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19853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1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具备:具有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形成在中间轴的内周面的多个内周花键齿的多个外侧离合器片和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形成在内侧轴的外周面的多个外周花键齿的多个内侧离合器片的多片式离合器;按压多片式离合器的按压机构;以及控制按压机构的控制部,控制部判定是在中间轴和内侧轴的相对旋转速度为规定值以上的状态下按压多片式离合器的第一工作状态、还是在上述相对旋转速度小于规定值的状态下按压多片式离合器的第二工作状态,并基于该判定的结果来控制按压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具备:具有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形成在中间轴的内周面的多个内周花键齿的多个外侧离合器片和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形成在内侧轴的外周面的多个外周花键齿的多个内侧离合器片的多片式离合器;按压多片式离合器的按压机构;以及控制按压机构的控制部,控制部判定是在中间轴和内侧轴的相对旋转速度为规定值以上的状态下按压多片式离合器的第一工作状态、还是在上述相对旋转速度小于规定值的状态下按压多片式离合器的第二工作状态,并基于该判定的结果来控制按压机构。【专利说明】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2012年12月6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267370的全部内容,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全都通过援引而被包含于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例如涉及车辆的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四轮驱动车的驱动力传递系统中,公知有如下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在汽车传动轴和驱动源(发动机)之间配置啮合式离合器,并且,在汽车传动轴和辅助驱动轮(后轮)之间配置能够连续地调整所传递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12-61923 号公报)。对于日本特开2012-61923号公报所记载的四轮驱动车,鉴于当在发动时在主驱动轮(前轮)产生滑移的情况下啮合式离合器的输入输出部件之间的差动旋转变大从而无法使啮合式离合器连结的课题,当判定为路面的摩擦系数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在发动前使啮合式离合器连结。由此,即便是在发动时在主驱动轮产生滑移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朝辅助驱动轮分配驱动源的驱动力,能够使滑移收敛。并且,日本特开2012-61923号公报所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配置在汽车传动轴侧的外侧壳体和辅助驱动轮侧的内侧轴之间。上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具有多片式离合器和按压机构。在上述多片式离合器交替排列有多个外侧离合器片以及多个内侧离合器片。上述按压机构按压上述多片式离合器而使外侧离合器片和内侧离合器片摩擦滑动。按压机构具有凸轮机构和电磁线圈。上述凸轮机构借助第一凸轮部件与第二凸轮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来产生按压力。进而,该按压机构构成为:通过在对电磁线圈通电的状态下外侧壳体和内侧轴相对旋转,第一凸轮部件和第二凸轮部件相对旋转从而凸轮机构工作而按压多片式离合器。但是,对于该驱动力传递装置,由于借助外侧壳体和内侧轴相对旋转而使凸轮机构工作,因此,在发动前,无法按压多片式离合器。因此,即便啮合式离合器处于连结状态,且电磁线圈被通电,在发动的瞬间也处于仅朝主驱动轮传递驱动源的动力的二轮驱动状态。因此,考虑应用例如像日本特开2009-108972号公报所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那样形成为借助电动马达的扭矩使凸轮机构工作的结构的按压机构。根据这种按压机构,由于即便在发动前也能够按压多片式离合器,因此能够从发动的瞬间开始就形成为四轮驱动状态,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滑移。但是,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确认:当使用即便在多片式离合器的输入输出部件之间不存在差动旋转的状态下也能够按压多片式离合器的按压机构的情况下,即便按压机构所产生的按压力相同,经由多片式离合器实际传递的驱动力也会发生偏差。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多片式离合器被按压时的输入输出部件之间的差动旋转速度和实际传递的驱动力之间存在相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经由多片式离合器传递的驱动力的精度的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具备:外侧旋转部件,该外侧旋转部件在内周面形成有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多个内周花键齿;内侧旋转部件,该内侧旋转部件在上述外侧旋转部件的内侧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外侧旋转部件在同轴上相对旋转,且在外周面形成有沿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多个外周花键齿;多片式离合器,该多片式离合器通过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交替配置多个外侧离合器片和多个内侧离合器片而构成,上述外侧离合器片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上述多个内周花键齿,上述内侧离合器片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上述多个外周花键齿;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沿上述旋转轴方向按压上述多片式离合器;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上述按压机构,其中,上述控制部判定是在上述外侧旋转部件和上述内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速度为规定值以上的状态下上述多片式离合器被按压的第一工作状态、还是在上述相对旋转速度小于上述规定值的状态下上述多片式离合器被按压的第二工作状态,并基于上述判定的结果来控制上述按压机构。根据以下的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能够进一步清楚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的和进一步的特征、优点,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四轮驱动车的概要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离合器机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速机构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凸轮机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凸轮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器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所执行的处理的一个具体例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特性映射以及第二特性映射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四轮驱动车的概要结构的结构图。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结构例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所执行的处理的一个具体例的流程图。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所执行的处理的一个具体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四轮驱动车的概要结构的结构图。该四轮驱动车200具备驱动力传递系统201、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202、变速器203、作为主驱动轮的前轮204L、204R以及作为辅助驱动轮的后轮205L、205R。发动机202是使四轮驱动车200发动以及加速的行驶用的驱动源的一例,但是,也可以将发动机以及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并且,也可以代替发动机而使用电动马达作为车辆的行驶用的驱动源。驱动力传递系统201与前差速器206以及后差速器207 —起配置于四轮驱动车200的从变速器203侧到后轮205L、205R侧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且被搭载于四轮驱动车200的车体(未图示)。进而,驱动力传递系统201具有驱动力传递装置1、汽车传动轴2以及驱动力断续装置3,构成为能够将四轮驱动车200的四轮驱动状态切换成二轮驱动状态,或者将二轮驱动状态切换成四轮驱动状态。此处,四轮驱动状态是指发动机202的驱动力传递至前轮204L、204R以及后轮205L、205R的状态,二轮驱动状态是指发动机202的驱动力仅传递至前轮204L、204R的状态。驱动力传递装置I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并且,在四轮驱动车200搭载有对驱动力传递装置I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CO。驱动力传递装置I以及控制装置CO构成对朝后轮205L、205R的发动机202的驱动力的传递进行控制的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C。前差速器2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所述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具备:外侧旋转部件,该外侧旋转部件在内周面形成有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多个内周花键齿;内侧旋转部件,该内侧旋转部件在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的内侧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在同轴上相对旋转,且在外周面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多个外周花键齿;多片式离合器,该多片式离合器通过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交替配置多个外侧离合器片和多个内侧离合器片而构成,所述外侧离合器片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多个内周花键齿,所述内侧离合器片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多个外周花键齿;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沿所述旋转轴方向按压所述多片式离合器;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按压机构,所述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判定是在所述外侧旋转部件和所述内侧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速度为规定值以上的状态下所述多片式离合器被按压的第一工作状态、还是在所述相对旋转速度小于所述规定值的状态下所述多片式离合器被按压的第二工作状态,并基于所述判定的结果来控制所述按压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明谷口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