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292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包括翻转气缸、吊杆、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通过导轨滑块机构连接,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吊杆的顶端设有吊环,所述吊杆的底端与所述下部框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与所述吊杆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下部框架铰接,所述吊杆与所述下部框架的铰接点与所述活塞杆与所述下部框架的铰接点不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极大地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操作人员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完全消除了前侧围零件由人工搬运所带来的人机工程和安全隐患,特别适合高节拍、大批量的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尤其涉及工装夹具中的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
技术介绍
目前车身大部分零件是放置在生产线两旁的料框中,生产时需将零件从料框搬运到相应生产线上位置上进行焊接,目前大都采用人工搬运方式。对于某些重量大、体积大且外表面轮廓复杂的零件——比如前侧围零件,操作者在搬运过程需弯腰并进行翻转,不符合人机工程要求,且车身车间高节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也会给操作者带来安全隐患。目前生产现场采用两名操作工一同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包括翻转气缸、吊杆、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通过导轨滑块机构连接,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吊杆的顶端设有吊环,所述吊杆的底端与所述下部框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翻转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吊杆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下部框架铰接,所述吊杆与所述下部框架的铰接点与所述活塞杆与所述下部框架的铰接点不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框架的顶端设有上部卡槽,所述下部框架的底端设有下部卡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卡槽至少有二个,所述下部卡槽至少有二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滑块机构包括形成移动副的导轨和滑块,所述下部框架上设有二个导轨安装凸台,所述导轨设置在二个所述导轨安装凸台之间,所述滑块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撑杆和限位锁杆,所述撑杆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上,所述限位锁杆上设有限位卡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杆连接有上推手柄,所述上推手柄与所述上部框架通过锁紧螺杆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部框架的顶部与所述上部框架的底部通过所述导轨滑块机构连接,所述吊环连接有平衡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部框架的中部设有翻转支架,所述吊杆的底端与所述翻转支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翻转支架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支架为L形,所述翻转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下部框架连接,所述翻转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翻转支架的拐角部与所述吊杆的底端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通过连杆与所述翻转支架铰接,所述连杆铰接有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气缸开关,所述气缸开关通过电磁阀与所述翻转气缸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控制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使下部框架、上部框架呈竖直状态,将下部框架与前侧围零件卡接,向上推上部框架,使上部框架在导轨滑块机构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与前侧围零件卡接,然后通过限位机构锁住上部框架与下部框架,使上部框架无法下滑,再控制翻转气缸的活塞杆收缩,使下部框架、上部框架及前侧围零件呈水平状态,再通过吊环将前侧围零件移动到生产线合适位置,放下前侧围零件,然后打开限位机构,使下部框架、上部框架脱离前侧围零件,即完成前侧围零件的吊运工作,本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的结构简洁,选材常规,制造成本低廉,使用该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后,工人不需弯腰人工搬运零件,极大地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操作人员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完全消除了前侧围零件由人工搬运所带来的人机工程和安全隐患,特别适合高节拍、大批量的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号为:上部框架1;上部卡槽11;下部框架2;下部卡槽21;翻转支架22;导轨安装凸台23;吊杆3;吊环31;吊杆的底端32;翻转气缸4;缸体41;活塞杆42;导轨滑块机构5;导轨51;滑块52;限位机构6;限位锁杆61;限位卡槽611;撑杆62;锁紧螺栓63;上推手柄7;操作手柄8;连杆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包括翻转气缸4、吊杆3、上部框架1和下部框架2,所述上部框架1与所述下部框架2通过导轨滑块机构5连接,所述上部框架1与所述下部框架2之间设有限位机构6,所述吊杆3的顶端设有吊环31,所述吊杆3的底端32与所述下部框架2铰接,所述翻转气缸4包括缸体41和活塞杆42,所述翻转气缸4的缸体41与所述吊杆3铰接,所述翻转气缸4的活塞杆42与所述下部框架2铰接,所述吊杆3与所述下部框架2的铰接点与所述活塞杆42与所述下部框架2的铰接点不重合。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部框架1的顶端设有上部卡槽11,所述上部卡槽11优选为U字形,所述下部框架2的底端设有下部卡槽21,所述下部卡槽21优选为U字形。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部卡槽11至少有二个,所述下部卡槽21至少有二个。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导轨滑块机构5包括形成移动副的导轨51和滑块52,所述下部框架2上设有二个导轨安装凸台23,所述导轨51设置在二个所述导轨安装凸台23之间,所述滑块52与所述上部框架1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撑杆62和限位锁杆61,所述撑杆62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2上,所述限位锁杆61上设有限位卡槽61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撑杆62连接有上推手柄7,所述上推手柄7与所述上部框架1通过锁紧螺杆63铰接,可通过所述锁紧螺杆63锁紧所述限位锁杆6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部框架2的顶部与所述上部框架1的底部通过所述导轨滑块机构5连接,所述吊环31连接有平衡器,所述吊环31通过平衡器与钢索连接,实现上线吊拉搬动,所述平衡器优选为弹簧平衡吊。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部框架2的中部设有翻转支架22,所述吊杆3的底端32与所述翻转支架22铰接,所述翻转气缸4的活塞杆42与所述翻转支架22铰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翻转支架22为L形,所述翻转支架22的一端与所述下部框架2连接,所述翻转支架22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气缸4的活塞杆42铰接,所述翻转支架22的拐角部与所述吊杆3的底端32铰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活塞杆42通过连杆9与所述翻转支架22铰接,所述连杆9铰接有操作手柄8,所述操作手柄8上设有气缸开关,所述气缸开关通过电磁阀与所述翻转气缸4电连接,可通过所述气缸开关来控制所述翻转气缸4的开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可通过气缸开关通过电磁阀控制控制翻转气缸4的活塞杆42伸长,使下部框架2、上部框架1呈竖直状态,将下部框架2的下部卡槽21与前侧围零件卡接,通过上推手柄7向上推上部框架1,使上部框架1在导轨滑块机构5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上部框架1的上部卡槽11也与前侧围零件卡接,然后通过旋转限位机构6的限位锁杆61,使撑杆62卡入限位锁杆61的限位卡槽611内,从而通过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气缸、吊杆、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通过导轨滑块机构连接,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吊杆的顶端设有吊环,所述吊杆的底端与所述下部框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翻转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吊杆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下部框架铰接,所述吊杆与所述下部框架的铰接点与所述活塞杆与所述下部框架的铰接点不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气缸、吊杆、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通过导轨滑块机构连接,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吊杆的顶端设有吊环,所述吊杆的底端与所述下部框架铰接,所述翻转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翻转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吊杆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下部框架铰接,所述吊杆与所述下部框架的铰接点与所述活塞杆与所述下部框架的铰接点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的顶端设有上部卡槽,所述下部框架的底端设有下部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卡槽至少有二个,所述下部卡槽至少有二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滑块机构包括形成移动副的导轨和滑块,所述下部框架上设有二个导轨安装凸台,所述导轨设置在二个所述导轨安装凸台之间,所述滑块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侧围的上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林世壬刘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