生窜动,避免了密封条的脱出,因此不必额外采用卡子来卡持密封条,简化了安装结构,同时定位更准确、更牢固。第二泡管2由海绵橡胶围成,可选用密度为0.45-0.75g/cm3的海绵橡胶,优选的密度值为0.6g/cm3。由于海绵橡胶具有高弹性,所以当车门总成与车身钣金10闭合后,密封效果更好,同时关门的噪声不大,有较好的关门声音质量。优选的是,第一泡管I的壁厚为不均匀壁厚,不均匀的壁厚有利于安装时密封条在壁厚较薄的区域弯折,继而变形,以提供合适大小的插入力或拔出力。为了使密封条在安装进C形钣金8之后,二者不会压得太紧而影响装配或拆卸,可以设置第一泡管I与C形钣金8的两侧之间留有间隙9。如图2所示,安装密封条时,第一泡管I的底面贴紧定位在C形钣金8的底面,贴紧处的两侧留有间隙9。进一步地,设置第一泡管I与C型钣金8的两边侧(第一边侧81和第二边侧82)抵接处的干涉量均为0-0.5mm。如图2所示,安装密封条时,将第一泡管I的第一端先插入C形钣金8的第一边侧81,然后按压密封条,使第一泡管I的第二端进入C形钣金8的第二边侧82,预留的干涉量使密封条与C形钣金8卡接的更加牢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条及车门总成通过在密封条上设置第一泡管与车门钣金卡接,设置第二泡管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来实现车门钣金与车身的密封。通过将第一泡管设置为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防止了密封条在车门钣金上的窜动,从而不必采用额外的卡子来固定密封条,简化了安装结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夹持在车门总成上的第一泡管、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第一泡管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 用于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接触的第二泡管和第三唇边,所述第二泡管由海绵橡胶围成; 所述第一泡管、第二泡管、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密封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实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微发泡密实橡胶或磁性密实橡胶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实橡胶的硬度为邵氏硬度A30至 A8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实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在车门总成上的第一泡管、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第一泡管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用于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接触的第二泡管和第三唇边,所述第二泡管由海绵橡胶围成;所述第一泡管、第二泡管、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密封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坡郭恒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