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3155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在甲烷回收装置后设置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和水封阻火装置B,在水封阻火装置B后设置气柜,所述甲烷回收装置与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和水封阻火装置B采用管道进行连接,锅炉、气柜、水封阻火装置B、水封阻火装置A之前及甲烷回收装置之后均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合成氨尾气的回收利用系统,将原来直接放入空气中的尾气进行回收利用,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减小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在甲烷回收装置后设置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和水封阻火装置B,在水封阻火装置B后设置气柜,所述甲烷回收装置与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和水封阻火装置B采用管道进行连接,锅炉、气柜、水封阻火装置B、水封阻火装置A之前及甲烷回收装置之后均设置有阀门。本技术增加了合成氨尾气的回收利用系统,将原来直接放入空气中的尾气进行回收利用,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减小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专利说明】一种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氨的合成过程中从合成塔排除的气体,可用于生产液化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和氩气,正常生产情况下,分离液化天然气和氩气后放入空气中的尾气含量为2000 ?2500Nm3/h,尾气主要组份为 H2 (约 28%),N2 (约 53%),CH4 (约 4%)、02 和 Ar (约 15%),该尾气中4、N2气含量最高,直接放入空气中,未进行回收利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空气造成很大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回收合成氨尾气的系统,将回收的尾气作为合成氨的补气或作为锅炉的助燃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在甲烷回收装置后设置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和水封阻火装置B,在水封阻火装置B后设置气柜,所述甲烷回收装置与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和水封阻火装置B采用管道进行连接,锅炉、气柜、水封阻火装置B、水封阻火装置A之前及甲烷回收装置之后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管道为碳钢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增加了合成氨尾气的回收利用系统,将原来直接放入空气中的尾气进行回收,其回收量约为:氢气400Nm3/h、氮气750Nm3/h,将回收的氢气作为锅炉助燃气或将氢气和氮气作为合成氨生产原料气的补气,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减小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流程示意图;图中:甲烷回收装置1、阀门2、水封阻火A3、水封阻火B、气柜5、锅炉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在甲烷回收装置I后设置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3和水封阻火装置B4,在水封阻火装置B4后设置气柜5,在水封阻火装置A3后设置锅炉6,所述甲烷回收装置I与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3和水封阻火装置B4采用管道进行连接,锅炉6、气柜5、水封阻火装置B4、水封阻火装置A3之前及甲烷回收装置I之后均设置有阀门2。所述管道为碳钢管。【权利要求】1.一种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甲烷回收装置(I)后设置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 (3)和水封阻火装置B (4),在水封阻火装置B (4)后设置气柜(5),在水封阻火装置A (3)后设置锅炉(6),所述甲烷回收装置(I)与并联的水封阻火装置A (3)和水封阻火装置B (4)采用管道进行连接,锅炉(6)、气柜(5)、水封阻火装置B (4)、水封阻火装置A(3 )之前及甲烷回收装置(I)之后均设置有阀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合成氨尾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碳钢管。【文档编号】C01B21/04GK203582466SQ201320738865【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专利技术者】王太松, 王昌敏, 陈华, 龙贵福 申请人: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太松王昌敏陈华龙贵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