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末端制孔执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991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8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制孔执行器,包括通过支架连接板(15)相连主轴单元(2)的压紧单元(1)制孔执行器、检测单元和支承单元,主轴单元固联在进给单元(3)的台板(25)上。检测单元(5)采用至少三个以45°角等分均布于传感器支座(14)圆周上的线性位移传感器或个激光位移传感器,且每个位移传感器均在径向上朝着同轴装配在传感器支座中心圆孔的压头支座(12),其中心线相交于压头支座的中心点,配合工艺规划仿真软件和视觉系统对末端制孔执行器钻头的旋转及工件的垂直进给实时进行法向检测,调整钻头与工件相对姿态的垂直度,保证钻头和工件的垂直。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制孔效率和精度,可改善制孔质量,减少工人重复劳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制孔执行器,包括通过支架连接板(15)相连主轴单元(2)的压紧单元(1)制孔执行器、检测单元和支承单元,主轴单元固联在进给单元(3)的台板(25)上。检测单元(5)采用至少三个以45°角等分均布于传感器支座(14)圆周上的线性位移传感器或个激光位移传感器,且每个位移传感器均在径向上朝着同轴装配在传感器支座中心圆孔的压头支座(12),其中心线相交于压头支座的中心点,配合工艺规划仿真软件和视觉系统对末端制孔执行器钻头的旋转及工件的垂直进给实时进行法向检测,调整钻头与工件相对姿态的垂直度,保证钻头和工件的垂直。利用本技术能够提高制孔效率和精度,可改善制孔质量,减少工人重复劳动。【专利说明】机器人末端制孔执行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的自动化制孔末端执行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人工钻孔,工作量大,过程枯燥,钻孔的效率低,孔的精度和质量难以保证一致性,批量化生产人力和物力成本高。目前的自动钻铆机受制于自身的结构形式:全作间的高精度造就了设备的大型化、高刚性,但存在质量大、设备笨重、用途太专一的缺点。自动钻铆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维护困难,并且需要配套固定型架或自动托架,其投资也是巨大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飞机制造行业对飞机装配技术提出了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的生产要求,飞机柔性装配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器人制孔技术是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和研究方向。在一架大型飞机上,大约有150-300万个连接件,而这些连接孔的质量严重制约着飞机的使用寿命。目前这些连接孔主要采用工人手工制孔,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更重要的是很难保证连接孔的质量。目前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工艺规划、夹紧、钻孔、锪窝、去毛刺等操作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单元、末端制孔执行器单元、上位机控制单元以及工艺规划仿真软件单元。机器人制孔系统一般采取工件不动、机器人移动的方式。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的工作分工由机器人完成末端执行器的精确定位和定姿,由末端执行器完成钻头的旋转及进给,由监测及标定系统对加工过程及定位精度进行实时测量,整个系统由中央控制器控制工艺顺序,跟踪数据(如刀具寿命和孔径)。末端执行器与传统的数控机床上的动力头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具有压紧装置和实时力反馈装置;其次在于它的独立性和通用性:独立性表现在它本身就是个小型的制孔装置,利用它可进行一些切削实验;通用性表现在它可以配合不同的移动平台构成钻削系统。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压紧力的设定。钻削开始之前,机器人将末端控制器上的钻头移动到预定位置和姿态,由末端执行器的压紧装置与被加工工件接触,并施加一定压紧力。压紧力的主要作用包括:一是补偿重力对末端执行器角度造成的影响;二是消除叠层材料层与层间的间隙,防止层间毛刺的进入;三是使结构紧凑,增加系统的动态刚度。目前,正在应用的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其压紧力和钻削力是耦合的,这样的设计使得压脚上的力随切削力的增大而减小,而作用在机器人上的力始终是压紧力,使得机器人在钻孔时不用承受动态的力,而只承受一个静态的力,这种设计应保证压紧力大于切削力,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孔的质量。但这种设计也存在一个缺点,会造成工件的变形。原因是在钻孔前必须先压紧,而此时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很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难题。由于被加工件多是大型曲面,在到达指定位置后,需要调整钻头与工件的相对姿态,保证钻头和工件的垂直。目前一般采用4个线性位移传感器(LVDT)或4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来调整钻头和工件的垂直。如何利用视觉系统或较少的位移传感器进行钻头的调姿,调整刀具和工件表面的垂直度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技术之一。制孔的位置精度即法线精度受到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负载、安装方式、刚度、末端执行器的机械间隙、刀具的磨损、热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如何采用检测、标定、补偿的方式,提高机器人自动制孔的位置及姿态精度也是制约制孔质量的关键问题。飞机的壁板、尾翼、垂翼、舵板等均是复杂曲面,对这些工件进行钻孔、铆接、焊接、切割、涂料等加工操作时,必须要求工件表面与加工工具(钻头、焊枪、激光器等)垂直。有2种方法可实现这种相对位姿的调整:一种是将工件固定不动,将加工工具安装在工业机器人上,通过工业机器人的大范围运动调整加工工具的位置与姿态,使之与被加工工件表面垂直;第二种方法是将被加工工件安装在工业机械臂上,由机械臂调整被加工工件的位置及姿态,而加工工具可以采用传统的机床进行。这种加工系统可实现多工艺自动化,被称之为机器人柔性平台。由于机器人配备了测量设备,可实时确定夹具和工件的位姿,夹具几何结构的改变可在生产过程中被实时确定,避免了定期将夹具从生产过程中取出,因此可实现多过程自动化,缩短制品的生产周期。中国专利号CN101417348A公开的一种钻孔末端执行器,由于该钻孔末端执行器不具备法向找正功能,不能保证钻孔的高精度。该末端执行器压力驱动部分独立进给,导致末端执行器工作时给工件的综合压力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备法向找正功能,能够提高制孔效率和精度,改善制孔质量,减少工人重复劳动,工业机器人用的自动化制孔末端执行器。本技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制孔执行器,主要包括通过支架连接板15相连主轴单元2的压紧单元I制孔执行器、进给单元、检测单元和支承单元,主轴单元2固联在进给单元3的台板25上,进给单元3通过二级滑台相连支承单元4,其特征在于,检测单元5采用至少三个以45°角等分均布于传感器支座14圆周上的线性位移传感器(LVDT)或个激光位移传感器,且每个位移传感器均在径向上朝着同轴装配在传感器支座14中心圆孔的压头支座12,其中心线相交于压头支座12的中心点,配合工艺规划仿真软件和视觉系统对末端制孔执行器钻头的旋转及工件的垂直进给实时进行法向检测,调整钻头与工件相对姿态的垂直度,保证钻头和工件的垂直。本技术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以45°角等分均布于传感器支座14圆周上的线性位移传感器(LVDT)或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过工艺规划仿真软件配合视觉系统对末端制孔执行器钻头的旋转及工件的垂直进给实时进行法向检测,能够有效保证钻头和工件的位置精度和垂直度,法向测量精度:优于0.15° ;满足飞机装配制孔法向精度要求,锪窝深度精度:±0.05mm ;满足铆接凹凸量精度控制要求。进给单元3通过二级滑台相连支承单元4,稳定的机械机构能够保证连接孔的圆度,夹紧力:10 -1OOKgf ;提高制孔质量,减少材料夹层粉尘,提高系统工作刚性。末端制孔执行器上的压紧装置能够避免夹层之间的毛刺与切屑,而自动除毛刺装置则能有效去除连接孔进口和出口两侧的毛刺。主轴单元实现了切削功能以及切削速度可调,进给单元实现了钻头的进给以及进给速度可调,支承单元保证了末端执行器整体的刚度,检测单元实现了法向检测。工艺规划仿真软定位精度补偿技术,使得机器人可以作为一种灵活的柔性平台,配合本技术的末端执行器,可以构成一种高效的柔性制孔系统,从而提高制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制孔执行器,主要包括通过支架连接板(15)相连主轴单元(2)的压紧单元(1)制孔执行器、进给单元、检测单元和支承单元,主轴单元(2)固联在进给单元(3)的台板(25)上,进给单元(3)通过二级滑台相连支承单元(4),其特征在于,检测单元(5)采用至少三个以45°角等分均布于传感器支座(14)圆周上的线性位移传感器(LVDT)或激光位移传感器,且每个位移传感器均在径向上朝着同轴装配在传感器支座(14)中心圆孔的压头支座(12),其中心线相交于压头支座(12)的中心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世明李东明廖文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