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杠及其吸能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581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件,其中,该吸能件的内侧沿该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分别卡接在保险杠横梁上、下两侧的内上卡边(1)和内下卡边(2),并且该吸能件的外侧沿该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外下凸台(3),外下凸台上形成有第一凹穴(3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汽车保险杠和汽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尤其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延长了撞击力的作用时间,根据动量守恒的公式,从而可以减小撞击力的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简单的吸能件,大大提高了对碰撞能量的吸收,不但节约了材料以降低汽车制造的成本,还能够降低汽车碰撞时造成的损害,尤其是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小腿造成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件,其中,该吸能件的内侧沿该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分别卡接在保险杠横梁上、下两侧的内上卡边(1)和内下卡边(2),并且该吸能件的外侧沿该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外下凸台(3),外下凸台上形成有第一凹穴(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汽车保险杠和汽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尤其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延长了撞击力的作用时间,根据动量守恒的公式,从而可以减小撞击力的大小。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简单的吸能件,大大提高了对碰撞能量的吸收,不但节约了材料以降低汽车制造的成本,还能够降低汽车碰撞时造成的损害,尤其是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小腿造成的损害。【专利说明】汽车、保险杠及其吸能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件以及包括该吸能件的保险杠和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保险杠中普遍使用吸能件,用于在碰撞过程中起到吸能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吸能件通常采用常规的泡沫结构,其吸能效率低,吸能效果不理想,因此不能在碰撞中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不能很好地保护行人的小腿。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在保险杠与碰撞对象的碰撞过程中,根据动量与冲量之间的关系可知:mvfmvfp Δ t(I)其中,m为汽车的质量,Vl为碰撞开始时汽车的速度,V2为碰撞结束时汽车的速度,P为撞击力,Δ t为碰撞时间。通过上述公式(I)可知,对于由于汽车从碰撞开始到碰撞结束时的动量变化一定(由于碰撞通常以汽车停止为结束,因此V2通常为0),因此要想降低撞击力p,需要延长碰撞时间Λ to目前,有些汽车采用了前保险杠安全气囊来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来保护行人,虽然该装置比较有效,但是涉及到对汽车比较大的改造,比如在汽车上进行行人识别传感器的布置、标定及气囊自身的布置、标定,这就使得车辆开发难度较大,研发成本高且不利于推广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件,该吸能件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吸收能量以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件,其中,该吸能件的内侧沿该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分别卡接在保险杠横梁上、下两侧的内上卡边和内下卡边,并且该吸能件的外侧沿该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外下凸台,所述外下凸台上形成有第一凹穴。优选地,所述第一凹穴形成为从所述外下凸台的外侧面向内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凹穴形成为多个且沿所述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分布。优选地,所述内下卡边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槽。优选地,所述凹槽形成为多个且沿所述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一凹穴和凹槽沿所述吸能件的长度方向相互交错地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凹穴与所述凹槽沿所述吸能件的长度方向的开口宽度尺寸比为0.6-0.8,所述第一凹穴与所述凹槽沿所述吸能件的厚度方向的深度尺寸比为0.6-0.8。优选地,所述内上卡边包括相互间隔的朝内凸出的凸块。优选地,所述内上卡边上形成有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第二凹穴,该第二凹穴从所述内上卡边的外侧面向内延伸。优选地,所述吸能件由泡沫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该汽车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横梁,其中,该保险杠还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能件,该吸能件的内上卡边和内下卡边分别卡接到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上下两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吸能件上形成凹穴,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尤其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延长了撞击力的作用时间,根据动量守恒的公式,从而可以减小撞击力的大小。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简单的吸能件,大大提高了对碰撞能量的吸收,不但节约了材料以降低汽车制造的成本,还能够降低汽车碰撞时造成的损害,尤其是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小腿造成的损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吸能件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吸能件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吸能件的内侧的正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吸能件的外侧的正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吸能件的左视图;图6是行人的小腿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其中,曲线a和b分别表示在采用现有技术的保险杠的汽车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保险杠的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过程中,行人的小腿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7是行人的小腿的减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其中,曲线a和b分别表示在采用现有技术的保险杠的汽车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保险杠的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过程中,行人的小腿的减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8是吸能件吸收的能量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其中,曲线a和b分别表示在采用现有技术的保险杠的汽车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保险杠的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过程中,吸能件吸收的能量与时间的关系。附图标记说明I内上卡边11凸块12第二凹穴2内下卡边21凹槽3外下凸台31第一凹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本专利技术的吸能件装配到汽车上之后的方向,也就是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方向,“内、外”则指朝向汽车的一侧和远离汽车的一侧,其中,“内”指吸能件朝向汽车的一侧,也就是与保险杠横梁连接的一侧,“外”指吸能件远离汽车的一侧,也就是与保险杠横梁相反的一侧。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吸能件可以用在汽车的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上,因此在说明书中以吸能件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作为参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件,其中,该吸能件的内侧沿该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分别卡接在保险杠横梁上、下两侧的内上卡边I和内下卡边2,并且该吸能件的外侧沿该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外下凸台3,所述外下凸台3上形成有第一凹穴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该吸能件可以用于汽车的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横梁和连接在保险杠横梁外侧的吸能件,吸能件连接在保险杠横梁的外侧,该吸能件通过内上卡边I和内下卡边2分别卡接在保险杠横梁的上、下两侧,从而使得吸能件能够与保险杠横梁连接在一起构成保险杠。由于在汽车的前后都可以设置保险杠,本专利技术的吸能体对于前后保险杠都可以适用,为了描述准确且方便,用“内”来表示吸能体朝向汽车的一侧,对于前保险杠的吸能体来说,就是朝向汽车的后方,对于后保险杠的吸能体来说,就是朝向汽车的前方,用“外”来表示吸能体远离汽车的一侧,对于前保险杠的吸能体来说,就是朝向汽车的前方,对于后保险杠的吸能体来说,就是朝向汽车的后方。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吸能体来说,内上卡边1、内下卡边2和外下凸台3都沿着吸能件的长度方向设置,也就是沿着保险杠的长度方向设置,即汽车的宽度方向设置。其中内上卡边I和内下卡边2朝向内侧,从而与保险杠横梁卡接在一起,外下凸台3朝向外侧,在发生碰撞时最先与碰撞物体相接处,该外下凸台3上形成有第一凹穴31,从而使得外下凸台3能够发生充分的变形,以延长碰撞力的作用时间。根据动量与冲量之间的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的内侧沿所述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分别卡接在保险杠横梁上、下两侧的内上卡边(1)和内下卡边(2),并且所述吸能件的外侧沿所述吸能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外下凸台(3),所述外下凸台(3)上形成有第一凹穴(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朋利刘树森马中会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